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特色鮮明 人文底蘊厚重

2024-06-27     山西經濟日報

垣曲縣歷山鎮同善村遠眺。 本報記者 楊永生 攝
(掃描二維碼看視頻)

本報記者 楊永生

在垣曲縣腹地,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同善村。這個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古村落,不僅以深厚的歷史文化吸引著遊客,還依託歷山、望仙景區以及特色產業發展,展現出勃勃生機。

千年傳承的厚重底蘊

同善村是歷山鎮政府所在地,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山西省旅遊名鎮」等稱號。史書記載,該村在堯舜時期名為負夏,距今有三千多年歷史,清末民初時改名為同善。在秦代,這裡就修建了城池等防禦設施;在唐代,這裡成為重要的駐軍場所;明清時期,因商道的發展及貿易的繁榮,這裡再次興盛;直至今天,該村還保存著十餘處明清及民國建築。

盛夏時節,記者在同善村看到,建於明萬曆四年的負夏古城門樓巍然聳立,城門樓上「負夏帝墟」的匾額清晰可見,仿佛在訴說著古負夏的輝煌歷史。在這裡以古負夏(今歷山鎮同善村)為中心,圍繞虞舜傳說形成了一個密集性虞舜文化圈,民眾對虞舜崇拜莫至,以各種方式進行祭祀。據文獻顯示,在漢、唐、隋、元時期,同善村均有重修虞舜廟記載,該廟總占地面積30餘畝,院內有120餘通碑林。每逢清明時節,村裡就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祀活動。明朝時期,在負夏城虞帝廟祭祀大典中,除了拜神祈福等祭祀活動外,還舉辦各種商貿活動以及表演舞龍、獅子舞、高蹺、旱船等文藝節目。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同善村周邊數十個村,以及陽城、翼城、絳縣等地的信男信女們都來參加祭祀大典。清朝中葉,舜王祭祀大典達到鼎盛。

匠心獨運的建築藝術

日前,記者走進同善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心會館。該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位於北門廣場,取「志同道合,齊心協力」之意,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289平方米,歷史上是商人云集、往來中轉的場所。會館按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照壁、戲台、月台、獻殿、關帝殿等建築,兩側有掖門、廊房、火神祠、財神殿等附屬建築。整個建築群布局嚴謹,錯落有致,是晉南地區現存唯一比較完整的晉商文化會館。

戲台作為會館的核心建築之一,面闊三間、進深五椽、單檐懸山頂,前檐額枋上鏤空木雕花卉,行龍栩栩如生。獻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卷棚頂,額枋、雀替、柱頭、板枋等部位均雕刻有精美的花卉圖案,令人嘆為觀止。

除了同心會館外,同善村還有很多明清時期的民宅建築,這些建築不僅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更是當地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傳統村落保護力度的加大,這些承載數百年歷史記憶的實物,逐漸得到了修繕和保護。

農文旅融合助振興

同善村的周圍,雲集著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望仙大峽谷、天盤山原始古林風景區、諸馮山、小浪底風景區、歷山舜王坪景區等旅遊景點。

歷山峰巒疊翠,高居雲表,是山西南部最高的山,保存著華北地區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有華北「綠肺」之稱。舜王坪海拔2358米,因「舜耕歷山」而得名,頂部地勢平坦,四周懸崖絕壁,有占地面積5400餘畝的亞高山草甸。望仙景區,有著堯舜二帝的美麗傳說和奇特的仙山神水,景區內三步一潭、五步一瀑,瀑連潭、潭連瀑,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豐富的歷史人文、自然風光資源,為同善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隨著全域旅遊戰略的深入推進,歷山鎮提出了「生態歷山,旅遊重鎮」的發展目標,推進生態觀光、休閒採摘等農文旅融合發展,實施了小米特色產業基地、食用菌生態種植示範區、土蜂蜜養殖小鎮等項目。該鎮先後投資2000萬元,對北城門樓和同心會館進行了修繕,並建起了仿古街區,修建了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設施,為遊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同時,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活動,如舜帝文化節、古建築攝影展等,也吸引了更多遊客。

同善村以舜帝文化為紐帶,以傳統村落為依託,以產業為支撐,以旅遊業為引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該村依託歷山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和休閒度假產業,遊客們在這裡可以感受到舜帝文化的獨特魅力,也可以領略到古村落的寧靜與美麗。該村正逐步成為一個集文化、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旅遊勝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81864fd5a884c3e44484ff9258496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