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晶片的進化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極大的資本投資和研發投入,一旦我國的存儲晶片技術取得跨越性突破,未來實現全面的國產替代,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指日可待。
文 | 沈思涵 王倩
ID | BMR2004
封面 | 攝圖網
來源 |《商學院》雜誌2&3月刊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存儲晶片消費國,但長期以來,國內存儲器晶片高度依賴進口。為了解決這一「卡脖子」難題,近年來,國內湧現出一批具有自主創新技術實力的存儲晶片製造企業,深圳佰維存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525.SH,以下稱「佰維存儲」)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
2022年12月30日,佰維存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成功登陸科創板,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公開信息顯示,佰維存儲成立於2010年,專注於存儲晶片研發與封測製造領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目前,佰維存儲的存儲晶片廣泛應用於移動智能終端、PC、行業終端、數據中心、智能汽車、移動存儲等信息技術領域,是國內率先進入全球科技巨頭供應鏈體系的存儲器企業。隨著佰維存儲的順利上市,存儲晶片國產化或將翻湧起更大的浪花。
01
資本助力
與很多研髮型企業的起步相似,佰維存儲也是由技術型人才所創立。20世紀90年代,受當時「創業潮」的影響,曾在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電子計算機研究所工作多年的孫日欣決定離開體制,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
孫日欣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SSD(固態硬碟)存儲行業的創業者。1995年,孫日欣創辦了BIWIN(即佰維存儲的前身)公司,主要以銷售機械硬碟、軟性磁碟為主。2000年,BIWIN轉向代工業務,涉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但孫日欣並不滿足於單純的代工業務,他希望通過代工積累的經驗,嘗試將經營方向從代工模式轉向推出自主品牌。
2009年初,孫日欣抓住海外存儲半導體市場血腥洗牌的機遇,決定自主投資封測工廠。他在深圳建立了完整的8寸和12寸IC晶圓封裝、測試廠房,號稱是「中國華南區唯一擁有12寸Wafer封測技術的民營企業」,就此打入嵌入式存儲晶片市場。
2010年,孫日欣正式成立了佰維存儲,形成以嵌入式存儲晶片、存儲模組和先進封測為主的三大業務線,具備存儲器晶片的研發設計和封測製造能力。
隨著公司實力的不斷提升,佰維存儲明確了「成為全球一流的半導體存儲器與先進封測服務提供商」的發展願景。不過,要想達成這樣的宏大目標,僅僅具備過硬的技術實力並不能如願,畢竟存儲器晶片市場向來都是由資本主導。
因此,佰維存儲要想快速發展,自然少不了資本的孵化和助力。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從2018年12月到2021年,佰維存儲先後完成了10次增資、11次股份轉讓,總計金額超過15億元。在此期間,它大量引進了包括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在內的PE/VC機構,其融資周期非常短,平均每輪融資的間隔時間僅為5個月。
經過多輪融資後,佰維存儲的股權結構逐步分散化。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佰維存儲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孫成思(孫日欣之子)直接持股18.8079%,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持股為8.5714%,是佰維存儲的第二大股東(如圖1)。
圖源:商學院據天眼查資料整理
對此,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指出,「在資本的不斷支持下,國產存儲企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目前來看,包括佰維存儲在內的很多國內存儲晶片研發企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術,在未來消費級市場上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通過上市,佰維存儲可以進一步保障公司持續的產品供應能力與產品競爭力,並完善自身在存儲器產業的業務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佰維存儲順利登陸科創板的同時,宣布擬募資8億元,投建於惠州佰維先進封測及存儲器製造基地建設項目、先進存儲器研發中心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隨著創投資源大量積累帶來的資本助力,加上以研發為導向的技術實力的不斷提高,佰維存儲已經成長為國內廠商中少數同時掌握NAND Flash、DRAM存儲器研發設計與封測製造的企業。本次募投項目,涵蓋了先進存儲器設計研發和先進封測製造能力構建,這對於公司未來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實力,提高產品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佰維存儲相關聯繫人向《商學院》記者表示。
02
研發為本
歷經初創期的艱難爬坡之後,佰維存儲步入高速成長階段。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佰維存儲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1.7億元、16.4億元、26億元和13.8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866萬元、2738.41萬元、1.17億元和4952.65萬元。
但是作為一家存儲晶片研髮型企業,如果沒有自主創新的技術能力,很難在競爭高度激烈的市場上立足。面對市場需求疊代升級,持續進行技術創新才是佰維存儲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佰維存儲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536萬元、5752.31萬元、10687.1萬元和6040.32萬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3.87%、3.5%、4.1%和4.36%,整體呈增長趨勢。
在專利方面,截至2022年上半年,佰維存儲共取得境內外專利183項,其中25項發明專利、104項實用新型專利、54項外觀設計專利,範圍涵蓋公司研發及生產過程中的各個關鍵環節。在技術實力和市場地位不斷提升的基礎上,佰維存儲已經成為國內半導體存儲器行業中首批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
