近年來,校園霸凌、兒童自殺、面試受挫自殺等事件頻出。每一次,都觸目驚心。而背後暗含的「溝通短缺、表達力不足、不敢與人傾訴」等問題,無疑讓家長愈發重視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加之近日高考向「大語文」時代改革,少兒語文基礎知識積累、詞彙積累,也成為了當代家長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那麼,少兒口才究竟值得學嗎?學口才到底有什麼用呢?學習少兒口才有什麼技巧嗎?
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下列幾個問題,為大家答疑解惑。
孩子為什麼要學習口才?幾歲學合適?
專家稱:無論男孩女孩,3 - 12歲都是兒童語言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同時還是幼兒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啟蒙的黃金時期。孩子不僅要能說,還要會說。因此,只有通過系統性訓練才能完全打開孩子的語言天賦,提升綜合能力。
此外,在此階段學習語言還能起到提高少兒情商、提升寫作能力、增進親子感情的作用。
學口才是否該順應孩子興趣?
眾所周知,一項技能的塑造和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語言學習不能僅靠孩子一時興趣,需要家長長期且督促與密切的配合。
有什麼練習技巧嗎?
1.朗讀朗誦。
自己讀書,大聲地讀出來。每天堅持朗讀一些文章,既練習口齒清晰伶俐,又積累一些知識量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對身體大有裨益,清喉擴胸,納天地之氣,成浩然之身!多讀一些積極向上的文章。每天堅持朗讀半小時以上,堅持兩年三年,你不是大師也成大師!
2.對著鏡子訓練。
建議你在自己的起居室中或是辦公室某一牆面安裝一大鏡子,每天在朗讀過程中,去對著鏡子訓練,訓練自己的眼神,訓練自己的表情,訓練自己的肢體語言,這樣效果更好。
3.自我錄音攝像。
如果條件允許,我建議您每隔一周時間,把自己的聲音和演講過程拍攝下來,這樣反覆觀摩,反覆研究哪兒我卡殼了,哪兒手勢沒到位,哪兒表情不自然,天長日久,你的口才自然進步神速。看一次自己的攝像比上台十次二十次效果都好。
4.嘗試躺下來朗讀。
如果你想練就一流的運氣技巧,一流的共鳴技巧,我教你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就是:躺下來大聲讀書!當我們躺下來時,必然就是腹式呼吸,而腹式呼吸是最好的練聲練氣方法。每天睡覺之前,躺在床上大聲地朗讀十分鐘,每天醒來之前,先躺在床上唱一段歌,再起來。堅持一至兩個月,你會覺得自己呼吸流暢了,聲音洪亮了,音質動聽了,更有穿透力了,更有磁性了!
5.即興朗讀。
平時空閒時,你可以隨便拿一張報紙,任意翻到一段,然後儘量一氣呵成的讀下去。而且,在朗讀過程中,能夠注意一下,上半句看稿子,下半句離開稿子看前面(假設前面有聽眾)。長期以往,你發現自己記憶力加強許多,快速理解力和即興構思能力也在加強。
學習口才,可以培養和提高很多方面的能力。那麼你想了解一下兒童口才訓練可以提升哪些能力嗎?
一、有利於開發右腦
口才實質是讓孩子在用自己的情商和說話的技巧與人交流,同時也是一種對自己聲音的欣賞,久而久之,有利於孩子右腦的開發,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二、能改變孩子的性格
性格內向的孩子往往說話的聲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堅持大聲的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並且能夠當著很多人的面把話說出來,說清楚,很容易使孩子愛上表達,性格也就隨之更加開朗樂觀。
三、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
口才訓練包括辯論、相聲、小品等多種形式,有利於孩子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長期堅持口才訓練,就能養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習慣,這是更好的、高質量的參與未來事務的一種素質。
四、有利於改變自卑
大多數學習不好的孩子,其中一個表現就是不會大聲朗讀課文,從大聲朗讀開始訓練,在讀的過程中,能夠鍛鍊孩子公眾表達的膽量,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五、能激發腦神經
敢說樂說巧說,一次次突破自己,每一次突破都使腦神經處於極度興奮狀態。這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書籍,對孩子以後的語文學習也非常有益。
六、提高注意力
口才在鍛鍊孩子語言思維能力的同時,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展示口才需要集中精力,大腦處於「高速運轉」狀態,有利於速記能力的培養。
七、形成良好的語感
口才的訓練要大聲朗讀和背誦,可以把情緒最廣泛地調動起來,口才注重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只有在口才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語言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可以這麼說,沒有真正的大聲朗讀,勇敢的表達,就不會有真正的語感。
八、深入思考的能力
口才有利於其它學科的學習和運用,是一門需要廣泛深入思考、記憶的學科,要想實現「巧說」,就要不斷調動腦海里學過的知識,不僅加深了知識點的印象,學習效率也會提高。
九、有利於提高寫作能力
口才訓練的結果就會使同學們「出口成章」,它所積累的大量詞彙、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對於我們的寫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鑑作用。
其實口才很好理解,口才=口+才。但是說起口才,我們往往會陷入這些誤區。
誤區一:話癆等於好口才
小孩子總是在神神叨叨的說個不停,有時候會比一言不發更讓人受不了。好的口才要知道什麼適合該說,什麼適合不該說,說多少,而不是「說大話、耍嘴皮子」。能說不一定有用,只有把話說道對方心裡「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引起對方情緒上的波動,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好口才。
誤區二:多讀書就是好口才
蘇軾有詩云「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書確實可以提高思維,對講話的邏輯能力有幫助。但是不乏肚裡有貨倒不出來的情況。這是缺少「口」這方面訓練和實踐的表現。只有一語中的,切中問題的要害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誤區三:口才是表演項目
這種情況比較普遍。有很多機構表面上熱熱鬧鬧,給小朋友排練了很多的節目,小朋友在舞台上表演也很好。然而一到現實中,他們仍然不知道跟人交往,講述能力也很差。很多播音員、主持人只能照著說,不會即興表達,也不會現場採訪報道。中國傳媒大學有個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原來只有播音系、現在又增加了一個系,叫口語傳播系。就是針對這個現實提出的一個改革嘗試。
誤區四:
練口才不需要培訓中國有著「沉默是金」的潛意識思想,不願意去抓住一切機會講話。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播音主持類專業除外),沒有系統地學習過。老師只教會了我們如何認字,如何閱讀,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在上面講,你在下面聽。因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體系,沒有固定的訓練機會,自己學習,往往沒有效果。因為好的口才是練出來的,不是聽出來的。
聲明:本公眾號尊重原創,素材來源於網絡,好的內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arzbW4BMH2_cNUgbd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