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20萬差評,其他人做得到嗎.JPG
由於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裡接連打出「迷惑操作」,索尼互動娛樂(SIE)正陷入嚴重的輿論危機,被玩家們的差評、退款以及潛在的訴訟風險所包圍。
先是PS5的獨占遊戲《劍星》正式發售後,玩家們更新完首日補丁,卻發現女主角的部分時裝被偷偷添加了布料;
緊接著又是由索尼在Steam上發行的《地獄潛兵2》突然要求所有玩家必須綁定PSN帳號才能遊玩;
這兩件事乍看起來似乎也沒多嚴重,相對於遊戲的整體內容無傷大雅,實際卻精準觸碰到了當下玩家群體的逆鱗。從很大程度上來講,索尼是結結實實挨了一發自己投出去的「迴旋鏢」。
先從上月末發售的《劍星》說起。
《劍星》作為PS5獨占的第二方遊戲,在前期宣傳中不僅通過各種物料反覆強調「我們這兒有一款女主角相當性感的遊戲」,在社交平台上也營造出了一種「我們正是為打破政治正確而來」的氛圍,比如在官推上強調:《劍星》在所有國家推出的都是未刪減版。
你多半也已聽說過由此引發的一些爭議:比如IGN法國因為批評《劍星》的女主角EVE「像一個從未真實接觸過女性的人所設計的『性化』玩偶,不如2B和貝優妮塔」而被推上風口浪尖,不僅引來網友的口誅筆伐,連韓國時尚雜誌都來插一腳,推出EVE體模申在恩的寫真特輯視頻,拱火說「這樣的身材在現實里就是有」。
還有EA日本分社的社長野口ショーン,因為自家遊戲《死亡空間》明明在血腥暴力程度和《劍星》不相上下,此前卻沒能在當地過審,而在個人推特上抱怨了幾句,結果也招來一些諸如「勸你不要多管閒事」「因為你們自己沒去抗爭」的留言批評,嚇得他趕緊「疊甲」說自己很支持也很喜歡《劍星》,只是對不透明的審查制度表達不滿。
事後野口ショーン顯然對此顯然還耿耿於懷,在《劍星》發售後還專門做了它和《死亡空間》的對比圖,評價說「光影和氣氛做的真好,大家誠實地說這是不是恐怖遊戲吧」
總之《劍星》一度成為了一款「罵不得的遊戲」,只要你對其表達消極態度,就可能被人質問「那你一定是喜歡這樣的醜女吧!」隨之而來的就是梗圖糊臉。
成為「反政治正確」的旗手,為《劍星》帶來了十足的關注,以及實打實的業績——遊戲在發售前幾乎位居PS商店所有地區的預購榜第一,發售後實體銷量也登頂多國,據韓國媒體GlobalE透露,遊戲首周便在世界範圍內出貨500至600萬套。
但後來的事大家也知道了:這些玩家們還沒來得及高興自己「用真金白銀給廠商指了條明路」,卻發現女主角突然就露少了,無異於被當場打臉。
這回輪到了《劍星》的玩家們叫屈,抱怨說《戰神》和《最後生還者2》里明明都有更露骨的場面,怎麼到了《劍星》連個乳溝都不讓看;一些人還試圖開啟「魔法對轟」,質問索尼這種雙標做法是不是歧視亞洲人做的遊戲。
但無論是索尼還是開發商,對這些聲音都是置若罔聞,仿佛無事發生。
更新補丁的通告上也完全沒提服裝補丁的事
《戰神》系列的前主創David Jaffe,在直播中作為曾經的業內人士對此發表了看法,他覺得目前這樣的改動倒不算削減了太多遊戲內的性感元素,但如果真是索尼乾的,那仍舊是相當可恥的事:「FXXK SONY,是你們自己打一開始就拿性感來當噱頭的!」
另一位曾在暴雪工作,參與過《暗黑破壞神2》製作的遊戲人Mark Kern則發起了一場名為「解放劍星(Free Stellar Blade)」的請願活動,他用多國語言將《劍星》稱為「言論自由的文化燈塔」「一股新鮮空氣」,鼓勵玩家們來這份請願書上簽名,並在達到一定人數後將其交付給北美索尼Playstation辦事處,要求其撤回「和諧」補丁。
請願書中包含的中文版本
起初這份請願書的目標籤署人數是1萬5千人次,而現在已有超8萬人署名聲援。
另一邊,部分玩家也大張旗鼓地停掉了自己續費的PSN會員,或是向客服發起為《劍星》退款的要求,以此來抗議索尼在遊戲發售後追加審查的做法。
但這些依舊沒能引起索尼方面的回應。
畢竟8萬人雖然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但如果遊戲真的已經有近600萬套的出貨量,那麼這僅占1.3%的抗議聲似乎也不算太強烈。
更重要的是,遞交請願書的目標人數從1萬5升至7萬再到現在的15萬,作為發起者的Mark Kern除了在推特上和網友激情對線,以及給自己加戲說遭遇生命威脅之外,卻也沒做什麼實際行動——作為消費者向一家商業公司投遞個並沒有強制力的意見信,準備工作真有這麼費事兒嗎?
