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又在港股「掃貨」! 瑞眾人壽舉牌中國中免

2024-08-13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記者 吳敏 北京報道

瑞眾人壽在港股市場動作頻頻。

港交所最新股權披露信息顯示,瑞眾人壽於8月7日買入中國中免(01880.HK)15.19萬股H股,持股數量增至582萬股,持股比例從4.87%上升至5.00%,觸及舉牌線。

除了中國中免,瑞眾人壽還於7月22日買入龍源電力(00916.HK)526萬股H股,持股比例從4.84%增至5%,同樣觸及舉牌線。對於舉牌上述兩家上市公司的原因以及後續是否將繼續舉牌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曾聯繫瑞眾人壽相關負責人採訪,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對方回應。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來,險資頻頻在港股市場掃貨,截至目前,險資舉牌的港股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6家。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當前,政策層面,新「國九條」提出要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同時,保險公司基於自身配置需求,也希望通過持有上市公司股份來獲取穩定的收益。

半月內舉牌兩家上市公司

港交所披露的數據顯示,瑞眾人壽此次以每股均價54.5566港元買入中國中免H股,涉及資金約828.71萬港元。與此前險資普遍青睞的基礎建設、新能源、環保、公用事業等行業板塊不同的是,此次瑞眾人壽舉牌的中國中免為商貿服務板塊。

根據中國中免官網簡介,該公司是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控股上市公司,主要聚焦於旅遊零售業務的大型股份制企業,業務涵蓋免稅、有稅、旅遊零售綜合體等範疇。

從股價走勢來看,中國中免H股股價從2023年初的逾270港元高點一路下行,今年累計下跌超過30%。業績方面,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2.65億元,同比下降12.8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88億元,同比下降14.94%。

那麼,瑞眾人壽因何還要選擇中國中免作為舉牌標的?或許與其當前H股股價處於相對歷史低位,且國家也出台了服務消費利好政策有關。

8月3日,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圍繞挖掘基礎型消費潛力、激發改善型消費活力、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增強服務消費動能、優化服務消費環境、強化政策保障等6個方面,提出了20項重點任務。「專項政策出台有望提振市場信心,帶動社服板塊景氣度和估值修復;立足中長期,供給側提質升級有望撬動增量需求,加速推進行業整合,龍頭當前底部配置機遇凸顯。」華泰證券研報指出。

東吳證券分析師吳勁草在研報中指出,中免市場地位穩固,中長期看好中免作為旅遊零售龍頭受益市內免稅店政策和出境游的逐步恢復,在消費景氣狀態下受益於相對較高的行業增速。「當前,中國中免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和增長潛力,該公司業務模式和盈利預期可能也符合瑞眾人壽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策略。」柏文喜向《華夏時報》記者說道。

需要指出的是,這並非瑞眾人壽年內首次舉牌H股,此前的7月22日,瑞眾人壽還曾增持龍源電力(00916.HK)526萬股,每股作價7.45港元,總金額3918.7萬港元。增持後持股數目約為1.66億股,持股比例達5%,同樣觸及舉牌線。

據了解,龍源電力隸屬於國家能源集團。2009年,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2022年,龍源電力正式在A股上市。目前,龍源電力擁有風電、光伏、生物質、潮汐、地熱和火電等電源項目。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營業收入98.77億元,同比增長0.1%;歸母凈利潤23.93億元,同比增長2.47%。

對於瑞眾人壽舉牌龍源電力的原因,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原副主任李文中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一方面或因其穩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作為未來能源業的發展方向,龍源電力這類新能源企業也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險資港股市場掃貨

今年以來,險資頻頻在港股市場掃貨。除了瑞眾人壽,中國太保聯合旗下子公司太保壽險、太保財險、太保健康險、太平洋安信農險和太保資產,也曾於7月30日通過港股通分別買入30萬股華電國際電力股份(下稱「華電國際」)(01071.HK)和100萬股華能國際電力股份(00902.HK)(下稱「華能國際」)。

在此之前,「太保系」合計分別持有華電國際8562萬股和華能國際2.34億股,分別占兩家上市公司H股股本比例為4.99%和4.98%。增持完成後,「太保系」對兩家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均為5.00%,構成舉牌。

被舉牌的華能國際和華電國際均為電力行業巨頭。其中,華電國際是中國最大型的上市發電公司之一,其母公司華電集團是全國五大發電集團公司之一。華能國際則是中國境內第一個實現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發電公司。

對於舉牌兩家電力公司,中國太保方面表示,公司認識到能源安全和綠色轉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堅信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作用下,能源領域的優秀公司能夠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保障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相關企業的長期價值將得到更好地實現。未來我們會持續保持對能源行業發展趨勢和公司基本面的研判和跟蹤,並對投資組合進行動態調整和優化,以實現整體投資組合持續穩健的業績增長,達成保險資金的長期投資收益目標和風險約束要求。」中國太保方面如是說道。

今年在港股市場掃貨的還有長城人壽,該公司於5月31日,以每股均價1.7902港元增持秦港股份(03369.HK)200萬股,對其持股比例由4.97%上升至5.21%,觸發舉牌。隨後又在6月7日,增持秦港股份200萬股,平均每股作價為1.8209港元,總金額約364.18萬港元。增持後,長城人壽持有秦港股份5124.2萬股,持股比例為6.17%。

不僅如此,長城人壽還在7月31日以連續競價方式增持綠色動力(01330.HK)H股至7015萬股,持股比例增加至5.0343%,達到舉牌線。

對於舉牌綠色動力原因,長城人壽方面表示,環保和公用事業是公司重點配置板塊之一,長城人壽認為綠色動力是國內垃圾環保頭部公司之一,主業為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投資、建設、運營、維護、技術顧問業務,主要產品有環保服務、電力生產等,上市公司業務穩定且業績穩健,符合保險公司長期投資理念,適合險資長期持有。

「新『國九條』提出,要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險資在資本市場的舉牌行為,正是以實際行動傳遞出對被投資企業價值的高度認可,對資本市場發展的堅定信心。」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除此之外,在當前利率中樞持續下移的背景下,保險公司投資面臨一定壓力,舉牌上市公司在為其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的同時,也有效緩解自身資產配置壓力。

但在柏文喜看來,中小保險公司舉牌上市公司還需要注意控制風險,一方面是要做好投資規劃,合理配置資產,分散投資風險;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確保投資穩健安全。

本期編輯:劉錦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6682243d7eede96cde3d24a307c24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