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日
淘金坪風光
令溪塘的千金洞
我久久凝視著地圖,探尋古時從漵浦跨越雪峰山到新化的最近路線。經仔細觀察,一條近得讓人驚嘆的古道浮現眼前:漵浦縣地圖的形狀像是一個疾步行走的巨人,縣城正好處於「巨人」的心臟位置,而新化縣原上團鄉就在「巨人」的腋下。從心臟到腋下,就是從心臟到人體外形邊沿最近的距離!為了證實這一觀察,不久前我親臨其境,在淘金坪鄉幹部戴黨娥、張俊傑等人的帶領下,沿著先民的足跡探幽入微,循蹤覓跡,找尋漵新兩地之間的這條捷徑。
古松繁茂
古道悠悠
暗香
一、千年古道連漵新
從前雪峰山區交通落後,沒有四個輪子,出行靠的都是「11」號車。既然是以步代車,就要抄近路省卻體力;「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雖然「條條道路通羅馬」,但最近的道路也許就只有最直的那一條。在考察中發現,現實中還真有這麼一條連通漵新兩地的直道。它起於漵浦縣城,經水東溪口上淘金坪鄉詔誥堖村、下松溪江,過黃馬田、令溪塘、火馬塘、上鵝梨坪,翻過「風車口」即到新化縣的上團,全程僅三十來公里,只相當於從漵浦縣城到兩丫坪的路程。
這條古道像一條巨龍,一路穿山越澗,橫貫淘金坪鄉全境,騰飛於雪峰山中。古道悠悠,青石歷歷,光滑如鏡,道旁或灌木叢生,古樹參天;或梯田盤亘,民房隱臥;或溪流淙淙,怪石嶙峋。自古以來,家住古道兩邊的鄉民肩挑手提著山貨,踩著青石,一路聊著天翻山越嶺去水東趕場,換回日常生活所需的帽子鞋襪、鐵器農具以及洋火(火柴)洋鹼(肥皂)、食鹽等。故而水東場坪成了縣城以東最大的貿易地,真是牛噓馬叫,繁華異常。
民國時期水東有兩個遠近聞名的大財主,一個是下綠化的張澤慶,另一個是上綠化的張湘潭,原水東完小(後來的八中)就設在張湘潭家。自水東而上的半截古道兩邊包括詔誥堖、黃馬田的田山基本是這兩戶財主的家產。每到秋收季節,財主帶著帳房先生,騎著高頭大馬沿古道前去佃戶家催收租谷和山林租金。
閒場日,有漵浦漢子腋下夾著扁擔和籮索,沿古道去新化上團挑鬥墊(曬墊)。清早毛毛亮出發,兩腳生風,足音跫跫,興來時喊幾聲山歌,口渴時喝幾口泉水,半日即到上團。急急忙忙扒碗飯,再挑了八十來斤的兩床斗墊,一路緊走慢趕不敢怠慢,上坡如同牛背犁,下坡好似風送雲,雞進棚時即可到家,來回百把里路並不覺得怎麼累。也有去新化挑燒紙(用來做紙錢的黃草紙)的漵浦人,他們看中的是這活輕鬆,來回一趟賺個一兩條工錢很容易。聽說有個挑燒紙的漵浦人在回來的路上看到有個像蛇一樣蜷縮的動物,他不知是何方神聖,就從擔子裡拿出燒紙點燃,作揖磕頭求「神物」讓路,豈料一擔燒紙燒完了也沒請走「神物」。剛好來了個新化人,用彎頭傘把勾住「神物」放在肩上扛走了。事後那人和鄉人說起此事,別人告訴他那「神物」不過是一隻穿山甲。故落下「漵浦人一擔燒紙燒完了,寶慶人一傘把襻走了」的趣談。由此可見,我們漵浦人很單純很可愛,寶慶人會識寶,既精明又能幹。
寶慶人都是些「錢鑽子」,會經商。那時沿古道來漵浦做生意的,大多是些挑起擔子走村串鄉的「臨時客」,有賣「窯貨」(陶器)的,賣針頭線腦的,有專收金銀「戒箍」(戒子和手鐲)和花邊(即大洋)的,也有手提串鈴一路呤格啷格響個不停的補鍋匠。
在這條古道的西頭,至今還保留著兩座古涼亭,存世均有幾百年。一座位於淘金坪鄉詔誥堖村村部下面,屬於兩層木質結構。古道穿亭而過,從前路兩邊都設有商鋪,有長長的坐凳供過客歇息喝茶。十年前因塌方,路外部分只剩得幾個屋柱支撐屋檐,路裡面的商鋪和板凳仍完好無損。涼亭內一直有人開設縫紉鋪和小賣部,如今仍是過往客商歇腳和本地人「嬲卵談」(閒聊)的地方。由此亭沿古道下行五里,在一山丫上還有一座涼亭,也為木質結構,相對簡單些,只有一層,裡面亦設有坐凳供過客歇腳。站於亭中,賞山風過境,吹走一身疲勞,頓覺爽心悅目;下望水東、漵城,山環水抱,煙柳籠翠,紫霧氤氳。
