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同仁資產有:6.9億﹙舊幣﹚之巨,為溫州國藥業第一大戶!

2022-07-22     葉氏宗親

原標題:葉同仁資產有:6.9億﹙舊幣﹚之巨,為溫州國藥業第一大戶!

點擊 上面 「葉氏宗親」加入葉氏大家庭

麻民權\文

清康熙九年﹙1670年﹚,寧波慈溪鳴鶴場人葉心培,來溫始創東甌葉同仁國藥號(現溫州葉同仁醫藥連鎖有限公司),這在諸多志書和文史資料中均有記載。葉心培的故鄉鳴鶴場這地方到底如何?筆者懷著虔誠和期望,九年期間四次探訪葉氏故里,獲益甚多。

2003年初,筆者召集葉同仁老藥工舉行葉同仁歷史回顧座談會,葉同仁老藥工張維博提議去葉心培老家看看。

初夏,筆者與張維博先生赴慈溪鳴鶴場(現改名為觀海衛鎮),輾轉到了當地鹽倉村,問24間走馬樓﹙葉氏古宅﹚在那裡,路人皆知,即告在上街西路122號。走近葉宅,只見高高的門樓、黑漆斑駁的大門,進內是深深的回形四合院,幾隻滿生綠苔的七斗缸擺放在院內,仿佛在訴說著年代的久遠。接待我們的是葉心培的九世裔孫、葉氏六大房的葉國光,說明來意後,他熱情地帶著我們參觀古宅,只見牆上磚雕花窗、嵌龍鳳、蝙蝠等圖案,枋柱、雀替上刻有花卉、鴛鴦、花籃;門窗、扶梯都用花格做工,連牆磚檐瓦都刻花畫鳥、凸凹別致。二層樓房上下左右都有樓道可通,門窗關閉、密不漏風。古舊的木梯仍很紮實,走上去無晃搖之感。二樓空置無住人,房內仍擺放著積滿灰塵的不知何時的雕花禪床、臥靠藤椅、堆花木凳、舊式桌椅,破舊皮箱、樟樹木箱之類家具,一看就知道是很有歷史年份的物品。據葉國光介紹,該宅是7間2弄加廂房共1375.65平方米的兩層走馬樓,共24間之多,占地一畝二分;現為葉氏家族後裔眾居,葉國光居樓上二間和樓下一間及廂房。葉國光說該樓有幾百年時間了,不知先輩那一代建造,房間裡的物品是先輩分房析產時留下的。

參觀古宅後,與葉國光在廂間談他先輩的創業,葉國光一口寧波土話,我們聽不太懂,他光著上身寫下「葉心培為我太公,始創溫州葉同仁藥店」等詞字給我們,臉上溢滿自豪的笑靨。葉國光全家和我們合影后,他迫不及待地帶我們去看不遠的葉同仁的公堂「崇敬堂」。只見「崇敬堂」高高的五馬頭牆,門額上四個篆字「居仁由義」仍可辨認,進道屏牆磚窗雕花精細,公堂文革時改為知青廠,現巳雜居且破敗,但仍現當初的雄姿。

鳴鶴大宅習築馬頭牆,五馬頭牆是慈溪大戶人家顯示榮華富貴和身份的最高象徵。出「崇敬堂」,走在小橋流水的古街上,回首仰望葉氏家族銀號弄豪宅和小五房大屋的五馬頭牆,鱗次櫛比、高高聳立、造型莊重舒展,似乎還在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葉氏家族當年的鼎盛。

晚宿杜湖山莊,在房間裡見《古鎮鳴鶴》一書,翻閱中意外發現有葉氏家族在各地創國藥業的記載:「鳴鶴人在歷史上開設的著名藥鋪有杭州葉種德堂、溫州葉同仁堂、紹興震元堂、上海蔡同德堂…」。又見: 「溫州葉同仁國藥店,創辦於康熙年間。創辦人葉心培原是四方行醫的郎中,到溫州娶蕭氏為妻,生子錫鳳,艱苦創業,規模很大,溫州有條街叫大新街,一半是他的藥店、棧房,生意行銷福建北部福鼎和本省麗水及金華等地,嗚鶴崇敬堂子孫均有股份,從未分過。鹽倉24間頭走馬樓是葉心培下代建造的」。筆者如獲寶,收入囊中,因為它是異地介紹葉同仁堂的證明。

