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本是常態,願你悲喜都能自渡

2023-10-10     筆記俠

原標題:孤獨本是常態,願你悲喜都能自渡

《更新書堂》·第404篇

內容來源| 本文摘自機械工業出版社書籍

《與孤獨共處:喧囂世界中的內心成長》

安東尼·斯托爾 著

責編| 金木研 排版| 五月

第 7753 篇深度好文:3755 字 | 13 分鐘閱讀

交談可以增進理解,孤獨卻能造就天才;一部作品的風格一致往往意味著藝術家的獨立創作。

——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

吉本所言的確如是。大多數詩人、小說家、作曲家,以及一些畫家和雕塑家都必然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獨處時光,吉本便是如此。

現在有種觀點認為,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始終需要他人的愛與陪伴,這種觀點廣受各種精神分析學派的追捧。人們普遍認為,就算親密的人際關係不是唯一的幸福源泉,也一定是主要來源。然而,富有創造力的人,他們的生活似乎往往與上述觀點背道而馳。

一、不是所有孤獨的人都不幸福

比如,世上有很多最偉大的思想家,他們並沒有建立家庭或擁有親密的個人關係,比如笛卡兒、牛頓、洛克、帕斯卡、斯賓諾莎、康德、萊布尼茨、叔本華、尼采、克爾凱郭爾以及維根斯坦等。

這些天才中,有些人曾與他人有過短暫交往,有些人則始終獨身,比如牛頓。不過他們全都沒有過婚姻,而且大多數人一生中有過半歲月是獨自生活的。

非凡的創造天賦並非人人可得。那些天賦異稟的人往往讓人既敬畏又羨慕,他們通常被視為特別的存在,無法像普通人一樣感知苦樂。從精神病理學的意義來講,這種異於常人的特質是否屬於病態?或者再具體一點,創造性天才對於孤獨的偏好是否可以證明他們本身沒有能力建立親密關係?

不難想到的是,的確有些天才的人際關係波折不斷,而且他們深受精神疾病、酗酒或毒癮的困擾。因此,人們容易將創造天賦與精神不穩定以及缺乏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掛鉤。從這個角度來看,獲得天賜之才未必就是好事,也許具有兩面性—可能帶來名利,但也因此無法享受普通人的快樂。

人們通常認為,天賦異稟必然伴隨精神不穩定,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問世以後,這種觀點更加普遍。但這不可能是全部事實。

並非每個創造性天才都會有顯著的精神困擾,也不是所有孤獨的人都不幸福。

吉本在早期戀愛受挫以後,仍然享受了足以令人羨慕的平靜、愉快的生活。他這樣寫道:

當我思考死亡這一問題時,我須得承認,這一生幸運之至有如中獎……

我生來性格開朗、溫和感性,秉性好靜惡動,即使有些許頑皮嗜好或習慣,也都叫哲學或時間磨了去。對學習的熱愛和熱情不斷地生出樂趣和活力,使我每時每日都能享受獨立而又理性的愉悅,從未察覺心神衰減……

按照瑞士的標準,我可被算作富人行列,而我的確富有,因為我的收入高於支出,所支出者亦能滿足我所願。幸得我的朋友謝菲爾德勳爵熱心相助,使我無須煩心那些違我性情之事。此外或須提及,自早先情感受挫以後,我不再認真考慮建立婚姻關係。

著名傳記作家利頓·斯特萊切(Lytton Strachey)在其文中這樣描述吉本:一想到愛德華·吉本,「幸福」這個詞就立刻湧上心頭,而且還是最廣義的幸福,不只是物質上的好運,還有精神上的愉悅。

或許會有人指稱,在聽從父命放棄初戀蘇珊·屈爾紹(Suzanne Curchod)以後,吉本就主動切斷了幸福的主要來源,因此應該被歸為病理學範疇。在吉本的生命里,性愛或許微不足道,其他的人際關係收穫斐然。

雖然撰寫《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這部巨著需要長期獨立研究和寫作,但吉本也享受了陪伴的快樂。他在倫敦的時候社交活躍,曾是倫敦布鐸斯俱樂部(Boodle’s Club)、懷特俱樂部(White’s Club)、布魯克斯俱樂部(Brooks’s Club)以及文學俱樂部(The Literary Club)的會員,大家都認為他風趣又健談。

此外,他對照顧他、養育他的姨母波滕太太(Mrs Porten)有著深厚感情,而且他極善交友,他和謝菲爾德勳爵多年的深厚友情就是最好的證明。吉本偶爾也會在信中哀嘆自己的孤獨,還曾戲言要收養一個堂妹。但關於結婚的想法就像白日夢一樣很快被他拋於腦後了。

我曾幻想婚姻可能帶來的所有結果,當即如夢初醒,又欣喜於從中逃離,並為自己仍然享有生來的自由而無比感恩。

我曾幻想婚姻可能帶來的所有結果,當即如夢初醒,又欣喜於從中逃離,並為自己仍然享有生來的自由而無比感恩。

如今有人主張,真正的幸福只存在於親密關係中,特別是性滿足之中,可是這種主張無法解釋像吉本這樣的情況。可以明確的是,雖然吉本不乏友情,但他的自我價值和快樂主要源自他的工作,正如他的自傳最後那句名言所說。

