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天才級別名將排行榜:誰能當第一?

2020-09-16   王春秋史

原標題:中國古代十大天才級別名將排行榜:誰能當第一?

中國古代十大天才級別名將排行:

1、項羽

項羽在戰場上的無往不利相對的卻是政治上的幼稚,坑殺戰俘,放棄關中,懷念楚國,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卻失盡人心。更為突出的表現是在用人方面。劉邦手下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卻可以盡發揮其所長,而項羽卻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項羽與劉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來三國時代的東吳被滅也從側面說明當天下大定只剩江東的時候,江東是無法抵擋的。項羽是一個非常可用之人,卻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這就是項羽的悲哀。兵上天才,政治蠢材。但政治上的失敗,無法遮掩項羽在軍事上的才華。22歲起兵反秦,27歲成為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歲自刎烏江。

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但如項羽這樣鐵血柔情的漢子卻很少。萬軍包圍,四面楚歌也打不倒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戰場上的縱橫吟嘯,面對伊人卻柔情刻骨,像項羽這樣的英雄,當之無愧的受後人敬仰。

2、霍去病

中國騎兵戰三天才之一;

西羅馬帝國的冤大頭之一;

匈牙利公國助產士之一;

與李世民同為排行榜中最年少得志者。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為大將軍衛青之甥。一生四次領兵出擊匈奴,均大獲全勝而回,殲滅匈奴11萬多人,降服匈奴4萬餘眾,開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他作戰勇猛,是一位軍事天才,漢武帝曾勸他學習孫吳兵法。他回答說:「為將須隨時運謀,不至學古兵法。」漢武帝為獎勵他的軍功給他建造了豪華的宅邸,他卻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

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與衛青被稱為帝國雙璧。並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千古名句。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

3、衛青

中國騎兵戰三大天才之一;

西羅馬帝國的冤大頭之一;

匈牙利公國助產士之一;

衛青,西漢著名將領,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字仲卿,系縣吏鄭季與平陽侯府中婢女衛氏的私生子。幼為家奴,飽嘗酸辛,及長,為侯府騎士。建元二年(前139),引起同母異父姊衛子夫得幸武帝,始以衛為姓,入宮當差。不久被武帝升為建章監、侍中,遷大中大夫。元光流年春,以車騎將軍率萬騎出上谷郡擊匈奴,進至龍城,斬獲700人,受爵關內侯。元朔元年秋,率3萬騎出雁門郡反擊匈奴,斬獲數千。五年春,率騎兵3萬出高闕六七百里,夜襲右賢王,俘獲1.5萬人,拜大將軍,統領眾將。漠北之戰役斬獲近兩萬人,給匈奴以沉重打擊。因功與霍去病並為大司馬。衛青一生七次率兵擊匈奴。用兵敢於深入,奇正兼擅;為將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共苦;作戰常奮勇爭先,將士皆願為其效力;處事謹慎,奉法守職。漠北大戰後未再出征。

衛青是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的舅舅,二者並稱「帝國雙璧」。衛青開始了漢對匈奴戰爭的反敗為勝的新篇章。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為歷代兵家所敬仰。雖然衛青戰功顯赫,權傾朝野,但從不結黨。對士卒體恤較多,與將士同甘苦,威信很高。元封五年衛青病逝,漢武帝為紀念他的彪炳戰功,嘉其陪葬茂陵東北,諡號為「烈」。

衛青不愧是西漢傑出將領,他的戰略戰術的成就可以歸納為:善於在沙漠草原組織騎兵集團的進攻戰役;善於發揮騎兵的特長,實行遠程奔襲,捕捉戰機和包圍殲敵。在此之前,漢族名將中沒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帶指揮過規模如此巨大而又獲得成功的戰役。衛青的戰略戰術運用,是極其有創造性的。

4、班超

世界最早的殖民者之一;

以戰養戰的行家;

以夷制夷政策的鼻祖;

班超(32-102),字仲升,東漢名將、外交家。扶風安陵人。班彪子,班固弟。永平十六年從竇固擊北匈奴,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攻殺匈奴派駐鄯善、于闐之使,廢親附匈奴的疏入侵疏勒王,鞏固漢在西域的統治。建初三年,他率疏勒、于闐等國兵大敗姑墨的侵犯,又上書請兵,欲平定西域。從章和元年到和帝永元六年,班超陸續平定莎車、龜茲、姑墨、焉耆等國,西域遂平。以攻任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九年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抵達安息西境,未至大秦而還,十四年回到洛陽。拜射聲校尉,不久病死。班超在西域活動長達31年之久,平定內亂,外御強敵,保護了西域的安全以及絲綢之路的暢通。

