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的丫鬟,為什麼寧願留在賈府為奴,都不願出去?

2023-06-23     少讀紅樓

原標題:紅樓夢裡的丫鬟,為什麼寧願留在賈府為奴,都不願出去?

「心比天高」的晴雯在第三十一回的表現以及她的心愿,其實並不是個例。細讀《紅樓夢》通部書,我們就會發現一個相當普遍的怪現象,不論是看似地位顯赫的大丫鬟,還是賤如草芥的小丫鬟,都不願意離開賈府,徹底擺脫奴隸的身份。

比如,第三十回,寶玉和王夫人身邊的大丫鬟金釧兒午間調笑,金釧兒煽動寶玉往東院「拿環哥和彩雲」,惹惱了王夫人,王夫人不顧金釧兒的苦苦哀求一一「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罵,只管發落,別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來年,這會子攆出去,我還見不見人呢?」,執意要攆走她。被攆走之後,金釧很快於第三十二回跳井自盡,被攆的金釧兒與第三十一回的晴雯一樣,展現了「不奴隸,毋寧死」的決絕。

與此相類似,王夫人身邊的另一大丫鬟彩霞,到了年齡,被開恩放出,遭遇「來旺兒倚勢強迫成親」,彩霞極其厭惡好賭成性、不成才的來旺兒子,但她首先想到的也是悄悄命她的妹妹小霞夜裡偷偷進二門找趙姨娘,還是希望能夠成為賈環的妾。

賈家的大丫鬟面臨被攆,或者離開,她們的表現大同小異,那麼,賈家的小丫鬟在面臨這些處境時,又是如何反應呢?比如第五十二回,墜兒因為偷盜了平兒的蝦須鐲,被晴雯知道,「眼裡揉不得沙子」的晴雯便叫來宋嬤嬤,要墜兒媽把墜兒領走。此時,作者並未寫墜兒的反應如何,只寫了墜兒媽的反應——「姑娘們,怎麼了?你侄女兒不好,你們教導她,怎麼攆出去?也到底給我們留個臉兒。」看來,小丫鬟墜兒被攆出去,不僅是她和家人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也是個「沒臉兒」的事情。

不僅是裡面的人不想出來,外面的人還削尖腦袋想進去,比如柳五兒,她和母親就費盡心機,想要進怡紅院當丫鬟,但直到她夭亡,也未能如願。

今天的我們看來很奇怪的這些事情,如果僅僅是少數個例,還可以將其歸咎於個人性格、家庭出身之類的原因,但形成一個普遍社會現象,那一定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深層的社會原因。

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一直將人劃分成兩大類:良民和賤民。良民包含士農工商,而賤民則包含了奴隸和娼優隸卒。別看平兒、襲人之類的大丫鬟在榮國府中風風光光,但她們的人身關係依附於主人,沒有自由,婚嫁、生死都要聽命於主人。在法律上的身份屬於奴隸,是不折不扣的「賤民」。

在倫理關係上,傳統的父母綱常也讓位於主奴關係,在第五十四回,賈府元宵家宴,賈母見襲人沒有跟在寶玉身邊,問起原因,王夫人解釋襲人因為母親剛去世而有熱孝時,賈母就反問了一句話:「跟主子卻講起這孝與不孝,若是他還跟著我,難道這會子也不在這裡不成?」

雖然當奴隸失去人身自由,確實很悲哀,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而這些好處恰恰就是談自由的前提,在很多時候,這些前提的重要性甚至遠超自由。

封建社會貧富差距驚人,世家大族府院內外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府內,「朱門酒肉臭」;府外,民生艱難,甚至「路有凍死骨」。比如,文本中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就誤將「遍身綾羅、插金戴銀、花容玉貌」的平兒當作鳳姐,那麼,鳳姐等主子的妝飾和排場不言可知;鳳姐將20兩原先給丫鬟們做衣服的銀子給劉姥姥,就夠她這樣的莊戶人家度過寒冬;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恰逢賈府內眷們的螃蟹宴,僅僅只是賈府裡面一次非正式宴請,耗資也是20多兩銀子,在劉姥姥的眼中,同樣「也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

在這樣的世家大族府院中,即使不能像平兒這樣的大丫鬟們「比外面的小姐還體面」,起碼也可以衣食無憂。而一旦被攆出,名聲不好且不說,生活水準就是斷崖式下跌,甚至生存都大成問題,那時還有什麼氣力、什麼閒情逸緻去奢談高貴的自由?!