相較於其他國內同行,佰維存儲的優勢在於在封裝設計與工藝領域的技術能力布局,由於充分有效結合了設計與工藝的環節,使得公司存儲器封裝成品實現行業領先的產品創新能力和可靠性。
舉例來說,在先進工藝的基礎上,佰維存儲攻克了晶圓減薄後翹曲、超薄Die金屬離子遷移污染、高精度高密度FlipChip等系列技術難題,在超薄Die堆疊和SiP封裝工藝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並處於業內領先水平,有效把控了存儲封裝良率。
對此,佰維存儲相關聯繫人表示,「在高含科量基礎上,佰維存儲調用在晶片研發、封裝及測試等環節積累的優勢,整合存儲介質特性研究、固件算法開發、存儲器設計與仿真等,構築了局部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從而滿足客戶對存儲器廠商的研發技術支持、定製化開發、產品一致性、穩定供應等需求。」
這種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也使得佰維存儲的整體實力不斷提升,並成功進入眾多科技巨頭的供應鏈體系當中。目前,佰維存儲的相關產品已經打入Facebook、Google等眾多國際科技巨頭的智能穿戴設備供應體系。另外,在消費級PC存儲市場上,佰維存儲旗下品牌產品也已進入聯想、宏碁、同方等國內PC廠商的供應鏈體系當中。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分析指出,「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物聯網時代的到來,當前全球市場對於存儲器晶片的需求也在不斷拉高,如果佰維存儲能夠持續以研發和封測製造為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同時也為不同的企業定製相關的行業級存儲解決方案,從而提供多樣化的存儲需求。」
03
市場波動
2022年,由於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地緣衝突等事件影響,導致晶片市場消費需求有所下滑,這對於佰維存儲的業績也有一定的衝擊。
比如在2022年上半年,佰維存儲的營收增幅僅為3.35%,而在2021年同期,佰維存儲的營收增幅為102.68%,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均與宏觀形勢有關。此外,根據招股書顯示,預計2022年,佰維存儲實現總營收25億元至28億元,同比變動約-4.18%至7.32%。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約6500萬元至8000萬元,同比變動約-44.24%至-31.37%。
事實上,目前不少市場調研機構均下調了對於存儲晶片市場的預期。例如TrendForce預計,DRAM、NAND Flash價格將繼續下跌,可能需要以大規模減產來支撐價格。可以看出,目前全球存儲晶片業務大幅下滑,因此2023年存儲晶片市場仍然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
除了需求端受到影響外,2022年佰維存儲持續導入知名終端客戶和相關項目,客戶和項目對產品的研發需求以及產品技術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應對目前業績上的波動和下滑,佰維存儲開始積極拓展產品線,進軍車載存儲晶片領域。比如針對智能汽車前裝市場,佰維存儲推出了車載eMMC、UFS、LPDDR以及BGA SSD等嵌入式存儲晶片;在車載後裝市場,其推出了車載SSD以及內存模組等產品。
對此,佰維存儲相關聯繫人表示,「公司深化布局車載存儲領域,結合自身強固設計、寬電壓技術、寬溫技術、保形塗層技術、抗電磁干擾、斷電保護等技術優勢,推出了多種車載存儲系列產品。公司將通過貫穿客戶需求、產品研發、封測製造等每個環節的管理,保障汽車客戶對車規級等級產品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相對於其他的消費晶片而言,車載存儲晶片驗證周期較長,其在不同的客戶進行前裝的認證和導入的過程需要更多的時間。不過,隨著未來智能車載的存儲需求量不斷提高,車載存儲晶片的毛利空間、市場潛力均要大於其他品類的存儲晶片。
「受益於國內汽車向新能源、智能化轉型,佰維存儲擴展車載存儲晶片市場,對於該公司擴大產業規模、經營模式均帶來很大的幫助。不過,由於車載晶片的類型眾多,佰維存儲需要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制定不同的產品戰略,其短期內還是以發展中低端晶片為主,而在中高端晶片整個產業鏈仍欠缺不少短板,想在短時間內形成突破仍需努力。」張孝榮表示。
04
重構格局
必須承認的是,當前全球存儲晶片市場的競爭格局基本均被韓國、日本以及美國等國家壟斷。比如在DRAM領域,是以三星、海力士及美光為行業龍頭;而在NAND領域,三星、東芝、新帝、海力士以及美光、英特爾共同掌握全球話語權。想要在短時間內打破這一競爭格局,實屬不易。
不過,中國已初步完成在存儲晶片領域的戰略布局,再加上存儲晶片市場良好的發展態勢,將為中國未來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需求保障。
對此梁振鵬認為,「目前我國存儲晶片需求龐大,市場規模增速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但問題在於自給率不足。存儲晶片作為長期高成長的賽道,其商業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必須通過拉動內需、新興應用以及相關政策來持續推動國產存儲晶片的快速發展。」
事實上,佰維存儲作為國內自主SSD封測廠商,同時也是國內目前唯一從顆粒、主控到封測全部自主可控,完全符合信創產業要求的SSD企業。根據中國快閃記憶體市場調研數據,佰維存儲的eMMC及UFS產品在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2.4%,排名全球第八,國內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佰維存儲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地位已經在國內排名前列,但在某些「卡脖子」環節上,佰維存儲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存儲晶圓這一核心原材料環節,佰維存儲主要採購自三星、西部數據、鎧俠以及英特爾等國際廠商,假若未來一旦遭遇制裁,這對於佰維存儲來說將存在極大的風險。
可以說,存儲晶片國產替代能否成功,未來的三到五年極其關鍵。佰維存儲要想在細分領域找突破,打造自己的生態,必須利用好龐大的內需市場,不斷優化自身的開發能力,努力達到國際產能的平均水平,才有可能在國外巨頭的「高壓」之下,打破存儲晶片市場的競爭格局。
「存儲晶片的進化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極大的資本投資和研發投入,一旦我國的存儲晶片技術取得跨越性突破,未來實現全面的國產替代,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指日可待。」張孝榮總結道。
本文來源《商學院》雜誌2023年2&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