在淘金坪鄉走訪時,發現一連串與民間傳說中的龍二王有關的地名,如詔誥堖、蜜江、馬鞍坪、馬坊、火馬塘等。一打聽才知,原來盛傳於漵浦城東一帶有關龍二王的傳說竟真有其人。
蹲守洞口的癩蛤蟆
二、山中深藏龍二王
聽鄉里老人說,龍二王乃宋元時期淘金坪柳溪人,真名叫王二龍。他身材高大,頭生雙角,長相奇特,天賦異稟。曾有仙人賜其神箭,讓其平定天下。見朝庭昏君無能,他揚言要取而代之。他一邊練習騎馬射箭,一邊網羅人才,就有了軍師艾克銅和天長手、地長腳、究瞎子、千里眼、順風耳、賊打喊、長腳板等大將。軍師艾克銅能掐會算,上知天文,下識地理,曾有「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本朝軍師艾克銅」之說。「賊打喊」是水東翟家嶺人,長腳板是水東湖田坪的,究瞎子是水東溪口的。這些人都各有所長,合起來神力無邊。聽說究瞎子的老娘生病,他問老娘想吃什麼。其時天空正下雨響了聲悶雷,老娘就說什麼東西都吃過了,就是雷公佬兒的肉沒吃過。究瞎子說那我就捉個雷公佬兒來給你吃。他招來幾位奇人請他們幫忙,可雨停雷住,雷公佬兒不知所蹤。軍師艾克銅一摸腦門想了個點子,他吩咐煮了一鍋飯倒在尿坑氹,叫長腳板站到白米飯上用腳踩。正在天庭巡視的雷公佬兒發現有人暴殄天物,斯可忍孰不可忍!馬上排雲布陣,風雲際會,準備乘雲霧降落雷劈糟蹋糧食的長腳板。他的這些動作早被順風耳聽到,沒多久,千里眼說「雷公來了!」天長手一伸手就捉住了雷公。幾人正準備把雷公殺了燉湯,究瞎子的老娘嫌棄雷公太瘦,說他三根骨頭兩條箸,想養肥了再吃。幾人就把雷公關進糧倉里,準備過幾天再殺。哪曉得晚上來了個賊偷東西,偷偷將糧倉門打開,雷公佬兒乘機鑽出倉門跑了。後來有種說法,叫「雷不打賊」,就是因為賊無意中救了雷公的小命;後人在雷公逃離的地方修建了庵堂,稱為「雷公庵」。在離雷公庵不遠的令溪塘河岸邊有個石洞,晚上總有陰馬出來吃莊稼,老百姓無奈之下群集雷公庵燒香磕頭求雷公收復陰馬,雷公不為所動。老百姓沒吃的賊也沒偷的,做賊的也加入到了燒香磕頭之列,雷公看到「恩人」也來求他,就排雲布雨,「轟」地一聲炸雷,將山上一塊巨石劈斷。巨石滾落江中,堵了那個石洞。那塊巨石形似棺蓋,故叫「壽墓岩」,至今在相距一里路遠的山上,仍看到被劈爛的原石,劈爛的口徑和「壽墓岩」的一端完全吻合。家住此地七十五歲的老書記戴永逢說,後來再沒陰馬為害鄉里,鄉人為感謝雷公,在「壽墓岩」下游不遠處曾修建一廟,每年焚香拜祭,在廟裡燒香,再到「壽墓岩」磕頭。遇到天干年成,還來「壽墓岩」求雨,甚為靈驗。
王二龍和大將們經常在他的家鄉淘金坪練兵,他有一紅一黃兩匹好馬,紅馬紅似火,黃馬黃如金。只是二馬不合,一相會就要打架,互相嘶咬得頭破血流,叫「火燒金」。沒辦法,只好將它們分放兩地,紅馬所居之地叫「火馬塘」,喂養黃馬的地方叫「黃馬田」。關放其它馬匹的地方叫「馬坊」,放置馬鞍的地方叫「馬鞍坪」,練馬時晾衣服的地方叫「晾歇坪」。馬洗澡的兩個水塘叫「大湖」和「小湖」。在詔誥堖的庵堂里,王二龍經常北面而坐,面對橫亘眼前的巍巍青山摹訪君王頒詔天下,故這裡就叫「詔誥堖」。他和將帥們說,等龍王江的河水倒流時就稱王舉事。真是無巧不成書,這一年,龍王江南面山大雨,與大河並排相向而流的南邊小河的水將大河的水沖回去,形成了河水倒流奇觀,後來這裡就叫「龍王江」。王二龍認為時機已到,想試試神箭,就修書一封,要昏君退位,讓位於真命天子,落款署名是「龍二王」,然後往北方射出一箭。此箭射在皇帝的龍柱上,金鑾殿為此搖晃了三天。皇帝知道湖南出了狠角色,派人帶了密旨,喬裝後來到湖南明察暗訪。