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台海鮮甲天下

2023-11-07     幸福東台

原標題:東台海鮮甲天下

有一個地方

在東台市的最東端,東臨黃海

是全市唯一的海洋漁業鎮

也是江蘇沿海開發的主陣地和主戰場

素有「蘇北小香港」之美譽

她就是號稱「黃海之濱 璀璨明珠」的

—— 東台 · 弶港

幸福東台正陸續推出

東台4區14鎮專題

全方位展示東台

自然風光、人文歷史

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

區域總面積425平方公里

綠化覆蓋率達37.6%

主要河流地表水質達III標準

空氣品質指數達I級優等

系列專題之——東台弶港鎮

01 _

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全鎮擁有工業企業40家,其中規上企業7家,2020年全口徑開票銷售44643.50萬元,其中規上企業開票銷售27352.67萬元;實現財政總收入5971.58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50.29萬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5億元。2020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67.3元,保持全市前三,位居第二,最高的巴斗村達48500元;集鎮樓房率82%,農村樓房率69%,人均擁有居住面積71平方米;2020年村居集體經營性收入2231.3355萬元,村平達111.57萬元,最多的鎮海達578.76萬元,最少的新海25.50萬元。

02 _

自然資源得天獨厚

南北海岸線長達85公里,海域面積95.69萬畝。農業資源豐富,有海洋捕撈和養殖漁船573條,生態健康養殖面積35.14萬畝,年水產品總產量90082噸,水產品加工總量39868噸,其中海水加工產品33627噸;種植業耕地面積22.35萬畝,形成南有2.5萬畝苗木帶動、中有1.5萬畝蔬菜支撐、北有1.2萬畝甜葉菊唱戲的成片發展格局。水系發達暢通,有「六橫」(紅星河、方塘河、新東河、三倉河、東台河、梁垛河)「五縱」(東潘堡河、西潘保河、農干河、墾區干河、新東河)水網,集鎮有「狀元實業家」張謇遺留的三門閘,還風景秀麗的南北中心河。

03 _

文化底蘊綿遠深厚

這裡曾是中國人民海軍起錨地,上世紀40年代,蘇中軍區海防團在這裡不僅建立了「海上生命線」,還鑄就了無私無畏、不屈不撓、敢作敢為、重情重義「紅帆」精神,如今紅帆文化成為弶港的鮮明「標籤」,海防團紀念館成為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新四軍後方醫院在姜墩村也留有遺蹟。傳統漁文化歷久彌新,海鮮餐飲更是豐富多彩,大小店面100多家,「漁民號子」「漁民排斧」「采貝」先後入列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先後入列全國重點鎮、國家級衛生鎮、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江蘇省蘇北地區重點中心鎮、江蘇省十佳鄉村特色旅遊小鎮,鹽城市森林小鎮,先後進入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鹽城市域鎮經濟競爭力前30強。

眾所周知

東台本港海鮮

味道鮮美 堪稱一絕

特別是文蛤

更有「天下第一鮮」的美譽

小東不禁想考考大家

01

泥螺,產於東台沿海淺灘,貝殼橢圓形,薄而脆,殼口大,表面平滑,體肥,略帶黃色,經漂洗去泥沙雜質,加糖酒料漬制而成。其肉細嫩,醇香鮮美,為佐餐助酒佳肴。民國18年(1929),東台鄭佩記海味行精製「醉螺」,曾獲江蘇省地方物品展覽會獎章。

02

鯧魚是名貴海產魚類之一,產自我市沿海,通稱鯧編魚,分銀鯧、黑鯧兩種。體形橢圓,側扁,頭小,吻稍突出,口小,背青色,腹部乳白,具有銀色光澤。鯧魚肉質鮮嫩,鮮食最佳,腌制或製成罐頭均可,遠銷外省,並出口香港。

03

梅童魚又名鮳魚,東台沿海盛產,體長15厘米左右,體形近似小黃魚,頭大而圓鈍,額部隆起,口大,尾鰭尖形,腹側金黃,肉細嫩、味鮮,除了紅燒,有的將魚洗凈,糊以麵粉,油鍋氽炸,其味尤佳。

