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護膚唯一!它為何連續兩年被評為創新標杆?

2023-12-28     青眼

原標題:國貨護膚唯一!它為何連續兩年被評為創新標杆?

「向上生長」

回顧全球百年商業史,總有些經久不衰的品牌,它們無懼時間的考驗,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偉大的註腳,並依然生機勃勃地活在當下。

如今,通過在產品、研發等方面的追趕,中國美妝品牌已然站在全新的歷史起點,正向著成為全球品牌、百年品牌的遠大目標發起衝擊。

就在近日,作為關注中國品牌的重量級論壇,由人民日報主辦的2023中國品牌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為「推動品牌建設 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政府主管部門代表、國內頭部品牌負責人、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議中國品牌高質量發展之路。

與此同時,「2023年度中國品牌創新案例」也在論壇上重磅出爐。青眼注意到,入選名單中除了百度、vivo、海爾等國內科技、家電巨頭,穀雨(母公司「廣州梵之容化妝品有限公司」)作為唯一的國貨護膚品牌,也赫然在列。

成立僅7年的穀雨,為何能夠代表國貨護膚品牌,與一眾科技巨頭共同成為中國品牌的創新樣板?此次論壇,穀雨又向外界透露了哪些重磅信息?

▍穀雨入圍「2023年度中國品牌創新案例」

連續兩年「唯一」

穀雨成為中國品牌創新標杆

追古溯今,「品牌」一詞最早來源於古斯堪的那維亞語brandr,意為火燒的烙印。經過漫長的演變,作為向消費者提供愉悅體驗和意義的獨特標識,最早的現代品牌概念在西方出現。

而中國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知,早期也多來源於活躍在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它們憑藉著先發優勢和厚重的品牌積累在國內市場攻城略地,無形中播散了品牌的種子,也讓中國消費者深切感受到品牌價值的強大號召力。

不過,面對外資品牌多年占領國內美妝市場半壁江山的局面,「中國品牌何時能夠超越外資品牌?」「什麼時候會出現中國的『歐萊雅』」等問題時常盤旋在中國美妝人的心中。

為助力中國品牌的健康發展,2015年,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示下,由國內中央級媒體人民日報主辦首屆中國品牌論壇,旨在研究破解中國品牌發展面臨的困境與難點,分析國際知名品牌成功經驗與案例,為中國品牌發展建設的關鍵議題深入研討、建議獻策。

就在次年,由於目睹中國的輕工業水平發達,但高端美妝品牌卻發展緩慢的窘境,穀雨創始人懷抱著提振國人文化自信,推動國貨發展進程的初心,創立了唯一以節氣文化命名的中國品牌——穀雨。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品牌論壇已成長為國內一年一度的重量級論壇,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中國頂尖品牌參與。

▍2023中國品牌論壇參與品牌

而穀雨自創立以來,堅持自主研發,致力於打造「更適合中國人膚質的植萃美白品牌」,憑藉著對於光甘草定的深入研究與應用,迅速成長為新銳護膚品牌中的佼佼者。

2022年,已成長為中國頭部護膚品牌的穀雨,作為唯一受邀的國貨護膚品牌,首次登上中國品牌論壇的舞台,並憑藉著科技與文化的雙創新,與多家重量級企業共同入圍「中國品牌創新案例」。

就在近日,邁入第九個年頭的中國品牌論壇如期而至。穀雨也再次成為唯一受邀的國貨護膚品牌,並二度入圍「2023中國品牌創新案例」。

▍穀雨入圍「2023中國品牌創新案例」獎盃

兩次榮登中國品牌論壇,併入選「中國品牌創新案例」,顯然是對於穀雨立足中國傳統文化,深耕中國成分發展路徑的極大認可,同時也是對於穀雨近年來在國貨護膚市場優秀表現的充分肯定。

在國貨崛起的大背景下,僅用了7年時間,穀雨從原料、配方、檢測、生產四大環節形成「全產業鏈」研發壁壘,真正成為將核心科技掌握自己手中的中國品牌,切實為文化自信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正如穀雨創始人在論壇上所言,「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完成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從『中國速度』到『中國質量』,從『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的飛躍」。

「雨生萬谷 雨潤萬物」,穀雨以潤物無聲、厚積薄發的姿態,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品牌創新標杆。

以傳統文化為根 穀雨的向上生長之道

穿越歷史長河,追溯歐萊雅、可口可樂等全球優秀品牌成功的背後原因,除了產品創新與硬實力,這些品牌往往都浸潤吸收著所在國家的優秀文化,並使其成為品牌的珍貴烙印,最終形成無可替代的軟實力。

當下,依託於在研發、營銷方面的進步,以及對於本土消費者深刻洞察與快速反應,國產美妝品牌在產品方面已然具有與國際品牌「硬碰硬」的底氣,但若要衝擊成為全球品牌、百年品牌的目標,仍有著不小的距離,而文化力將是中國品牌下一步急需彌補的功課。

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理事長顏江瑛認為,「企業能不能做百年品牌,能不能走向世界,關鍵在於能否回歸文化力,中國特色美妝之路必定是一條中國特色文化在化妝品領域的傳承與創新之路」。

▍穀雨榮登人民日報版面

在這樣的思考路徑下,早在國潮尚未興起的2016年,就將傳承與推廣傳統文化作為品牌重要根基的穀雨,可謂精準把握了中國品牌發展的脈搏,也讓更多人看到中國品牌向上生長的無限可能。

那麼,穀雨是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貫徹到品牌打造的每一個「角落」?

