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巴斯絞肉機:俄軍渡河突遭炮擊,坦克殘骸遍地,士兵橫屍灘頭

2022-05-14   佐羅軍事

原標題:頓巴斯絞肉機:俄軍渡河突遭炮擊,坦克殘骸遍地,士兵橫屍灘頭

頓巴斯絞肉機:俄軍渡河突遭炮擊,坦克殘骸遍地,士兵橫屍灘頭

據外網消息,近段時間以來,俄羅斯軍隊在頓巴斯地區的作戰行動已經取得較大進展,已經有部隊順利渡過北頓涅茨克河,對該地區烏克蘭軍隊後方產生了較大威脅,俄軍取得了戰役主動權。但與戰役上的成功相反,俄軍在渡河作戰的戰術行動中似乎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俄軍在盧甘斯克州別洛洛羅夫卡附近的錫維爾斯基頓涅茨河上的渡口遭到了烏軍的炮火打擊。烏克蘭軍隊摧毀了這個渡口的浮橋和大量俄軍武器裝備,俄軍損失慘重。

網上流傳著一段據說是烏克蘭官方發布的視頻。視頻中北頓涅茨克河上俄軍架設的一處橋樑已經被炮火摧毀,橋身斷開,箱體上有多個疑似炮彈造成的彈孔。橋樑兩側的岸邊以及更遠處道路旁的樹林裡滿是各式各樣俄軍作戰車輛的殘骸,粗粗一看多達數十輛,其中不少是坦克和裝甲車。

許多媒體博主統計了殘骸數量,多少不一。僅在渡口直接被炸毀的武器裝備就有一座帶式浮橋,7輛T-72B主戰坦克,14~38輛BMP-2步兵戰車,7輛MT-LB裝甲車,5輛軍用汽車和一艘小拖船。這裡根據他們的統計數粗略匯總,大約有70~80個裝甲車輛被炮火摧毀,包括T-72B坦克,BMP-1/2步兵戰車,MT-LB裝甲輸送車,以及其他軍用車輛。

從殘骸數量看,俄軍至少搭進去1個營級戰鬥群的裝備,但目前並不清楚人員傷亡,俄軍傷亡數字有從300~1500人的各種說法。這樣看,俄軍至少有一個旅級單位失去了戰鬥力,按照現代軍隊的標準,一支部隊的人員或技術兵器的戰損達到20~30%時,就可以視為失去戰鬥力,需要後撤修整。

這次的俄烏戰爭中,俄軍雖然屢屢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地遭受損失,但若說單次戰鬥損失,如果拋開大型軍艦的損失不談,此次頓涅茨克河渡口的戰鬥恐怕是開戰以來最大了。這次戰鬥具體的過程是怎樣的?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大的損失,大家又可以從中汲取哪些經驗教訓呢?

從視頻看,戰鬥發生在北頓涅茨克河一處拐彎處,兩岸樹林較為茂密,有低級別道路,可以供各型作戰車輛通行。戰鬥發生時,除部分俄軍坦克和裝甲車位於橋樑兩側的岸邊,其餘車輛均隱藏於後方道路兩側的樹林裡。

關於戰鬥的大概過程,目前網上看到的版本是河流南岸的烏軍發現北岸有俄軍部隊的行蹤,於是派出工程人員到河邊進行偵察測量,推測出了俄軍可能的渡河地點以及架橋所需的裝備及時長,並做了相應的準備。

後來俄軍果然在烏軍推測的地點架橋,最終遭到烏軍的炮火覆蓋。據烏軍宣傳,俄軍還遭到了他們的空襲,但考慮到前不久烏軍企圖登陸蛇島時遭遇到的俄軍防空火力,我對此深表懷疑。據說烏軍使用的火炮有BM-21火箭炮、2S1系列自行火炮。

從現場痕跡看,許多坦克和裝甲車輛被摧毀的較為徹底,坦克炮塔四處飛散,周圍地面有較多的彈坑,這說明烏軍烏軍可能集中了數個營級炮兵集群,在無人機指揮下進行了集火式炮擊。也有推測烏軍還使用了精確制飛彈藥。

俄軍總共選取了三處地點渡河,包括視頻中這處在內的兩處渡河行動被烏軍挫敗,另一處渡河成功。此外,近期不僅俄軍在渡河,烏軍也在另外的區域企圖渡河,只是至今尚未成功。網上流傳著一張烏軍渡河的橋樑被俄軍伊斯坎德爾飛彈命中的圖片。

從俄烏兩國的渡河行動看,在遠程高精度武器大量使用的今天,渡過敵方防守的河流已經成為一項風險和難度較高的軍事行動。俄軍這次遭受慘重損失的渡河行動也足以讓我們得出諸多的經驗教訓。

但在說經驗教訓之前,我們先說點題外話。俄軍這次渡過頓涅茨克河並不是頂著烏軍的火力強渡,而是和烏軍一樣,選取合適的地點偷渡,這說明什麼?