04

梭子蟹屬海產蟹類,頭胸甲寬大,兩側長棘,略成梭形,味道鮮美,肉嫩可口,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東台沿海出產甚多。

05

蟛蜞蟹,也稱「白一子」弶港醉蟹的主角原料,遍布於黃海灘涂的濕地之中,每逢盛夏,雷雨來臨,便會爬出巢穴透氣覓食。做法有:酒醉朋子蟹、面托白一子、年糕炒蟹、避風塘朋子蟹等。

06

蛤蜊又稱四角蛤,產於我市蹲門口附近,貝殼略呈四角形,殼面具有同心環紋,生活在淺海沙灘中,深度一般5~10厘米,漁民在沙灘上發現其呼吸氣孔,用小鐵叉掘捕。常以清水烹飪,肉質鮮嫩。俗話說,菜花蛤子,就是指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就是蛤子最肥的時候。

07

鰣魚是江蘇省重點保護魚類,因弶港海口與長江口相連,因此本港較常見。鰣魚味道鮮美,一般採用清蒸帶鱗的吃法。據說女子成親的第二天要為婆家人煮鰣魚,因鰣魚的煮法特殊——不去鱗,這位女子為了吃時方便,便將魚鱗用線一片一片地穿進來,系在鍋蓋里和魚一起煮,這樣便不會改變它的鮮味。

08

天下第一鮮「文蛤」。文蛤主要產於東台沿海一帶,其經濟價值高、營養豐富、肉質鮮美,性大涼,有人生吃,可敗火。吃法多種多樣:可將其作為主菜,以旺火爆炒;或作為配菜,調色提味;或把它斬成肉泥,輔之以麵粉、雞蛋、姜蔥,煎成文蛤餅。

09

酒嗆鮮蝦。本港白蝦洗凈後,用白酒先醉,然後加白醬油、小胡椒、蒜花,味極鮮美。

10

小黃魚俗稱春魚、黃花魚,每年清明節前後進入東台近海產卵繁殖,魚群主要集中在冷家沙以北,至麻菜垳南。小黃魚肉質鮮嫩,適合清蒸,也可採用燒、煎、炸、糖醋等烹調方法。燒黃魚時,揭去頭皮,就可除去異味。具有的作用。

11

弶港沿海沙灘垳地上,每當潮水退干後,海葵三四步一棵,七八步一棵地貼在沙灘上。海葵味道鮮美,滋陰補陽,先用剪刀將海葵剪成小塊,放在水裡浸一小時左右,然後用手順圈攪動。一會兒,剪成小塊的海葵由軟變硬,這時,沙泥已經洗凈。適量地放點油、鹽、生薑絲、味精,伴以豆腐或饊子同煮。

12

菁蛤俗稱蚶子、雜色蛤,分布遍及東台沿海灘涂,潛居深度大於文蛤和蛤蜊,常呈簇狀分布,個體大小似同蛤蜊,4~5月最為肥美,繁殖期為5~7月份。

NEXT

接下來,我們進入投票環節

你心中的弶港鎮最美村

是哪一個呢?

巴斗還是八里?

趕快來投票吧!

1

巴斗村

巴斗村地處黃海之濱弶港鎮,美麗漁村與紅色傳承水乳交融,自然風光與現代風貌相得益彰,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特色和樣板。先後獲得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省愛民固邊模範村、省創新型社區、省休閒觀光農業示範村、省民主法治示範村。

2

八里村

八里村東臨黃海國家森林公園,西至潘堡河,南至弶港農場,是一個背靠平原,面朝大海,風光秀麗,交通發達的濱海村莊。1971年,東台從堤西地區遷移一萬多名干群來此居住開墾,1980年因「八里風窪」名聲在外,更名為「八里公社」。擁有獨具特色的鹽韻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經歷幾次區域調整後,現為弶港八里村。2016—2019年先後獲得「省級文明村」稱號。

東台「十八子」風采

(已發布專題詳戳上方圖片)

@幸福東台 姊妹號集合,長按二維碼關注。

監製丨小東 編審丨小鹿

主編丨小飛 編輯丨小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5e0f4fdcf1a0adc8ce65606b8efae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