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拉屎臭和不臭,誰更健康?若出現這些氣味,小心癌症盯上你

2022-06-15     健康160

原標題:急!拉屎臭和不臭,誰更健康?若出現這些氣味,小心癌症盯上你

Hey,今天上線的是衝浪人小編本編,最近在知乎上看到好多個「又好笑又好氣」的帖子,下面請欣賞一下:

被室友的臭屎逼瘋的人……

被自己的臭屎逼瘋的人……

真的是驗證了《還珠》里那句經典的對子: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的大便會臭成「生化武器」?大便臭背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便便臭和不臭的人,誰會更健康?若不想拉出臭便,我們又該怎麼做?

相信你也想知道答案,那就請大家別嫌棄這篇有味道的科普,接著看下去吧!

一、

為啥拉的屎總是「屎臭屎臭」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疑問:明明我們吃的東西都是美味佳肴,怎麼拉出來的便便總是帶有味道的?

咦,你不要過來啊!

那我們可以先透過現象看本質,來了解一下「被人嫌棄的」的誕生記,答案就在其中。

眾所周知,便便的前身是吃進去的食物。

食物被我們吃下後,經過口腔牙齒咀嚼吞咽,緊接著由食道和胃部初步消化後被運輸到小腸、大腸。

小腸負責吸收食物中胺基酸、維生素、葡萄糖及水等營養,之後轉到大腸,它會最後將食物中的水分再次吸收,使不成型的食物渣轉變成固態,精華最後被身體吸收,排出體內的也就成了我們見到的「便便」!

若我們一層層放大「一坨」,會發現裡面:其實3/4是水分,1/4是固體物質。

這固體物質就包括以下:

約30%是已光榮退役的腸道菌群

約30%是無法消化的殘留食物或消化液、脫落的上皮細胞等;

最後剩餘的30%以上是各類雜牌軍組合,如不被身體吸收的脂肪、蛋白質、無機鹽,體內的色素、膽固醇、殘留農藥等。

約30%是已光榮退役的腸道菌群

約30%是無法消化的殘留食物或消化液、脫落的上皮細胞等;

最後剩餘的30%以上是各類雜牌軍組合,如不被身體吸收的脂肪、蛋白質、無機鹽,體內的色素、膽固醇、殘留農藥等。

食物在體內進行的消化全過程示意圖

(圖源:ceres community project)

而我們的便便之所以有味道,就與「腸道的微生物」息息相關。

這些腸道里數以萬億計算的微生物群大多是細菌,也存在病毒、真菌等(主要集中在迴腸和大腸),它們能幫助分解消化食物。與此同時,食物會在它們的參與下進行發酵,從而產生二氧化碳、氧氣、甲烷、硫醇等代謝氣體,在體內形成「腸氣」。

甚至腸道微生物還會產生像氨氣(廁所味)糞臭素(臭豆腐擁有的成分之一)、吲哚(屎臭味)、硫化氫(臭雞蛋味)等殺傷力較強的氣體……讓大便「別有風味」!

所以說便便「臭名昭著」的威名就是拜這所賜!

你喜歡的臭豆腐在貓貓眼裡

無疑是陳年老

二、

那拉屎特別臭,是身體出狀況嗎?

說完「便便為何會臭」之後,這時候可能有些人會聯想到:「拉屎臭的人 vs拉屎相對不臭的人,誰的身體更好」、「便便的臭味是不是也代表了人的健康狀況」……

揭開謎底之前,我們先來做個小互動!

1

拉屎臭VS拉屎不臭的人,誰更健康?

我們可以發現拉屎相對不臭的人,通常有這些規律:定期排便(沒有長時間便秘)、身體狀況好(沒有鬧肚子)、飲食清淡不油膩等等。

而且,在一坨健康的便便中,有99%是無味的氣體(如二氧化碳、氧氣、甲烷等),真正發揮作用的是1%的臭味氣體(如氨氣、糞臭素、硫化氫等)。

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人體排出的正常大便是會帶有些許臭味,但通常味不重,即便有時排出的氣味較重,一般在短時間內就會消散,是能做到不臭的。

若你的便便臭味久久不消,臭到讓人昏厥,那你就要反省下你的飲食結構和多久拉一次等方面因素了。

這年頭,拉個屎都不容易

吃肉多的人,屎會更臭

如果你是「無肉不歡」、「蔬菜攝入少」的人,那你便便肯定和營養均衡攝入的人「臭味值」不同!