被攆出去,生活與往日大相逕庭,但如果有父母,至少還有個依靠,而晴雯,「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第七十八回寶玉《芙蓉女兒誄》),賈家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她最後的救命稻草。即使不考慮與寶玉之間的情感,從生存的現實負度講,她比任何人更不希望離開賈府,「風流靈巧」的她,自然很明了這一點。最終,病重的她抱屈被攆,她的結局,即使作者沒有像文本那樣繪聲繪色地描寫,我們也不難想見。

寫到這裡,想談一談個人對紅學研究史上一樁著名公案的看法。第三十一回,寶玉邀晴雯一同洗澡時,晴雯搖手笑道:「罷,罷,我不敢惹爺」,並提到了寶玉和碧痕洗澡之事——「還記得碧痕打發你洗澡,足有兩三個時辰,也不知道作什麼呢。我們也不好進去的。後來洗完了,進去瞧瞧,地下的水淹著床腿,連蓆子上都汪著水,也不知是怎麼洗了,笑了幾天。」洗澡洗了「足有兩三個時辰」,這裡面看起來大有文章,於是,就碧痕與寶玉有沒有雲雨,讀者分為涇渭分明的兩大派,兩大派都能從文本中找出各自的理由,似乎也都能自圓其說。

文本中,凡與寶玉偷偷發生過關係的丫鬟,晴雯皆出以冷言冷語,猜忌之心盡顯無遺,而讀者也很容易意會到她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比如麝月—— 「你又護著,你們那瞞神弄鬼的,我都知道」——第20回

又比如襲人—— 「便是你們鬼鬼祟祟乾的那事兒,也瞞不過我去」——第31回

相比之下,晴雯提到碧痕和寶玉洗澡之事,給人留下無限想像的空間,模稜兩可,雲雨之事在有無之間。

晴雯憑她的「聰明過頂」,自然早就明了真要惹惱了寶玉,後果很嚴重。當她在第三十一回因為頂撞寶玉已經領教過了其中的厲害,她當然更要注意收斂收斂往日的任性!因此,必須考慮她說這些話的時空背景。

第三十四回,寶玉因第三十一回「晴雯放肆,原有把柄所恃也」而命她去瀟湘館,她對此前的教訓還記憶猶新,因此很和順地完成任務,而晴雯說這些話時,衝突剛剛結束不久,她的記憶當然更深刻,而衝突驟然升級恰恰正是因為她含沙射影地譏諷襲人與寶玉雲雨之事。自然,她在涉及到與寶玉有雲雨情的丫鬟的事情上就會至加謹言慎行,特別是在她面對寶玉時。

但是,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而且,她洞悉怡紅院內的大事小情,而與寶玉相關之事更是她關注的重中之重,對於一直相信自己能夠永遠留在寶玉身邊的晴雯來說,也可以說就是她的心事,所以雖然她已經努力地克制自己、改變自己,但心事卻總是難以放下。因此,個人認為,碧痕和寶玉的洗澡之事,極有可能就是晴雯關於兩人之間雲雨之事的一種隱晦表達。

願望總是美好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比如,我們當然也希望封建時代在農民起義成功之後就結束,馬上進入更為先進、更為文明的社會形態,我們的祖先就可以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免遭許多今天我們看來十分荒唐的磨難和痛苦。但是歷史的發展總有它客觀的規律,不以任何個人的意志或願望而改變,而人是環境的產物,因此,當我們研究紅樓文本,應該從夢中人所處時代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夢中人為什麼這麼做,他們這麼做有哪些合理性和必然性,而不是以我們今天的價值觀去審視他們的所作所為。

我們越是拔高文本所處的時代,我們可能越是遠離作者的本意。因此,隨意為襲人這樣的人貼上奴才相的標籤,是不可取的。當然,更不應該將晴雯無限拔高為反抗那個行之有數千年的體制的英雄,因為她們都只不過是那個體制下相對高級的女僕而已。

作者:郭進行, 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7c6138d9f26dc400768516bcfdc78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