筆者後來查閱溫州和寧波及慈溪出版的諸多史志古書,據介紹,該「廿四間走馬樓」樓是嘉慶十四年間葉心培之子葉錫鳳所建,巳有200多年的歷史,是鹽倉著名的豪宅,也是我國南方四合院民居中很有個性特色的古建築,其規模之盛,可見當年葉氏家族之輝煌。而慈溪葉氏公堂「崇敬堂」則掌控當時的溫州葉同仁國藥號的經營和人事大權,系族內股份制,共有78股。公堂在溫州葉同仁店、棧設「五公座」,即正、副經理、帳房、放帳﹙負責賒銷﹚、批帳﹙負責銷貨﹚,對葉同仁定下《十條店規》,其中一條是經理必須外聘,不得由族內人擔任。公私合營前,經理是外聘的鄞縣人孫祥瑞。歷史上,占據溫州大新街﹙今公安路﹚半條街的「寧商」同仁棧是總棧,因其資金雄厚,深購遠銷,存貨量大,精選道地藥材,製作丸散膏丹;主要是做批發,生意做到福建、金華、麗水一帶,杜煎的「同仁膠」﹙黑背驢皮煎制的阿膠﹚在浙閩二省很有名氣,是中國最早煎熬驢皮膠的國藥號;尤其是精製的景臣全鹿丸聞名滬蘇甬甌等地。葉同仁因非常注重藥品質量,在溫州中藥界聲譽排首位。

西門外和平路的葉同仁藥店系門市部﹙分棧﹚,只負責做門頭零售生意,麗水、青田、龍泉等處州一帶船民甌江上岸,習慣到葉同仁購「同仁膠」和全鹿丸等丸散膏丹。葉同仁店、棧對外統稱葉同仁國藥號。社會主義改造前,1951年溫州市人民政府工商局對國藥業進行企業審查登記,葉同仁資產有6.9億﹙舊幣﹚之巨,藥材存貨是其它藥店的十幾倍,在全市各街巷有房產100多處,為溫州國藥業第一大戶。

據史載,葉氏始祖夢祥公,先本為永嘉郡括蒼松陽人,為始遷鳴鶴之先祖,自宋遷慈溪定居後,人才輩出,以儒、商、仕而名聞鄉里,在清代以藥業和詩文聞名於江浙,如葉心培之父葉士俞,字朴林,是位飽學之士,在上海設館授徒,著有《朴林居士遺稿》《倚霞閣駢文》等,葉心培忙於藥務,未見著述。葉心培之子葉錫鳳,字珠淵、著有《甌游草》四卷、《珠淵詩稿》、四卷、《磨兜堅齋文集》八卷、《金剛經心得》二卷《心經心得》、《三經心得補註》二卷、《阿彌陀徑心得》一卷以及《時藝引階》不分卷等,葉心培長孫葉愚著有《東汀小稿》、《耳學錄》、次孫葉恕著有《燕香居詩稿》。葉氏家族不但詩文精通,且設藥肆於各地,財才兼顧,遂成慈溪名門望族。

2007年,筆者建議葉同仁新掌門人王祟煥董事長去葉氏故里考察,王董夫婦欣然應允,邀市作協主席朱月瑜和晚報記者葉文耀同往。走進鳴鶴,拜訪葉氏後人、探究葉宅故里,雖光陰荏苒,滄桑變遷,大家仍被葉氏當年的富貴大氣宅院所震憾,葉文耀還專題將鳴鶴見聞寫成長篇在溫州晚報發表;朱月瑜主席建議王董夫婦拍攝葉氏故里風貌,進一步宣傳和弘揚葉同仁品牌。

2009年秋,「葉同仁中藥文化」被選入《溫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溫州電視台專赴葉氏故里拍攝葉同仁專題片。

