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家要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這為廣大教師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擔當強國建設使命提出了明確要求和根本遵循。廣大教師要牢記總書記的期待和囑託,努力加強自我修養,陶冶道德情操,努力做「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陶冶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基礎在於廣大的教師對於職業道德的自覺。「師垂典則,范示群倫」,道德情操是成長為一個好老師的先決條件,是教師踐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質。高尚道德情操的錘鍊首先是教師個體內在的修煉,是個人化的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僅展現著教師對教書育人的認知、對職業的感悟,也展示了教師的生活態度、生命狀態和人生追求。這種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自覺與自律,是教師陶冶道德情操的內在動力和豐厚基礎。只有內心認識到「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廣大教師才能努力行動起來,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廣大教師要自覺堅守精神家園、人格底線,不為物慾所困,不為名利驅使,站住講台、站穩講台、站好講台。在日常生活中,應慎獨自律、省察克治,不斷自我修煉;在職業生涯里,要堅決恪守教師職業道德準則,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無論甘當人梯、鋪路石,還是以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心靈,都要時刻銘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弘揚「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使命擔當。
陶冶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根本在於廣大教師承擔起培根鑄魂的育人使命。道德情操的陶冶與錘鍊,不是在空談中實現的,要在具體的育人實踐中得以完善和趨於完美。「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師對學生不僅是言傳,更是身教,教師只有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學生才能以師為鏡。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師,教書育人者擁有高尚道德情操,才能對學生的品行起到良好的示範效應。教師既要為學生引求知之路,又要引涵養品德之路,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同時,廣大教師要結合祖國的發展、國家的需求,將時代的責任傳遞給青年學子,讓正確的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這樣的育人互動中,在道德情操的傳遞中,教師的自我錘鍊才能得到「淬火」與升華。面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任務和新挑戰,教師要學習教育家鐵肩擔道義的精神,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陶冶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關鍵在於系統推進協同落實。廣大教師道德情操的錘鍊,看似個體的事情,其實離不開外在的環境、文化、機制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需要豐厚的「土壤」培育才能日益豐盈。教育系統應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強化正面宣傳引導,促進師德師風建設舉措步入常態化、規範化、法治化軌道。教育部門要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師德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不斷改進和創新,增強時代感、加強針對性,使師德建設更加貼近實際、貼近教師,把師德規範的主要內容具體化、規範化,使之成為全體教師普遍認同的行為準則。引導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師德工作,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千方百計為廣大教師辦實事、辦好事,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為教師教書育人創造更為良好的社會環境。
教師品德高尚,為學生當好榜樣,教育才能事半功倍,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只要廣大教師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自信自強、踔厲奮發,養成高尚的道德自覺,我們的教育事業必有更美好的未來。
本文選自 | 中國教育報2023年9月12日第一版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下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46047ff0bd1ccb2021211d7c5f4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