說明俄烏兩軍對於河流的防禦都沒有形成綿亘的防線,而是採取了布置監視兵力,發現敵軍後再使用火力進行打擊的方式。往更深的層次說,就是目前俄烏兩軍前線兵力都不太充足,都在儘可能節省兵力。

言歸正傳,我們繼續說俄軍此次的渡河行動。本次俄烏戰爭,在烏克蘭的刻意隱藏和西方的大力援助以及俄空天軍不太給力的對地打擊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俄軍並未能徹底壓制或摧毀烏克蘭軍隊的炮兵力量。這些存留的烏軍炮兵成為了俄軍地面部隊屢屢遭受損失的重要原因。

本次的渡河行動,俄軍應該在渡河前先使用特種部隊滲透或者無人機偵察等方式摸清渡河區域後方可能隱藏的烏軍炮兵,並使用空天軍或者遠程精確打擊火力對這些炮兵進行摧毀。在渡河時也應當讓反炮兵力量保持警戒,以便隨時壓制可能出現的敵方炮火。

鑒於這次渡河區域周邊較為茂密的樹林以及自行身管火炮和自行火箭炮較強的機動能力,想要將這裡隱藏的烏軍炮兵力量徹底摧毀的確不易。所以俄軍只能在儘量摧毀敵方火炮的前提下,努力屏蔽或消滅對方炮兵觀測點,讓其炮兵失去目標。就像是對付一個身手靈活的敵人,無法砍掉他用來攻擊你的四肢,但是可以遮住他的雙眼。

有烏軍參戰人員描述,俄軍在渡河區域附近釋放了大量煙霧,說明俄軍採取了這類掩護措施。但這遠遠不夠,俄軍釋放的煙霧僅僅只能影響西方的衛星偵察和烏軍的中高空偵查,對於烏軍地面炮兵觀察員以及超低空偵查的小型多旋翼無人機作用不大。針對後兩者,俄軍需要採取另外的措施。

首先,部署足夠的野戰防空力量和反無人機裝備,以應對包括小型多旋翼無人機在內的敵軍空中偵察。通過無人機指揮的炮擊在本次戰爭中取得了大量的戰果,不論是俄軍還是烏軍的地面部隊,被無人機+炮兵盯上以後,都會損失慘重,而且無力反擊。

其次,使用通訊干擾手段,干擾或屏蔽該區域敵軍通訊,使得敵軍即使偵察到我方渡河信息也難以在短時間回傳,該方式還能干擾敵軍無人機操控。

第三,如果可能,先利用少量特種部隊或者偵察部隊偷渡到河對岸建立一定範圍的警戒線,避免敵方地面人員接近渡河點。

第四,如果第三方案無法實施,迫不得已時先對對岸進行炮火覆蓋,儘量消滅可能潛伏在對面的敵軍偵察人員。

通過上述幾項措施,渡河部隊可以儘量減小敵軍對自己實施火力打擊的可能性,即使遭到火力打擊也能降低其精確性,減小傷亡。

此外,俄軍似乎有些託大,視頻中俄軍作戰車輛殘骸分布較為集中,說明俄軍在可能遭到敵軍炮火覆蓋的情況下,渡河部隊並未有效分散,這增大了在遭受烏軍炮火覆蓋時的損失。

最後,從俄軍遭受損失後,沒有對烏軍進行反炮兵射擊並修復橋樑再次渡河,而是直接放棄了此處渡口來看,俄軍這次渡河是一次大規模的行動,做好了強渡的準備。讓俄軍損失慘重的北頓涅茨克河渡口之戰,只是一個局部的戰鬥損失。

實際上,烏軍並沒有阻擋住俄軍渡過北頓涅茨克河的整體行動,因為俄方同時搞了好幾個渡口,並且渡河的時間也不一樣。只是,儘管俄軍在隨後的戰鬥中依然成功強渡了北頓涅茨克河,但是之前的慘重損失造成整個戰鬥的被動。

但對付烏軍這類兵力和偵查能力較弱的敵人時尚且可以採用多處偷渡的方式,如果面對北約這類擁有更強偵察力量和遠程火力的對手時恐怕就行不通了。因為對方未必會給你偷渡的機會,此時就必須事先做好強度準備,如果偷渡不成立刻改為強渡,承受傷亡,並使用強大的火力壓制敵人強行渡河才有可能取得行動成功。

在這次俄烏戰爭中,無人機的應用由上了一個新台階。在無人機的引導下作戰的一方,具有超強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因此有機會尋找敵人的弱點,從側方或後方進行襲擊,有機會進行精準炮擊。在兩個多月的俄烏戰爭中,雙方將四軸民用無人機玩的出神入化,俄軍和烏軍的大量無人機幾乎改寫了本次戰爭,在無人機的參與下進行地面戰鬥將成為未來戰爭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