路上正好看到王二龍把雪峰山上的石頭化成各種動物趕去桐木溪貓公場修京城,因為貓公場那裡地廣人稀,地勢平緩,是修京城的絕佳之地。其時見一清秀女子在河邊洗衣服,京官們問剛才看見有人趕著動物前行否?那女子說,沒見趕動物的,只看到有人趕石頭。女子以手指一指,前頭的動物都被點化成了石頭,定格在了沿河兩岸,即為現在兩丫坪的岩鷹屙蛋、麒麟、獅、象、猴子石等,那女子原是觀音化身,如今仍佇立岩崖之上。王二龍見被人識破,只好返回淘金坪。京官一路追趕,見淘金坪這邊地名特殊,斷定那厲害角色就是此地人。便找到地方官員,示以密旨,命其協助捉拿那個叫「龍二王」的謀反者,後來此地即叫「密江」。地方官員忖度,此人肯定就是王二龍,因為龍二王倒過來就是王二龍,加上對他的一些行為早有耳聞。但又怕抓錯人,就先找來王二龍的妹妹探探虛實。經威逼利誘,軟硬兼施,王二龍的妹妹說了一個很重要的情節,說王二龍請了九十九個桶匠打洗澡盆都不滿意,最後請了個桶匠做了個腰子盆,上置木柱橫樑,王二龍才滿意。妹妹感覺奇怪,晚上偷看哥哥洗澡,見他原來是一條金龍,洗完澡後就纏在樑柱上歇涼。官員們便對其妹妹洗腦,說她哥哥是妖怪,要她配合幫她哥哥脫離妖怪之身,做一個正常的人。晚上,妹妹給王二龍倒洗澡水時偷偷將擂爛的蒜悶子放在了洗澡盆里,結果王二龍變成龍形洗澡時,渾身奇癢難耐,鱗甲也收不攏了。它騰出屋門,左沖右撞到了詔誥堖松溪江,想躲進溪邊的一個石洞,官兵早已派了一個癩蛤蟆精守在洞口,而且在路上也有癩蛤蟆阻止其前行。至今仍看到那個石洞門口還蹲著一隻象癩蛤蟆的巨石;上面的溪邊還有另一隻象癩蛤蟆的巨石守在路邊,不遠山上一塊龍形巨石正昂首前望。王二龍無奈只好掉頭返身,想到「大湖」里去清洗,沒想到忘里忘魂跑錯了路,一頭扎進了爛泥湖,搞得一身是泥,至今這地方還叫「爛泥湖」。此時的王二龍已難受至極,沿王排大山慌亂竄奔到兩丫坪的大山里,到達亮坳時天已亮了,後來此地即叫「亮坳」。王二龍再往前沒跑多遠即被追來的官兵射中一箭,後來此地叫「凶坳」。它帶傷逃到一個山沖時氣絕而亡,此地就叫「爛蛇沖」,後來演變成「亂水沖」。
地名是考證一個地方歷史的無形文字,沿著龍二王的活動軌跡,雖逾千年,這些地名仍沿襲如初,只有少數變動,而且此傳說涉及原水東、淘金坪、兩丫坪、龍王江幾個鄉鎮,我們不得不相信有很大的真實性,只是在流傳中添加了一些神話色彩而已。由此可以肯定,龍二王的傳說確有其人其事,龍二王只不是一個未成氣侯的「草包王」,而且淘金坪就是其故里。
儺戲《唱土地
儺戲《十二月上工
三、巫風儺韻民風淳
淘金坪鄉位處縣城東南的杉老坳和紫金山下,四周高山圍隔,形似淘金的金盆,故名淘金盆,後來演變成淘金坪。境內河流澶湲,青山連綿,民風淳樸,自古以來道佛並存,巫儺盛行。雲峰寺(又名杉老坳庵堂)、九龍寺、詔誥庵、雷公庵、孟公殿均有上千年歷史。儘管這些寺庵都為木質結構,並不富麗奢華,卻年代久遠,古色生香,而且香火旺盛,鍾罄長鳴。存在於此地的巫術有「貢仙」,「喊魂取魂」、「霸茄(整盅)」、「勾魂」、「驅邪」、「裝七姑娘」等。
貢仙是有仙娘婆藉助神仙附體,能知過去將來,通曉事理,家有不明之事,或遇疾患災厄一問便知,然後以錢米孝敬仙女可解。喊魂一般是某人不小心跌倒受了驚嚇而致病,家人即於夜深人靜時用糞筲箕提了若干石塊來到其摔倒之地,將筲箕里的石頭往上面丟去,邊丟邊喊患者名字:「三伢兒,回來啊!」或者是「五狗兒,回來啊!」患者不日即愈。取魂是指那些黃天白日碰到鬼或者被怪物嚇尿了,精神受到刺激的人得了病,說是丟了魂,則請來會陰教的先生取魂。先生來了,燒了紙、香,手托一碗清水,拿個雞蛋在碗上,以手指在雞蛋上劃符,口中念念有詞。再沖東方三叩齒,一跺腳,口裡喊一聲「吡啾!」用水在患者額頭劃個十字,讓患者喝下符水。