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下降腿腳麻?可能是高血糖作祟

2019-11-30     家庭中醫藥雜誌

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 中老年朋友們對於自己身體的關注也趨於合理化:平時的健康體檢, 社區的義診活動一個也不少地參加。但凡覺得身體不適, 便立刻去醫院尋求正規診治,診斷明了, 心裡有數, 便可合理用藥、科學控制。可是所有疾病的發生、發展都不是教科書那樣典型, 一些疾病在症狀不典型時較為隱匿, 容易令我們掉以輕心。

最近, 筆者的身邊就出現了這麼一例患者:

45 歲的辛某身體壯實, 40 歲後在家放置了一個家用血壓計, 每周檢測, 從來不高, 自己的飯量也像20歲的小伙子那樣。因此他一向覺得自己很健康, 從不生病(我國對於心血管知識的普及工作做得很好, 在很多中年朋友的意識中, 血壓就是判斷自己身體狀況的表征)。

前一段時間辛某的右腳跟皮膚瘙癢, 但他以為是自己的足癬導致, 並未在意, 可是這次患處經久不愈, 慢慢形成潰瘍。隨後去醫院檢查, 醫生所開具的第一個檢查就是血糖測定, 檢查結果竟達23.6mmol/L。原來辛某右足跟部皮膚潰瘍難愈正是因為出現了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之一——糖尿病足。

而患者平素身體壯實, 認為是優點的「 大飯量」則掩蓋了糖尿病易飢、多食的特點, 且他並未出現典型的消瘦, 偶爾出現的乏力也被當成勞累的體現。因此, 導致了對本病的忽視。

除了本例中患者出現的足部潰瘍外,糖尿病患者因下肢遠端神經異常以及不同程度的周圍血管病變,還會出現下肢皮膚乾燥、發涼、瘙癢等,甚者潰瘍經久不愈,甚至導致壞疽,需要截肢,導致嚴重殘疾。

與此同時除下肢遠端症狀以外,糖尿病的常見慢性併發症還有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神經系統併發症(包括糖尿病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等。

糖尿病腎病常見於病史超過10年的患者,隨著臨床症狀的加重,逐漸出現白蛋白尿,腎功能亦逐漸減退。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會視力模糊,隨著病情的進展,視網膜出現滲出、牽拉脫離,乃至失明。

糖尿病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患者與缺血性腦卒中呈高相關性,亦會導致腦老化加速及增高老年痴呆發病的風險等。

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更為常見,甚至成為很多無症狀患者的首發就診症狀,患者通常出現對稱性肢端感覺異常,可伴痛覺過敏、疼痛;後期甚至出現肌萎縮和癱瘓。

而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患者則廣泛影響胃腸、心血管、泌尿生殖系統等各方面,出現瞳孔改變、排汗異常、胃排空延遲、腹瀉、便秘等症狀。

因此,在出現「下肢發涼腿腳麻,視力下降二便差」時,朋友們腦中就要繃一根弦,去查查血糖高不高;但更重要的是,大家一定要科學合理地掌握預防知識,保持每年定期體檢,防患於未然,畢竟,出現這些症狀時已是糖尿病中期,臨床上血糖異常很可能已經發生數年。

隨著現代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西藥在控制血糖和急性糖尿病併發症上有著明顯的優勢,但在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上,卻面臨著對症治療發展局限的困境,西藥治療與中醫藥治療有著互補的作用。近年,中醫藥在防治糖尿病併發症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中醫中藥的治療,通過辨證施治,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在治療上強調個體化差異,採用適合不同患者的治療方法,往往能改善患者的症狀,收到較好的臨床療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編輯:桔梗

投稿郵箱:jtzyy@126.co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Chbvm4BMH2_cNUgQk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