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3萬人,君主100多年未踏足國土,列支敦斯登如何生存至今?

2022-08-03   一耿歷史

原標題:全國3萬人,君主100多年未踏足國土,列支敦斯登如何生存至今?

可能很多朋友知道,歐洲地方不大,但國家眾多。在俄羅斯一國占據了歐洲40%領土的情況下,歐洲其它地區在差不多6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存在有接近50個國家。而在這些國家裡,就包括幾個小到不能再小,但卻仍然得到國際廣泛承認的袖珍國家,比如摩納哥、聖馬利諾、安道爾、梵帝岡和列支敦斯登。今天我們來簡單談談列支敦斯登這個國家究竟是怎麼存在至今的。

現代列支敦斯登的位置

要說在歐洲的這些袖珍國里,列支敦斯登還算比較大的,它有160平方公里的國土,人口也達到了3.8萬人左右。而列支敦斯登其實也是個非常有特點的國家。首先,列支敦斯登是世界上唯二的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是烏茲別克),即不但本國不臨海,而且所有的鄰國也都是沒有海岸線的內陸國。其次,列支敦斯登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德語為官方語言,但卻跟德國不接壤的國家。

位於奧地利的列支敦斯登城堡

但即使如此,一直到公元16世紀早期,列支敦斯登家族首領卡爾一世才因為在政治鬥爭中支持神羅皇帝馬蒂亞斯被封為了親王,算是在神羅的貴族體系中有了比較像樣的名分。而直到1699年和1712年,列支敦斯登家族才在今天列支敦斯登北部和南部分別購得了一塊領土,而正是憑藉這兩塊領土,列支敦斯登家族取得了直接臣屬於神羅皇帝,而不用臣屬於其它神羅貴族的地位,也就是在神羅內部擁有了頂級貴族的地位。

被神羅皇帝封為了親王的列支敦斯登首領卡爾一世

不過列支敦斯登在當時雖然擁有了獨立地位,但畢竟實力過於弱小,所以完全憑自己的實力生存也還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列支敦斯登在此後加入了由奧地利主導的德意志邦聯,和其它德意志邦國抱團取暖,直到公元1866年普魯士擊敗奧地利,建立德國。

而當時列支敦斯登雖然弱小,但卻是位於奧地利和瑞士之間,和德國並不接壤,所以德國也無力吞併。此後一直到一戰結束,列支敦斯登和奧地利(奧匈帝國)之間就形成了相互依附的關係,雙方君主家族之間關係良好,在一些國際場合相互配合,也使得奧地利沒有了吞併列支敦斯登的意願。

在一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之後,列支敦斯登又和瑞士結成了事實上的盟友,一同採取中立政策。而在二戰期間,因為瑞士在外貿和國際聯絡方面對納粹非常有價值,所以納粹德國也沒有吞併瑞士,因此也就自然沒有吞併依附於瑞士的列支敦斯登了。

跨國企業喜得利集團位於列支敦斯登的總部

所以列支敦斯登就這樣通過一連串的機緣巧合和其統治家族的機智一直生存到了今天。在二戰結束之後,列支敦斯登家族在其它國家的土地基本全部被剝奪,列支敦斯登這個國家和家族都曾經陷入貧困之中,其統治家族甚至曾被迫出賣一些珠寶名畫維持其國家的生存。但從1970年代開始,列支敦斯登憑藉其較低的公司稅,吸引到了相當數量的國際企業入駐,經濟迅速騰飛,近年來成為了世界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截至2019年,列支敦斯登人均GPD高達17萬美元以上,在全世界僅次於摩納哥,排名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