然後用患者之衣包了那雞蛋,以線系好放在鍋里蒸熟。拆開包紮的線,見雞蛋爆出蛋殼成一人形,有鼻子有眼,神秘莫測,患者吃了雞蛋後很快就好了。「霸茄」和「勾魂」是指會陰教的人玩陰邪、整盅害人,鄉里人說是弄「龍門陣」。「霸」「是霸蠻,「茄」是「邪」字的土音。有些會陰教的人想害別人,就念動咒語,使被害人頭頂長瘡,腳底流濃,鼻孔里生干蟲,患上一些古里古怪的病。「勾魂」是指有些心術不正的陰教先生,掐一根草念幾句咒語打扮一下放在路中,一旦哪個美女不知不覺從那根草上跨過,就會神情愰忽跟著他走,直到完事離開後才會清醒。聽說有人在玩這個時,打此路過的美女走偏了,正好有人趕母豬去配種,走在前面的豬娘從那根草上走過,結果那豬娘一個下午就跟著陰教先生,在其屁股上蹭來蹭去,嘴裡哼哼不止,趕又趕不走。碰上這種被「霸茄」和「勾魂」的情況,就要請同樣會陰教的人來驅邪。驅邪一般有三種辦法可解,有的咬破公雞冠子,以雞血在患者額上劃個紅色十字,以陽剛之血驅之;也有從火坑裡鏟了燃灰,倒進小便桶里,然後頭罩衣物在小便桶上的汽水中薰燎,以驅邪氣。還有的在屋內直接點燃銃硝來驅邪。我小時候多病,常住詔誥堖外婆家,因為離赤腳醫生家很遠,故常領教這些驅邪的巫術。小時我還親眼見過姨媽、舅媽她們裝過七姑娘。她們用一根棍子穿過一個紗簍子(紡紗時用來纏紗的圓形竹簍),再將紗簍子穿上衣就成了只有上半身的七姑娘。再由兩人抬起七姑娘的下腳處,讓七姑娘可自由擺動,就象人作揖。七姑娘是神仙,能知前情後事,如問張三有幾個兒女,七姑娘作幾個揖就表示有幾個子女。問某人家丟了牛,能找到就作一個揖,找不到作兩個揖,七姑娘如作兩個輯就表示省點心,別費力氣了。我舅舅和大表哥不相信其準確性,以為七姑娘作揖純屬人為,便親自操作。結果七姑娘根本不受人的掌控,完全由其神力作揖,舅舅和表哥甚異之。還有用巫術治病,手法和取魂一樣,不打針不吃藥,就是巫師用一碗水、幾句咒語解決。以前曾把這些巫術視為封建迷信,可這些巫術卻是用科學還無法解釋得了的。在解放前是允許有巫術的,在一些大的醫院都設有「祝由科」,「祝」通「咒」,就是用巫術治病。
在淘金坪除了存在各種巫術外,還有儺術儺戲,一般都是「老士」會這些,他們能掐會算,會「化水」,還會戴了面具唱儺戲。在採訪中,家住鄉門村、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人張克貴儺師親自給我們表演了「呑筷子」、「筷子提米」、「踩犂頭」以及儺舞和儺戲。張克貴從小跟父親學習梅山文化,跟叔父學習巫儺術,後拜儺戲師傅張紫鋒為師,成為儺戲第九代傳人。
掲開巫風儺韻的面紗,偏居一隅的淘金坪給人展現出一片神秘詭譎而莫測高深的奇山靈水。
盛世龍騰
四、盛世龍騰淘金坪
淘金坪一方神地,山青水秀,芷蘭芬芳,人傑地靈。沿水東溪口而上,經屈原曾深情吟頌的鹿鳴山,再經過尖坡界下七彎八拐、勢如龍騰的五月壩,以及壩尾兩江相匯、雙虹臥波、風景旖旎的雙江潭,即到淘金坪鄉政府所在地鄉門村。沿此而上,有五個溪灣呈扇狀排列,柳溪、火馬塘、椒坪、令溪塘、黃馬田五大村落位居山灣之中。這裡溪水喧譁,古樹繁茂,古祠兀立,不僅有波光瀲灩的水庫可供垂釣休閒,亦有奇石怪洞和千畝竹海、萬畝櫻桃花可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還有紅色景點「紅軍井」、「紅軍橋」可資緬懷與憑弔。據家住雙江潭村82歲的老赤腳醫生李延友說,1935年冬,蕭克和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小隊人馬經橋江新田進入淘金坪鄉原馬坊村,在村中古井邊休息飲水,然後下到雙江潭,經過月映水潭的古橋去水東與大部隊匯合,完成迂迴穿插、迷惑敵人的任務。
