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博物館首個系統性展示「轉變期瓷器」的原創專題展今日重磅開展

2023-12-08     搜狐城市-東莞

原標題:國內博物館首個系統性展示「轉變期瓷器」的原創專題展今日重磅開展

12月8日下午三點,由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指導,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東莞市博物館、東莞展覽館、榮歸堂聯合承辦的「博學東莞」系列展覽之一「瓷變——明末清初青花瓷精品展」,將在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重磅展出,逾百件青花瓷精品驚喜亮相,向觀眾講述曾一度湮沒於世的景德鎮民窯生存發展史,揭開「轉變期瓷器」的歷史面紗。

國內博物館首個系統性

展示「轉變期瓷器」歷史的原創專題展

中國瓷器歷史源遠流長,千年窯火不息的景德鎮,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瓷都,其產造的青花瓷素有「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美譽。然而,翻開中國瓷器發展史,曾有一段掩埋在歷史長河太久的景德鎮民窯生存發展史,為世人所忽略,直至上世紀初,這段由民窯主導的瓷業發展史才逐步向世人袒露全貌。

在明末清初——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至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歷時73年里,民窯青花瓷因為沒有了官方的禁令,加上商品經濟的發展,國內外市場需求擴大,以景德鎮為代表的民窯異軍突起,所產造的青花瓷胎釉質地細膩精良,施釉緊薄瑩亮,色調青翠淡雅,畫面融匯中西元素,繪畫風格又新穎多樣,其藝術造詣為民窯瓷業前所未見。

這個時期被稱之為「中國瓷器藝術發展的轉變期」。對於這一時期青花瓷的研究推翻了明末清初瓷業此前「停滯蕭條、粗陋不堪」的固有印象,為大眾重新揭開了一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極具生命力的民窯瓷業生存發展史。

此次展覽共分為「瓷之辨」「業之變」「工之變」「器之變」「飾之變」五個單元。這是國內博物館首次系統性展示「轉變期」瓷器的原創專題展,填補了「轉變期瓷器」在國內文博系統中大體量、專題性展出的空白。本次展覽整合了國有博物館和民間收藏文物,經景德鎮御窯博物院、故宮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頂級專家精心挑選,共展出了135件套「轉變期」瓷器。

這將是陶瓷界和收藏界的重磅展覽,不僅向大眾展示「轉變期」瓷器獨特的藝術風格、器物造型及創新的制瓷技術,更透過瓷器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折射出明末清初社會、經濟、思想、人文的巨大變革,展現民窯瓷器作為商品經濟產物背後的深層社會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展品不僅有來自於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東莞市博物館、東莞展覽館等公立博物館,還有來自東莞本土民間收藏的明末清初青花瓷器,不僅可以讓大眾一飽眼福,近距離感受轉變期瓷器的魅力,也為學術界研究者提供鮮活有力的史料和物證。

重磅展品驚喜亮相,近距離感受瓷中「清流」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里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詩人龔軾曾在詩中高度讚美青花瓷。「轉變期」瓷器擺脫了過去官窯瓷器以「帝王審美」為準則的程式化表達方式,轉而以「世俗化」、「商品化」、「 個性化」的表達,展現了明末文人士紳階層的審美傾向及精神追求,進而影響了中國後世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的瓷器藝術審美。

步入展廳,目光旋即被造型各異的青花瓷所吸引。這些青花瓷凝聚著當時匠人的精湛工藝與巧妙構思,雖歷經歲月風霜,但色彩紋飾仍明晰可見,光芒未曾黯淡,可謂是兼具經濟價值與藝術價值的瓷中珍品,展現出明末清初景德鎮民窯青花瓷製作的高水準,生動再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與審美情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重磅展品吧。

青花汀州白鷺紋筒

這件瓶是典型的明末清初「轉變期」器物,一般稱為「筒瓶」,又稱「象腿瓶」。器身白鷺仰首望天,悠然自在,與花草綠植交相輝映,畫面鮮活靈動,極具雅趣,營造出寧靜悠遠的意境。在國內外有許多相似的器物,不少器身寫有干支紀年,包括戊寅、乙卯、庚辰、辛已、壬午等年款作品,從風格來看,是崇禎時期燒造的。「哈徹號」沉船中有相似的出水器物,僅主題紋樣有所區別。在荷蘭語中,此類筒瓶被稱為「Rolwagen」,當時也大量出口海外。

明萬曆青花騶吾紋克拉克大盤

「克拉克」瓷器以紋飾繪有連續的開光圖案為特徵,此盤葵口外撇,寬折沿,淺弧腹,圈足。通體施釉,青花裝飾,內壁繪錦地開光八組,開光內對稱繪花卉紋及雜寶紋,盤心繪有一神獸騶吾,輔以花鳥、海浪,整體紋飾繁密而層次分明,富有整齊的節奏感。騶吾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仁獸,形似長尾虎,可日行千里。該盤形制規整,胎薄釉厚,繪畫精細,是萬曆外銷瓷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青花西班牙徽章紋香客瓶

該器長頸,腹部呈扁圓鼓形,方形圈足。其造型基於近東一種金屬或玻璃器皿,通體以青花裝飾,頸部繪菊石圖,側面繪花卉紋,腹部兩面繪荷塘開光微章。微章由瑞獸與城堡紋飾呈對角組合而成。此微章應屬於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 (1556-1598) 及菲利普三世(1598-1621)。

清早期青花纏枝紋將軍罐

此器型因形似將軍頭盔,且罐身神似身著戎裝的軍官,故而得名「將軍罐」。此罐蓋為圓頂,寶珠形鈕,蓋與罐子母口相合。蓋面繪纏枝牡丹紋,腹部主題紋飾滿繪鳳穿牡丹花紋。此罐胎體厚重,青花呈色鮮艷明快,紋飾清晰,生動活潑,鳳凰圖案用筆奔放,簡潔凝練。此罐之造型與繪畫風格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明末清初景德鎮窯業展現出一個嶄新的時代風貌,瓷器的裝飾和表現手法蘊涵濃厚的文人氣息,題材之新穎,內容之豐富,均開一代未有之風氣。袁崇煥紀念園通過展品與圖文注釋相結合的方式,較為全面、直觀地展示轉變期瓷器的製作工藝、藝術風格。透過精美的瓷器,我們不僅看到了在民窯主導下,制瓷技術的突飛猛進,也看到了在時代的巨變中,以景德鎮瓷匠為代表的中國匠人們迎難而上、融會貫通、不斷創新的精神面貌,對當下社會發展有著重要啟示。

為了配合展出,袁崇煥紀念園以青花瓷為切入點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活動,古風集市、國潮音樂會、博物館夜遊、手工植染,可以帶你一站式、沉浸式觀展、看劇、賞樂、遊玩……還有以青花瓷為主題的文創周邊等你來get。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來體驗,一定不要錯過哦!

來源:袁崇煥紀念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5089aa2449c9367afa3b3ff67b06e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