首先,品牌名作為企業最為直接的傳播點。在創立之初,穀雨就啟用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作為品牌名稱,為品牌打下了深厚的傳統文化烙印。在審美方面,穀雨設計團隊經過多年努力,結合詩意美學和現代審美的理念,突出淡泊素雅的品牌調性,從包裝藝術、品牌色系等方面,都打造了獨特的視覺符號。

原料作為化妝品的「晶片」,穀雨率先大量採用被譽為「美白黃金」的光甘草定,成為國內首個主打光甘草定成分的護膚品牌。通過對光甘草定的深入研究與應用,在建立技術壁壘的同時,穀雨也為光甘草定這一中國成分打開了全新的應用局面。

在功效上,針對中國人角質層偏薄、感光性較強、易受外界刺激、更容易變黑的特點,相比西方美白原料的猛烈與直接,穀雨所採用的光甘草定可謂「溫柔且強大」,無需建立耐受,僅靠單一成分就能實現4大通路的高效美白。

可以看出,不同於有些品牌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品宣或產品點綴的應用思路,穀雨從品牌名稱、審美、原料、功效全環節均吸收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底蘊,為穀雨帶來了極高的品牌辨識度。

除了對於民族文化保持高度自信,穀雨深刻洞察品牌建設的內在邏輯,提出「品牌自信=文化自信+產品自信+科技自信」的全新理念,在科技、產品方面持續保持高投入,為其傳承和推廣傳統文化打下深厚的科研基礎。

過去幾年間,穀雨研發投入過億,打造出一條從原料研究、配方應用、功效體系再到高水平生產的完整科研閉環,形成了囊括中國特色原料的創新研究、中國功效配方的應用研究、全維度的功效評價體系、立足打造世界級的綠色生產標準(生產基地和工廠)的科研體系。

目前,穀雨不僅有3000多平方米的青囊研發中心,還有占地約2萬平方米,致力於打造世界級生產標準的自有工廠。

以科技創新,文化自信雙驅動,穀雨始終保持著對於文化與研發的敬畏,率先完成了打造文化力與科技力兼具的中國美妝品牌的探索,也讓更多人看到,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美妝品牌的無限可能。

持續「挖深」光甘草定 穀雨打造科研護城河

長期以來,國內市場的不少活性功效原料面臨被國外原料巨頭「卡脖子」的局面,這也使得國產品牌難以進軍高端市場,打造自己真正的科技護城河。

近兩年,國產品牌紛紛意識到將研發與原料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來自中國特色植物或掌握核心科研技術的中國成分由此成為不少品牌開發的重點。據青眼不完全統計,至少已有20餘個品牌官宣「中國成分」。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中國成分」相關話題關注量均破億。

而穀雨則在創立之初,就深知自主科研與創新的重要性,同時也意識到中國人膚質的特殊性和獨特的審美觀,於是決定開發針對中國人的護膚產品。彼時,穀雨注意到了功效性與溫和性兼具的美白成分光甘草定,由於成本較高且在提取方面有一定難度,只有少數國外大牌使用。

從採用之初,穀雨就嘗試探索自行提取原料光甘草定,經過多年的深耕,依託自主研發的突破性熔融結晶技術,將光甘草定純度提升至90%以上(超過國際常用標準40%和90%),達到行業最高純度。

在劑型研究上,面對光甘草定不溶於水、油,難溶於醇的應用問題,穀雨攻克了30納米包裹技術(是常見包裹體粒徑的1/3),24小時單位面積累計透皮率提高了3.4倍,大大提高了光甘草定的透皮吸收效果。

憑藉著對於光甘草定的率先布局,穀雨一步步圍繞光甘草定建立完整的產品矩陣,在胺基酸潔面獲得巨大市場成功後,接連打造「美白小奶罐」、「穩白大精華」等暢銷爆品,奠定國內光甘草定美白的實踐者和開拓者的地位。今年10月,穀雨主辦行業內首個聚焦中國人美白的論壇,從科學對文化的推動與變革,與多方專家學者探討更適合中國人膚質的美白方式。

▍穀雨光甘草定系列產品

頗具競爭力的產品也讓穀雨獲得了市場的積極反響,2021年,穀雨銷售額首次突破10億大關,並去年完成翻倍,銷售額達到22億元。今年,穀雨有望再攀高峰,銷售額預計達35億元以上。目前,穀雨光甘草定的年消耗量占全球用量的60%以上,掌握了該產業鏈的絕對話語權。

渠道方面,最早以線上電商為起點的穀雨,始終保持對於渠道的出色洞察,並敏銳意識到抖音、小紅書等新興渠道的價值,進行率先布局。目前,穀雨已實現了線上線下全渠道覆蓋,線下門店專櫃數量突破7200多家,線上則覆蓋所有主流電商平台。

在商業取得成功的同時,穀雨始終將公益作為企業的重要板塊,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包括服務「鄉村振興」,在新疆建立的光果甘草種植基地,幫助當地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拉動少數民族就業增收。

在此次中國品牌論壇上,穀雨還宣布計劃在明年成立「穀雨」自有公益基金會,以更好地履行企業責任。

回到2016年,穀雨創始人們秉持一份誠心,在角落找回流失的文化,立志做出中國人自己的優秀品牌。如今,穀雨在取得傲人成績的同時,更加堅定傳承和推廣傳統文化的信念,以護膚品為載體,向著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護膚品牌大步向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4b76cc6d8f59fe552e406bf8d8130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