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從一例「與大腸癌完美錯過的患者」說大腸癌的防治

2024-01-21   東方網

原標題:科普|從一例「與大腸癌完美錯過的患者」說大腸癌的防治

陳阿姨最近路過利群醫院時又來普外科看望一下她的醫生。她開心地說「我是一例與腸癌完美錯過的患者」

2021年,陳阿姨因「中上腹部脹痛伴噁心、嘔吐7小時」就診普陀區利群醫院急診。通過急診外科的醫生的診治,考慮患者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為了進一步手術治療,患者收治至普外科病房。入院後病房醫生詳細詢問患者病史,捕捉到患者有大便次數增多及不成型的病史。進一步行肛門指檢發現直腸距肛門5厘米觸及環繞一周的增殖性病灶。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遂安排了腸鏡檢查。腸鏡檢查除了證實直腸增值性病灶、取活檢以外,還發現了其他結腸息肉,一併予以摘除。腸鏡活檢病理:直腸鋸齒狀腺瘤,伴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局灶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可疑。

鋸齒狀腺瘤(serrated adenoma, SA)是一種同時具有增生性息肉的鋸齒狀結構和傳統腺瘤異型性上皮的新型腺瘤。主要分布在盲腸、乙狀結腸和直腸。SA是一種良性疾病,有一定的癌變機率。雖然是良性疾病,但是陳阿姨這個鋸齒狀腺瘤位置非常不好:環繞一周、且距肛門就5厘米。經內鏡或者經肛門手術都存在困難。經腹手術因位置較低,存在保肛困難或者肛門功能不良等因素。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決定行腹腔鏡(微創)下直腸前切除,保留患者肛門。同時為了保證手術安全和肛門的功能,預防性做迴腸造口。「順便」切除了膽囊。一次手術治療兩個疾病。術後大病理證實鋸齒狀腺瘤。手術後通過醫生的詳細檢查,發現陳阿姨保留的肛門收縮力量差,而且直腸的吻合口還發生了炎性狹窄。通過醫生的指導,陳阿姨加強鍛鍊肛門功能,同時予以「擴張器」循序漸進擴張吻合口。通過不到半年的時間,不但解決了吻合口狹窄,而且肛門功能恢復非常好。八個月後順利還納了迴腸造口。

陳阿姨在治療膽囊結石伴膽囊炎過程中發現直腸SA,不僅得益於外科醫生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也和患者密切配合相關。但是陳阿姨這個SA生長的範圍大:縱向生長達5-6厘米、橫向占據整個腸腔,而且離肛門非常近。良性疾病患者一般不能接受挖除肛門。通過精準手術和術後管理,陳阿姨恢復滿意。所以她說:「我是一例與腸癌完美錯過的患者」。

藉助這個典型通過腸鏡篩查發現癌前病變的病例,將從以下7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大腸癌的相關知識。

一、大腸的功能與分類:大腸包括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腸道內水分、形成並運送大便功能。

2、 大腸癌概況: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中國相對於歐美,屬於低發地區。但無論是歐美還是亞洲,大腸癌都是高發腫瘤,2020年全球新發大腸癌病例位居第三位(乳腺癌、肺癌之後)。中國新發大腸癌55萬例,位居第二位,僅次於肺癌。大腸癌高發於40-70歲人群,男女比例為2-3:1。近些年有逐步逐步增加及年輕化特點。大腸癌常見於中老年患者,但卻絕非中老年人的「專利」,近年我們治療最年輕大腸癌病例為34歲女性。

3、 大腸癌的發病因素:大腸癌的發生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雙重作用的結果。1、環境因素:與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大腸慢性炎症、腸道血吸蟲病、盆腔放射、環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鉬)、吸煙等密切相關。但年輕人由於接觸環境中各種致癌因子的時間較短,所以年輕人發生大腸癌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2、遺傳因素:已經證實大腸癌與遺傳相關。有明顯的家族史患者,同時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

4、 大腸癌的症狀: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相關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左邊的結腸與右邊結腸癌症狀有不同特點。左邊的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不成型及便血等。腸癌出血是腫瘤糜爛面出血,就如「牆面滲水」,滲血量小,血液暗紅。腸癌腫瘤的反覆刺激還使患者有排便不盡感,導致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秘腹瀉交替、次數增多等。右邊的盲腸、升結腸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貧血、疲勞、腹痛等,無論哪一段大腸癌,因腫瘤發展和消耗,都會導致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等症狀。

5、 大腸癌的診斷:大腸癌的診斷手段包括糞便隱血、糞便基因檢測及腸鏡檢查等。糞便隱血和基因檢測是一種篩查手段,後者準確率更高,達90%以上。腸鏡檢查示腸癌診斷金標準,腸鏡下活檢病理以明確診斷。腫瘤指標CEA更多用於術後隨訪,提示復發轉移意義更大。

6、 大腸癌的治療:大腸癌的治療手段包括:根治手術、化療、放射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及中醫中藥治療等。對肝轉移性腫瘤可以採取栓塞、射頻消融等治療手段。不同分期治療手段不一,當然目前根治性手術仍然是大腸癌獲得治癒的唯一治療方式。

7、 大腸癌的預防:預防大腸癌的主要方法有:低脂、高纖維、高維生素飲食。不抽煙、少飲酒及作息規律。及時治療腸道炎性疾病。達到一定年齡(45歲)定期行腸鏡檢查,及時處理腸道息肉、腺瘤。腸鏡未發現息肉及炎症患者,在良好的生活習慣下,建議2-3年檢查一次。隨著年齡增加,考慮增減檢查頻率。比喻說60歲以後每年檢查一次。儘早發現大腸息肉、腺瘤等等癌前病變並予以處理。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有家族性腸癌病史需要提前行結腸癌的篩查並增加檢查頻率。高危人群在出現腸癌的常見症狀時,儘早行結腸鏡檢查,發現問題儘早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大腸癌雖然逐漸呈高發態勢。但是保持上述好的生活習慣,結合個體及家族情況。及時行腸鏡檢查發現腸道炎症、息肉、腺瘤,並予以處理。能很大程度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大腸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發現得太晚,錯過根治性切除的手術時機。只要早期發現,治療的效果都很好。

作者:何承祥

上海市普陀區利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