肉類食物由於富含高蛋白,攝入過多會導致腸胃消化負擔過大,在整體消化過程中釋放的臭味氣體增多,使得便便的氣味變重、變臭。

便秘的人,自帶「屎臭」屬性

眾所周知,如果我們一直不排便,那便便就會「回爐再吸收」,這樣一來,便便會在體內各種「腸氣」的包裹下一直發酵,等到排出時變成更具「殺傷力」的生化武器(不僅臭,還更硬了)。

吃某些特定食物,屎會變「重口味」

人體是缺乏某些消化蛋白酶的,一旦吃多了某種特定食物,腸胃不一定能完全清除食物本身有的味道,像榴槤、蔥姜蒜、豬大腸等食物攝入多了,那可能便便也會攜帶對應的氣味(說話同樣「口氣重」)。

肚子難受,屎也不會讓你「好過」

要是吃了不幹凈的東西,或是暴飲暴食、生冷不忌,那難免會「鬧肚子」。此時體內腸道菌群的平衡系統就會被破壞,有害菌瘋狂繁殖,造成像竄稀等情況發生。

有害菌增加,那「臭氣製造」的力度也就跟著加重了!你讓肚子難受了,它也會給你致命一擊!

總結一下,無論你的便便是臭還是不臭,都屬於正常情況。但是我們的消化系統方面或者身體有什麼疾病,那便便的臭味也是有跡可循的!

2

便便異常臭味,可能是疾病「信號」?

便便雖說是人人嫌棄,但它確實是我們身體情況的「晴雨表」,其氣味、顏色、形狀都是幫助診斷人體消化道疾病的重要依據。

如果你的便便也出現以下幾種異常氣味,你可要當心了:

大便惡臭味,見於慢性結腸炎、消化道大出血、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直腸癌潰爛繼發感染引起;

大便有刺鼻酸臭味,多為消化不良、食物積滯的結果;

大便有腥味且便黑便血,提示消化道出血且量較多;

水樣便伴肉或魚的腐臭味,提示腸道內有較多的血液或黏液;

肉湯樣大便伴奇臭味,多見於腸出血性壞死性炎症;

大便腹瀉伴燒焦味,多是由於小腸機能下降誘發的消化不良症狀。

話說如此,便便的氣味能作為疾病的參考,但也不能直接說「便便臭=腸道不健康」。

如果你也發現便便氣味異常,建議及時看醫就診。醫生會在結腸鏡等專業檢查下,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便便其他特徵,對疾病做出正確診斷!

三、

不想成為「臭便人」,我們能怎麼辦?

想要讓自己便便變得不臭,這裡有兩招可以教給大家(趕緊收藏起來,以防不時之需),但需要提醒一句:注意時間!

你的便便從食物成為拉出來的經歷時長可能是1-2天,也就是你今天的往往是前天的「存貨」,算好時間哦!

肉食人:多喝水多吃蔬果

喝水能幫助潤腸助消化,2022年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就指出,建議每個男性與女性每天喝水量分別是1700ml、1500ml。

日常多吃膳食纖維類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谷薯堅果類),能增加糞便體積,增加排便次數,這樣排便自然就稀釋了臭味!

p.s.加深顏色的食物為纖維素含量高的

對了,每周適當進行健身鍛鍊(累計150分鐘)也有相同「排便減臭」的效果哦!

攜帶手機如廁黨:專心拉

在醫生眼中,理想排便時間一般要控制在10分鐘內,最佳時間是3~5分鐘!

上廁所玩手機不僅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大大增加如廁的時間,而且久坐久蹲都會施壓給身體器官,為生成其他疾病埋下隱患。

所以,放下手機和其他干擾物吧,專心排便、儘快離開廁所才是頭等大事。

排便不規律者:掐點不要憋

通常來說,人體最有便意的時間是清晨起床後以及早飯後20分鐘。因此,推薦在晨起或餐後嘗試排便。

另外除了養成固定排便時間,也請把握每個「衝動拉屎」的瞬間,有便意千萬不要憋,咱們可不興「排便持久戰」!

所有人:多觀察便便,有異常及時就醫

鑒於便便是健康的指向標,建議大家「事後」記得回頭看一眼,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呢!

最後再送大家幾張便便對照表,分清「好粑粑」與「壞粑粑」。

看便便顏色——正常顏色為土黃至深棕區間,其他顏色為異常!

看便便形狀——正常形狀為光滑長條便,其他請參考下列圖片

最後的最後,附贈一個秘密:

粑粑吃起來是苦的,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87ea5a2691dfdb4200cc5cee4feae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