5、孫臏

孫臏,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后裔。齊國阿、鄄一帶人。主要活動與齊威王時期。

孫臏是軍事家孫武的後代,曾與龐涓為同窗師從鬼谷子學習兵法,深諳《孫子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因嫉賢妒能,恐孫臏取代他的位置,騙孫臏到魏使用奸計,孫臏被處以髕刑。齊欣賞其兵法韜略後被齊國使者偷偷救回齊國,被田忌善而客待。後通過 田忌賽馬被引薦與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打敗魏軍。著作有《孫臏兵法》,部分失傳。

6、韋睿

有光武、周瑜之風的名將— —韋睿

韋睿(公元442-520年),字懷文,南朝梁武帝時的名將。原籍京兆杜陵人,曾祖是遷至襄陽。宋時為右軍將軍、輔國將軍等職。指揮果斷,謀略過人。

梁天監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軍十萬圍鍾離,韋睿與右衛將軍曹景宗奉命往救,率軍進屯邵陽州。隨即在敵營前,通宵達旦鑄成營壘,又激戰一整天,數次挫敗魏軍進攻。時值淮水暴漲,他遣將以小船載草,灌上膏油,焚燒敵橋,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鬥。在梁軍總攻下,魏軍大敗,溺死、被殺者各10多萬,被擒5萬。韋睿因功進爵為侯,任右衛將軍。

毛澤東在讀李延壽著《南史》卷五十八《韋睿傳》的批語中說:「敢以數萬敵百萬,有劉秀、周瑜之風」,讚揚他會打仗,善於調查研究;讚揚他豁達大度,能團結幹部;讚揚他作風好,謙虛樸素,廉潔克己,等等,認為「我黨幹部應學韋睿作風」。

7、周瑜

年輕、能幹、人又帥,風流倜儻,萬人迷一個

其戰績與韋睿相近,但命太短,事太少。

周瑜,生於公元一七五年,死於公元二一零年,東吳大將,字公瑾,廬江舒人。出身官宦之家,儀表英俊,聰穎過人,多謀略,人稱周郎。孫策死後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吳蜀聯合,火燒赤壁,大破曹軍,名傳華夏。後進取南郡時,被曹仁的伏兵射傷。野史中說周瑜為人器量狹小,陰狠刻毒,見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處處加以暗算。後被諸葛亮三次激怒,箭瘡發作而死。

但翻開正史我們可以發現周瑜好像毫無缺點,確實是個完美之人。周瑜是一個有德,有才,又有風度和朝氣的人。

如此一個剛柔相濟的人物又有無可挑剔的優秀品格和令人讚嘆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別偏愛給了他俊美的外貌,內外皆秀又風度翩翩。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8、徐達

明初第一名將

岳飛的異世知己,可惜直搗黃龍還是沒成功,敗陣而回,還落了個岳武穆的下場,悲矣!

徐達(1332-1385)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人,元至正十三年,參加農民起義軍,因智勇超群,位在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克集慶。繼又率部攻占鎮江等地,為開拓江南基地做出了貢獻,受淮興翼統軍元帥。二十三年秋,在潘陽湖之戰中,身先諸將,衝鋒陷陣,擊敗陳友諒軍前鋒。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國。二十五年,已大將軍率師出征,先占淮東,繼平浙西,連戰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復活張士誠及將士25萬。同年十月,以征虜大將軍率師25萬背上,先取山東,旋師河南,然後揮軍攻克大都,滅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軍遠征漠北等地,戍守邊疆,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徐達長於謀略,治軍嚴整,戰功顯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9、郭子儀

再造唐朝者

中國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理論實踐者

郭子儀(697-781),中唐名將,漢族,華州鄭縣人,祖籍:山西汾陽。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累遷至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後,任朔方節度使,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又平定僕固懷恩叛亂,並說服回紇酋長,共破吐蕃,朝廷賴以為安。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史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年八十五壽終,賜諡號忠武。

10、李牧

戰國四大將之首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人,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終其一生,主要是作為武將活躍於歷史舞台。

李牧在邊境用計攻破東胡,降服林胡,單于落荒而逃,致使以後十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城。由於李牧確保了趙國邊境的安全,使趙國君臣能無後顧之憂地對付強秦的兼并戰爭,實際上,藺相如、廉頗、趙奢等人在政治軍事鬥爭上的每一個勝利,都有李牧的協作支持在內。

李牧到朝中任職後,卻被汙衊謀反,趙王遷不作分析,趁其不備,對李牧進行了殘殺,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滅掉了趙國。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優秀的將領。他的無辜被害,使後人無不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