淘金坪椒坪村是原地區行署幹部戴英求和原縣委常委、副縣長戴英黨的故鄉,火馬塘村是原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嚴茂生的故鄉。近年淘金坪鄉更是英才輩出,考取碩士、博士者已很常見,聽說還有人供職於衛生部。這樣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因為高山阻隔,交通落後,曾一度阻礙了鄉村經濟發展,被人視為「肓腸鄉」。聽鄉幹部張俊傑說,幾年前撤鄉並鎮時,淘金坪鄉本來要劃歸水東鎮管轄的,縣領導考慮為了修建淘金坪到新化上團的縣級公路,打通「肓腸鄉」才保留了淘金坪鄉的建置。
隨著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的加大,七米寬、十三公里長的「淘——上」公路毛路已全線拉通,現正在硬化,預計今年底可峻工通車。如今的淘金坪公路,東通新化上團,南接兩丫坪鎮的王排、當家和提高村,以及水東鎮石琴壠村,西連水東鎮麻池坳、岩腳溪、下綠化和溪口村,北通新田鄉,可謂四通八達,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
便利的交通,富饒的生態資源,以及建設美麗鄉村的優扶政策,給淘金坪人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鄉門、雙江潭兩村開墾了五千畝油茶基地,現已掛果見收;原火馬塘村草籽界人舒生銀先入一步,幾年前以五千萬元註冊資金成立「創業種養農牧公司」,買下五千畝荒山五十年經營權,養殖黑豬、藏香豬、山地雞、清水魚,種植高山蔬菜,產品銷往市、縣大型超市,供不應求,他以超前的經營模式引領了雪峰山區鄉村經濟發展的方向,其事跡還上了CCTV。
站在舒生銀的種養農牧基地上,遙看「淘——上」公路似巨龍騰飛山中,那便捷的通道,寬闊的路面,將大大拉近湘中與湘西的距離。在去年湖南省「十三五」旅遊規劃中,其中一個大型項目就是投資1100億元,將一條觀光鐵路飛架七百里雪峰山,這就是令全國側目的「雪峰山雲端輕軌列車」項目。該項目將惠及雪峰山區懷化、邵陽、婁底、益陽所轄10個縣,以全景旅遊的特有魅力令雪峰山區大放異彩。淘金坪鄉黨委書記謝正德說,隨著「雪峰山雲端輕軌列車」項目的實施,我們搶抓機遇而建的「淘——上」公路,將成為雪峰山區商旅經貿、文化交流新的黃金路線,沿路美不勝收的風景,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此旅遊觀光,從前的「盲腸鄉」說不定就是以後的「錢袋子」。
作者簡介:王九日,本名王旭,男,漢族,54歲,湖南漵浦人。曾從教,擔任過鄉鎮文化站站長,企業辦公室主任,現為自由撰稿人。書法作品曾獲「炎黃杯」詩書畫印藝術大賽銀獎;1984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作品散見於《湖南文學》、《文化時報》、《文學與人生》、《小小說月報》等報刊;迄今已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三百餘篇,獲獎30餘次。2016年榮獲「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授予「全國文學藝術精英人物」,小說入編《中國時代文藝名家代表作典籍》,2017年小說《以電養水》獲湖南省新聞中心和省作協舉辦的「湖南的水」有獎徵文三等獎,著有長篇網絡小說《英雄血與乞丐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