2011年6月初,筆者獲知慈溪鳴鶴《葉氏世宗家譜》在寧波「天一閣」藏書樓有收藏及葉氏古宅將被當地政府徵購整修的訊息,偕同事專車先赴甬查到《葉氏世宗家譜》全冊後,即冒雨赴慈。次日到鳴鶴24間葉宅,贈葉同仁企業發展的畫冊和光碟給葉國光,葉老先生甚為高興,筆者告訴他,政府徵購葉宅保護性整修是好事,唯恐您家傳舊物遷搬時會棄失,葉同仁現已榮獲「中華老字號」和「中國馳名商標」等殊榮,正在擔綱籌建甌越中醫藥文化博物館,若將其葉宅舊物交由該館永久保存,將萬古流傳,葉國光夫婦甚感動,帶我們上其封門的二樓,經葉國光允許,我們「翻箱倒籠」爬床下、鑽角落、遍找舊物。《寧波旅甌同鄉會會員題名錄》、精製的象牙柄鉸刀、象牙槓錢秤、舊錫藥罐、破牛角算盤、藥丸起子刷、老藥瓶、舊磁碗、洋油燈、縫藥袋針、葉父葉倫書舊照及簽章封的飾合、葉宅古磚等七十八件古物舊品被我們一一尋出,葉老先生欣然贈送我們保管。

辭別葉宅,得知中街148號老屋中有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給經營杭州葉種德堂藥號的葉鴻年題煲「年高德劭」舊匾,進去仰看,已被新主人紅漆塗摹,甚可惜。返赴慈溪市,到博物館、圖書館查到《慈東葉氏源流》《慈溪縣誌》、《寧波幫》《慈溪古蹟》《慈溪舊聞》《東海名城觀海衛》、《快船江風情》《慈溪老房子》、《慈溪老祠堂》《慈溪風光》等介紹葉同仁的書藉,即購或拍照。從《慈東葉氏源流》中發現葉同仁公堂「崇敬堂」於嘉慶十四年建成,其《崇敬堂記》系葉心培之子葉錫鳳撰書,可喜的是,《崇敬堂記》記載的是民國五年王和之謹撰的《葉氏同仁堂紀功碑》﹙該碑為溫州八大經濟石碑,現存市博物館收藏﹚的前史,使我們對葉同仁歷史有了更深徹的了解。

此次赴慈獲贈的葉宅舊物,經溫州中醫藥文化研究專家楊力人先生鑑證、溫州博物館館長金柏東考證,攝於溫州府前街蔣毅夫照相館﹙即原美術照相館﹚的葉倫書晚清著裝老照片、【葉氏倫書】印章的飾合、專切薄片和貴細藥材的精製象牙柄鉸刀、原載於葉氏宗譜的《崇敬堂記》及民國18年的《寧波旅甌同鄉會會員題名錄》尤為珍貴;該冊上葉華庭的簽名即葉倫書為同一人,亦為葉國光所證實。

6月底,筆者邀對葉同仁歷史頗有研究的楊力人先生等同赴慈溪市會晤《古鎮嗚鶴》作者王清毅及《慈東葉氏源流》主編方東,去市志辦攝來《崇敬堂記》原譜稿,又赴嗚鶴葉宅與葉國光交流,葉老妻子拿出珍存的24間走馬樓老房契、先輩「葉氏六房財產分書」,進一步證實了葉氏古宅的權屬及上述舊物的歷史真實性。因該古宅被徵購證明所需,我們只能拍照為據。

楊力人先生結合對葉同仁歷史的考究、葉老先生提供的「葉氏六房財產分書」內容,從中考證了葉倫書上下、兄弟輩分的關係,得出結論,從葉心培之父葉朴林到今七十二歲的葉國光這一代,葉氏家族巳整整十個朝代。

臨走時,葉國光又送給我們一桿刻有「綸記」的秤,說是當時家傳的藥秤,巳有百餘年歷史。到了大門口,指著二扇大門上文革時被抹刪不清的痕跡說,這邊是「樂山樂水」那邊是「可耕可讀」,橫額是「上大夫第」,可見當初的葉宅是顯赫的門第。

讚賞

熱點資訊

1、大家好!我姓葉,這是我的個人簡歷,請大家多多指教!

2、超過10萬點擊率的葉氏族歌,一直深受葉氏族人喜愛與傳唱,好聽!

3、了不起的葉氏宗族,此文獻給全球700萬葉氏宗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7a2f3b7d975c444e5dd4e8b57ed85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