垂暮之年裡,希望的慰藉是父母的溫柔以待,給予孩子新生;是基督教徒的信仰,高唱「哈利路亞」的歌聲飄入雲霄;還是作家的虛榮,相信自己的名字和作品將永垂不朽。

垂暮之年裡,希望的慰藉是父母的溫柔以待,給予孩子新生;是基督教徒的信仰,高唱「哈利路亞」的歌聲飄入雲霄;還是作家的虛榮,相信自己的名字和作品將永垂不朽。

吉本是一個典型的藝術家,他的語言充分顯露了對人類的愚蠢和奢侈的諷刺與摒棄。因此,像盧梭和柯勒律治這樣的浪漫主義者對他便頗有嫌惡。

吉本的作品裡極少出現對人類的同情:性通常只是娛樂的一種,而宗教不過就是迷信。

不過,保持這樣的態度,才使他能夠完成如此鴻篇巨製。他把時間跨度如此之長且紛繁複雜的歷史寫得井然有序,這需要足夠高遠的目光。吉本的人性光輝沒有出現而且也不可能出現在他的歷史長篇里,但他與朋友之間的溫潤情誼足以體現他的人性。

按照過去的大多數標準,像吉本這樣可以說是非常均衡的狀態了。但自從弗洛伊德強調異性愛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以後,人們會懷疑吉本是否真的比常人要快樂和成功。

二、不必給人際關係附上過高價值

其實,不只天才能從非個人關係中找到人生的主要價值。我認為,不管是寫歷史、養信鴿、投資股票、設計飛機,還是彈鋼琴、做園藝,只要是有興趣,就能夠因此獲得幸福,而且程度遠超出現代精神分析學家及其擁躉的預料。

偉大的創造者們是證明這一論點的最好例證,因為他們的作品可以流傳下來,相對不那麼顯山露水的普通人則很難證明廣泛而深刻的興趣是他們生命中的主要關注。

富人可能會收藏很多其他人的傑作;園藝家們可能會將他們的創意和熱情轉變成園藝作品,即使不能像書籍或畫作那樣長存,至少也可以保持數年之久。

可是,如果愛好是風車或者板球的話,也許什麼都不能留下。但我們一定見過這樣的人,無論他們的人際關係如何,他們的人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愛好而充滿意義。

如今我們給人際關係附上過高的價值,這會讓人際關係本身不堪重負。我們期待完美的親密關係都能帶來幸福,一旦不能帶來幸福,那麼一定是關係出現了問題—這種想法本身似乎就有點誇張。

當然,愛情和友情是讓人生有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絕不是幸福的唯一來源。更何況人類本來就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和發展,等到年老時,人際關係通常會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這也許是上天賜予的恩惠,讓我們在與所愛之人死別時痛苦能夠少一些。

不管怎樣,人際關係中總會存在某些不確定因素,以防人們將它過分理想化,把它當作滿足個人需要的必需條件或唯一通途。

也許正是因為人際關係在西方被理想化,才會使婚姻這種被認為是最親密的關係反而變得很不穩定。如果我們沒有指望婚姻成為幸福的首要來源,那麼也許就會少一些以眼淚收場的婚姻。

我認為,天性決定了人類同時需要個人關係和非個人關係,這一特質是人類適應能力中珍貴而重要的一部分。同其他動物一樣,人類基本的生理需求是維持繁衍,確保基因存續,儘管我們並沒有做到。人類漫長的生命里,除了主要的繁殖期,其他時間同樣具有意義。這時人們才會意識到,非個人關係對普通人而言意義更大,其實這種需求早已根植內心。

我們還會看到,一些創造者會因為某些不利因素而難以親近他人,使他們摒棄人際關係,選擇投身個人事業。但這只是一種側重,而非完全替代。

有些精神分析學家會認為,投身創造性工作一定是人類關係的替代選擇,然而非也。有人可能會認為,只有配偶和家庭而沒有長久愛好的人智力有限,就像那些沒有配偶也沒有孩子的人情感存在缺陷一樣。

很多普通愛好以及大多數原創性工作都不需要人際關係。在我看來,一個人獨處的過程和他參與人際互動同樣重要。

無論如何,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要在獨自睡眠中度過。我們的生命里會出現兩種相反的心理動力:一種是對愛與陪伴以及親近他人的渴望,另一種則是對獨立自主的渴望。

如果一味聽從精神分析理論中的「客體關係」(object-relations)學說,那麼我們作為獨立個體的有效性就無從得來。

按照這種說法,只有同他人產生相互關係、成為某種角色,比如配偶、父母或鄰居,我們才能產生價值,即所謂的自體僅存在於與其他客體發生的相互關係當中。

不過,個人生命體驗越豐富的人,對人類福祉的貢獻就越有限。上文提及的那些偉大的思想家,有些人是比較自我、疏離或者說「自戀」的,相比於關心他人,他們更在意自己的內心世界。

很多作家、作曲家和畫家也是如此。有創造才能的人總是在尋求自我發現和自我改造,通過創作來探索世界的意義。他們覺得這樣的過程很有價值,就像冥想或祈禱,雖然和其他人沒有關係,但自有其意義所在。

在他們看來,最重要的時刻是有了新的見解或發現,而這些時刻不一定全是,但主要是發生在獨處的時候。

雖然天才少見,但天才和普通人有著同樣的需求和渴望。他們將自己的思想和感知記錄在作品裡,將人類的追求以一種醒目的方式展現出來。雖然這些做法人人都有,但在普通人身上卻無法引起注意。

或許創造性天才對於孤獨的需求以及對內心世界的關注,可以為我們揭示那些正在被忽略的平凡的普通人的需求。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651d938e323bec70340e87dab82db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