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員在頻繁換位中迷失,李霄鵬「造油」計劃宣告失敗

2019-08-09     獅王


「萬金油」往往是一個褒義詞,用來形容場上能夠打多個位置的球員,這類球員一般都是基本功紮實或者身體素質強悍足以支撐適應各個位置的變化情況,一般一支球隊能夠擁有一兩名這樣的球員就可以說是「燒高香」了,但中超有這樣一支球隊,他的主教練頻頻將隊員安排在不同的位置試圖實施人工「造油」計劃,這就是魯能泰山的主教練李霄鵬。

自從李霄鵬接管球隊以來,戰績從出人意料滿足球迷到後來的略微下滑,這一升一降亦容易引起球迷心理的落差,讓他們不滿。不得不說李霄鵬在亞冠、中超和足協杯三條線能將球隊帶到如此程度,的確給人帶來驚喜,但有兩點依然讓球迷詬病,那就是戰術和用人。連續兩個賽季魯能都以佩萊為中心堅持高球戰術,本賽季更是用這一戰術引領了整個中超夏窗引援的潮流,雖說戰術好使但隨著戰績不佳不免遭到人們質疑:這個支點戰術真的那麼好使?真的可以一個戰術打遍天下?另一方面那就是對球員的利用程度,本賽季李霄鵬麾下的主力球員就那麼幾個,除非個別球員狀態不好或者戰略大輪休,要不很少有新球員進入主力陣容,最重要的是就算主力受傷李霄鵬也會用其他的准主力替換而不是對位換人,這就造成了新人不上位、舊人頻繁換位迷失的窘況。

李霄鵬為魯能培養了大批「萬金油」,以u23小將為主,在魯能陣中u23無論你踢什麼位置,上場後你的位置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邊前衛,不管是規劃外援小德還是學霸段劉愚,再往前數姚均晟、劉洋、崔巍等,或許除了劉軍帥被固定在後腰位置上,其他的u23隻能被用在前場,這或許是李霄鵬的戰術,讓他們在上場的二三十分鐘用體能衝破對手的防線,但這也造成了一點那就是因為位置變化而給年輕小將帶來的不適應,為什麼作用強大青訓的魯能一直沒有出彩的u23呢,或許就跟李霄鵬強行改變球員原有位置有關,姚均晟租借天海回到了熟悉的中場位置卻表現越來越好,被譽為魯能95一代最強的中場陳科睿變成前鋒後竟然碌碌無為。兩相對比,不難看出球員只有適合才是最好的。

除了u23,其他位置上人員的使用也有待商榷,在對陣恆大的比賽中,李霄鵬將王彤安排在後腰的位置上,不可否認馬加特時期王彤在後腰位置打出了極高的水準,但那時候魯能後防有吉爾中場有蒿俊閔,王彤插上後有充足的時間回到防守位置,但與費萊尼搭檔時,緩慢的移動速度導致費萊尼無法及時落位,這時候魯能的中場完全被打穿,這也造成魯能下半場接連丟球的局面,丟球後李霄鵬更是將張弛換到後腰,張弛在右路可以說平趟但在後腰上就有些勉強了。

魯能的邊後衛通常也是邊前衛也可以客串中衛,有時候一名球員每場比賽都要更換位置,但這種強行換位容易造成球員思路的疲勞,或許「萬金油」真的不是人為的,李霄鵬真的該適時地提拔一些新人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U5YeGwBvvf6VcSZSlf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