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辛集畫在皮革上的美食

2020-06-21   大羅言酒

原標題:河北辛集畫在皮革上的美食

辛集作為一座粗糙的北方小城,皮革業歷史卻相當悠久,始於明,盛於清,素有「辛集皮毛甲天下」之美稱。這裡的民間藝術也是非常發達的,其中以民間皮貼畫最為有名。除此之外,辛集的特產美食雖算不上豐富多彩,卻有著北方樸實之美。

辛集咸驢肉

在我國民間自古以來有「山東一村」、「河北一集」的說法,「河北一集」就是今天的河北省辛集市。辛集咸驢肉始創於清代道光年間,製作人為辛集鎮八街以屠宰業謀生的農民田四。田四的咸驢肉選料嚴格,工 藝精湛。

每天用下午屠宰的鮮驢肉於傍晚五時下鍋,加花椒、大料、小茴香三味調料大火烹煮,待肉熟後撤火,用石塊壓好鍋蓋,然後慢火燜煮一夜,一早出鍋。此時的咸驢肉色紅味美,軟而不爛,香而不膩,鮮而不腥。尤以前膀扇,後屁股蛋,中腰窩,後腿腕,花腱肉,板腸段最為鮮美可口。鮮驢肉用燒餅、油案餅裹起來吃更是別具風味。如果再喝上二兩當地特產的皮都貢酒,那個美勁就是神仙也比不了。

辛集扒雞

辛集市回民鹿春樓扒雞店生產的"辛集扒雞",歷史悠久,聞名遐邇。"辛集扒雞"一般選用生長兩年以內的雞為原料,先經人工宰殺成白條雞,用水沖泡乾淨,然後進行整型,並用糖稀均勻地塗抹外體,放入滾沸的油鍋內炸至雞破呈金黃色撈出,再按雞之老嫩、大小分層下鍋進行燜煨。鍋中有白芷、桂皮、沙仁、豆蔻、丁香等多種輔料的陳年老湯,用文火燜煨到一定火候撈出控干即為成品。

束鹿酥糖

辛集原名束鹿縣,有「詩洋畫海金束鹿」的美譽,束鹿酥糖享有「中華第一酥」的美譽。成品的束鹿酥糖香酥脆甜、酥而不散、脆而不折、甜而不膩、齒頰留香、回味悠長。

熏豬雜

熏豬雜的表面呈非常漂亮的琥珀色。豬雜裡邊包括頭部的肉,還有豬的五臟六腑,所以裡面會有一些看起來非常油膩的部分,但到了嘴裡卻沒有油膩的感覺。熏豬雜瘦肉的部分一點都不柴,也不會塞牙,而是吃起來非常有口感有嚼勁,非常鮮美。

熏豬雜的做法一般是把豬雜煮熟了以後,再用柳木鋸末進行熏制,一直熏制到柳木的香味進入到豬雜裡邊以後,熏豬雜就完成了。熏豬雜一般是切成片兒以後,作為下酒菜或者是夾到餅裡邊吃的。

黃韭肉丁餃子

黃韭肉丁餃子為辛集一絕,它以當地特產的新鮮黃韭和煮熟的帶皮五花肉切成肉丁為主料,拌以熟植物油,香油等調製成餡,以精細麵粉和面制薄皮包成餃子,煮熟蘸香油醋吃,味道極佳。

無極餄餎

無極餄餎是當地一種有名的特色小吃,俗稱餄餎面。無極餄餎外形像細長的麵條,顏色是黑色的,吃起來香噴噴的,筋韌爽口,是當地人招待賓客的美食之一。無極餄餎製作精細,尤其講究一個「鮮」字,所以才有軟而不黏,脆中有韌的特點。

除了美食,開篇提到的皮貼畫的確是當地的一大特色文化,辛集皮貼畫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出現,當時辛集還稱為束鹿縣,那時候束鹿皮革業空前發展,皮店、皮作坊、白皮、毛皮、車馬挽具、最出名的是束鹿羊皮襖,穀子皮(馬靴上專用的靴臉專用皮革),後來發展了皮革著色、染色製革工藝。

辛集皮貼畫集繪畫、雕塑、刺繡、剪紙等多種工藝特點為一體。畫面色彩絢麗、細膩逼真,既有民間的古樸風格,又有近代的浮雕效果。每一幅作品的人、景、物都表現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讓人印象深刻。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