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看看這些玉雕高手有多牛

2019-08-06     華哥覓玉

玉雕是一門考驗玉雕師綜合實力的手藝。一件優秀的玉器,應是材質美和造型美的巧妙結合。有人曾感嘆玉雕廢料多,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變廢為寶即是我們常說的化腐朽為神奇,在這裡為大家展示一些近年來在玉雕界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其作者,並儘量找到一些作品在雕刻前後的對比,讓廣大玉石愛好者感受一下變廢為寶的精彩之處。


首先是一些以寫實為主的玉雕作品,這種題材通常取材於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看到和接觸到的事物,它們的作品當中不少都做得維妙維俏,幾可亂真,雖然在意境上還有上升的空間,但也足以令人讚嘆。

思念


沐浴

所謂玉雕的高手,不僅能用好料,而且還能把常人眼中的無用料、廢料,化腐為奇,讓它們成為人們手中的至寶,這才是牛!


《風雪夜歸人》


《花花牛》


《老鷹捉小雞》

設計師巧用妙色,將最普通的白色獨山玉料上的那一溜白色,做成小孩子的頭部,現在,你能猜出這件作品的價值嗎?


《情有獨鍾》

作品巧妙構思,用完全寫實的藝術手法化腐朽為神奇,將那一團象徵生命的綠色花朵與蝴蝶,應用到了極致,使人不得不驚嘆翡翠的無窮魅力。


《蘋果》


《一路連升》


《果王果後》

認識這兩種水果吧,估計很多人都吃過了。


《絕袋風華》

做得像不像,女士更有發言權。


《和諧》

是否可以穿在腳上?


《茶油雞》


《溫謦一生》

毛巾也是玉雕師變廢為寶喜歡用的一種題材




《團圓宴》

雖然作品當中有的並不是我們常說的廢料,但與其它組合起來後,效果一流。



《斑點狗》

這樣的料子大部分玉雕師傅都不屑吧,但人家就是把它做出來了。




《民族文化系列》

都是些普通的料子,經玉雕師設計雕琢後,組合起來就會眼前一亮。

玉雕藝術要重視形似之外的神韻,這不單是一個雕琢技巧的問題,重要的是,它和玉雕人內在的心靈境界是密不可分的,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是簡單的運用原料的特色或是精湛的工藝,而是表現出一種生命的境界,一種形神兼備的意境。以下的作品是否能給你一種別樣的感覺 。



禪機系列之《悲憫》

觀自在端嚴相,起利他悲憫心,垂首低眉,怡然自得。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以蒼宇為書冊,山河為紙筆,書寫俯仰天地的境界,悲天憫人的情懷。



《青澀年華》

那純真無邪的容顏,似含苞的花萼,只需光陰流轉,便燦然泛香。懷念「娉娉婷婷十三餘,豆蔻枝頭二月初」的年紀,可恣情歡笑,亦可肆意傷痛。惜韶華易老,流年似水,每時每刻,都是不可再得的華年!





《雪中送炭》

一位很喜歡雕雪中送炭的師傅,分別有拖拉機版和牛車版。



《最美時刻》

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料子華麗變身。一個中國式的婚禮,你看得出來嗎?



《美麗風景線》



《小候鳥》

留守兒童,一個社會的問題,作者用一種唯美的手法希望能引起人們對這一群體的關注。




《了》

雕刻的是荷,於豐也說,他原本是想表達人從出生、燦爛、老死這一過程。後來,另一位老師將作品名稱改了,稱這是一件帶有實驗色彩的翡翠作品,有種形而上的「另類」味道。


《暢遊》

整塊獨玉原料本身僅有幾處小面積的俏色,但在設計師鬼斧神工的雕琢下,一幅悠遊自在的場景浮現在我們眼前,後面大片的髒色被巧妙地設計成為景,毫無違和感呀,不服不行。


《殘佛》

這尊殘破的佛像一度引起了專家學者的爭議,「佛能不能打破?殘破的佛還算不算佛?」成了大家質疑最多的問題。

「如何看待瑕疵」也是被問得最多的點。對待玉的瑕疵,沒有標準的答案,或寬容、或挑剔,或半推半就,或欣賞,更多是私密的選擇。

接受它的存在,但對影響美觀度的瑕疵心生抱憾,卻不甚苛求,有時候心中會竊喜:有瑕不一定是壞事,起碼天然。

玩玉大家都喜歡一個詞,叫升值。那麼玉要如何升值呢?一個別人看不到的優點,你能發現它並更好的利用它,就是升值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能看出它的不同之處,併合理的利用它,那麼它的價值就會翻幾倍,而且是大家都喜歡的那種。看瑕疵是瑕疵的,只是知道瑕疵,並不懂的它的優劣,所以看到瑕疵就唯恐避之不及。

看瑕疵不是瑕疵,說明他能理解瑕疵,能把瑕疵轉化成玉雕的美。看瑕疵還是瑕疵,說明已經包容了瑕疵,它就是玉的一部分,它才是最真實的玉。

綜合編輯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7bmumwBJleJMoPM83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