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一種經過歷史沉澱和時間洗禮的特殊飲品,大到紅白喜事,小到朋友聚會,白酒無處不在,時至今日,白酒已經發成為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我國白酒的發展並不是一路順風,1952年,我國正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白酒行業也是如此,為了促進白酒行業的發展,我國相關部門決定舉辦全國評酒會來刺激白酒行業的發展。從1952年到1989年一共舉辦了5次國家級評比,如今有的白酒借著名酒的風穩步發展,有的卻掉了隊,甚至淪為二三線品牌,其中最遺憾的就屬汾酒了。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每一次的評選結果,相信很多酒友知道的並不全。
1952年,第一屆全國評酒會評選出的「四大名酒」:茅台酒、汾酒、瀘州大麯、西鳳酒。
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評選出的老「八大名酒」:汾酒、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曲、茅台酒、西鳳酒。
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評選出的新「八大名酒」:茅台酒、汾酒、五糧液、劍南春、古井貢酒、洋河大麴、董酒、瀘州老窖特曲。
1984年,第四屆全國評酒會評選出的「十三大名酒」:茅台、汾酒、五糧液、洋河大麴、劍南春、古井貢酒、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曲、雙溝大麯、特製黃鶴樓、郎酒、董酒。
1989年,第五屆全國評酒會評選出的「十七大名酒」:茅台、汾酒、五糧液、洋河大麴、劍南春、古井貢酒、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曲、雙溝大麯、特製黃鶴樓、郎酒、董酒、武陵酒、寶豐酒、宋河糧液、沱牌曲酒。
關於白酒排名,你是否認可?第一名到底是汾酒還是茅台?
針對以上的評選結果,不少酒友都表示自己並不認可,畢竟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我國一共有5大主流香型,分別是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如果把其他香型細分下來,一共有12種香型。
那麼,我國在評選「中國名酒」的時候都是按照什麼來分的呢?其實排名的劃分是比較複雜的,有的要看產值,有的要看歷史,還有的看利潤率等。
名酒排名跟喝酒人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四大名酒也好,八大名酒也罷,甚至是十三大名酒、十七大名酒都跟喝酒之人關係不大。對於喝酒之人來說,考慮的只是質量和口感的問題,只要品質好、口感佳無論有沒有名氣,自己都會選擇。但如果是送禮、請客的話,考慮到產品的價值和品牌的形象,就會選擇比較有名的酒,尤其是廣告做到央視的更有面子。
我國名酒中爭議最大的就是汾酒和茅台酒了,二者一個屬於清香型,一個屬於醬香型,多年來恩恩怨怨,糾纏不休。有數年以上酒齡的朋友都知道,現在的茅台屬於一線品牌,而汾酒只能屈身於二線。對於這樣的結果,很多酒友都是不認可的,在眾多白酒當中,汾酒的口碑極佳,經常聽人說茅台不好喝,但說汾酒不好喝的極少。
雖然汾酒和茅台香型不同,但二者卻有著很深厚的淵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茅台曾師從汾酒。曾有文稱茅台鎮的白酒源於山西汾酒,然而現在的汾酒卻賣不過茅台,很多人說這是因為汾酒不會講故事,同時又太過低調導致的。
原因眾說紛紜,孰真孰假我們也不清楚,但無論如何,這兩款酒的品質都是過硬的,只是定位不同而已,汾酒定位的是百姓喝得起的酒,而茅台定位的是高端白酒,如果是自己喝的酒肯定會選擇幾十塊錢的汾酒,如果是商宴送禮肯定會選擇上千元的茅台酒。
其實喝酒本就不該有「鄙視鏈」,自己喝的酒無需考慮名氣,而且也不是只有高價酒才喝得放心,市面上還是有不少品質優秀的中低端產品可以選擇的,像黃蓋玻汾、紅星二鍋頭、綠脖西鳳、玉蟬大曲、緣得仿台酒等都是很不錯的產品,對於自飲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玉蟬大曲
玉蟬大曲是四川瀘州出產的一款濃香型白酒,它採用了與瀘州老窖一樣的工藝和原料,二者酒質也相差不大,但玉蟬大曲的名氣不及瀘州老窖,走的也是低端路線,它曾入選川酒「十朵金花」。
玉蟬大曲基本充滿川派大曲濃香型白酒的特點,窖香濃郁,醇厚甘柔,綿甜凈爽,只是因為經營不善,名氣不顯罷了。
緣得仿台酒
該酒出生於貴州茅台鎮,典型的大曲坤沙醬酒,它以茅台酒為標準,完全遵從茅台酒的釀造工藝,「12987」工藝,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少,釀出的酒也基本具有茅台酒的特點。
開瓶醬香突出,喝進嘴裡香氣馥郁但又不憋悶,短短几秒就感受到層次豐富的眾香,一線入喉,溫和順口,餘味悠長。
總結:做酒講究的是「貨真價實」,華而不實的產品最終只會被淘汰,但信息時代「好酒也怕巷子深」,光有里子沒有宣傳好酒也走不出去,只有內在和外在相結合才能讓好酒被更多的人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