有人逐漸回過味兒來,指出Mark Kern正在做的事和《劍星》發售前的宣傳方向也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抗著「反政治正確」的大旗給自己貼金引流。
包括此前提到《戰神》主創David Jaffe,同樣認為所謂的「請願書」屬於「玩兒尬的」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本來差不多就要成為 「裝死型公關」的又一個成功案例了,但就在這時,索尼又給自己引了波大的——由索尼在Steam上發行的《地獄潛兵2》在已運營了3個月的情況下,發布公告稱:「寬限期已結束」,接下來所有玩家都必須將自己的Steam帳戶和用於PS主機的PSN帳戶進行綁定,才能繼續遊玩該遊戲。
「為了保護大家」——0贊
如果想知道Steam用戶對於綁定其他平台帳號有多反感,前車之鑑就有世嘉在去年發行的《索尼克 超級巨星》,遊戲評價之所以至今褒貶不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剛發售那會兒,遊戲里會彈出登錄Epic平台帳戶的提示——這還僅是提示,不是強制綁定。
遊戲銷量也因此大受影響
更何況,EA、育碧、Epic這些平台雖然也會要求玩家購買了Steam版本遊戲還得綁定自家遊戲帳號,但好歹還都同屬PC端,而對於沒有PS主機的玩家而言,PSN帳號根本毫無用處,更別說還有不少地區甚至無法註冊PSN帳號。
對此索尼給出的第一步解決方案則是——將《地獄潛兵2》從那些無法綁定PSN帳號的國家和地區的Steam市場下架。
全世界似乎只有索尼預料不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要知道的是,《地獄潛兵2》是今年最成功的刷子遊戲,玩家們個個「渾身是肝」,且組織性團結性極高,能讓遊戲策劃原準備供玩家殺5天的20億蟲子在一夜之間全部蒸發。
他們要給一個遊戲刷起差評來,那自然是得心應手、勢如破竹。
不到3天時間,《地獄潛兵2》在Steam上收到了超過30萬條差評,且仍在不斷增長,遊戲的近期評價變成了「差評如潮」,整體評價也從「特別好評」掉落到「褒貶不一」。
在這之前,Steam上還沒有哪個遊戲能以這樣大的基數、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反轉」自己的評價。
另一方面,索尼作為發行商絲毫不顧及玩家權益的做法以及惹出的麻煩,顯然也引起了Steam方面的注意。不少玩家發現,即便自己的遊戲時長和購買政策早已超過了原本的退款限制,在發起退款申請後依舊得到了Steam客服同意。這筆帳顯然會由V社去和索尼算。
這些成功退款的玩家也將自己的經驗技巧分享給了更多人
社區里也有玩家已在籌劃為此向索尼發起集體訴訟。
在愈演愈烈的罵聲中,索尼做出了讓步,宣布將取消原定的更新,至少暫時不再強制要求玩家綁定PSN帳戶。
《地獄潛兵》的開發商Arrowhead的總裁此時也出來打圓場,說對玩家社區的意志力和合作能力印象深刻,也感謝合作方Playstation願意迅速配合做出妥協,之後則會將玩家們留下的差評條狀圖放到《地獄潛兵2》中,做成披風圖案,紀念這一場風波。
一些差評隨之重新轉為好評,社區里的意見也開始變得分裂:不少玩家覺得這已經是一場「屬於玩家的民主勝利」,事情得到了妥善的處理;
但也有許多玩家認為這不過是緩兵之計,必須乘勝追擊,徹底挫敗索尼的企圖。
評價圖的變化也顯現了玩家看法間的分裂
且不論這場風波會給《地獄潛兵2》接下來的運營帶去怎樣的影響,此時略顯尷尬的還是那些發起「解放星刃」請願的玩家們——起初當《地獄潛兵2》的玩家們加入抵制索尼的隊伍時,他們感到自己迎來了強力的戰友,但很快又發現自己這邊的呼聲完全被掩蓋了。
Mark Kern曾試圖將「解放《地獄潛兵2》」也加入到請願活動中,結果招致反對意見,認為這樣的綁定會使事情變得更複雜,訴求更難達成,《地獄潛兵2》玩家那邊也頗有些「我們在搞革命,宅男遊戲別來蹭」的意思。
現在,《地獄潛兵2》的玩家們用三天時間達成了他們的基本訴求,《劍星》這邊還是只有一張簽了8萬個人名字的空頭支票,但至少,索尼的妥協也給這些玩家們帶去了些許信心。
當然,整個事件中最讓人匪夷所思的還是索尼為何會在「天胡」開局下頻出昏招,給自己惹來一身麻煩,但造成影響的幕後因素倒是不難想像。
根據今年2月份公開的索尼2023年度第3季度財報,PS5主機在該季度售出820萬台,全年銷售額距離原本定下的2500萬台有較大差距;遊戲與網絡事業部門的營業利潤較前年減少了26%,主要原因被歸結為PS5硬體的宣發經費浪費,第一方遊戲銷售不利。
此時再看在今年算得上行業爆款的《地獄潛兵2》和《劍星》,都可說是和PS5主打第一方3A的商業規劃背道而馳:
前者作為索尼今年最暢銷的遊戲,主要平台卻是PC端,不僅要給Steam分成,也無法給自家部門拉動額外的數據增長;後者雖是由自家平台獨占,宣傳方式卻是鋌而走險,很大程度上背離了索尼高端化、普世化的品牌路線,因故被追加審查也算意外。
歸根結底,對於索尼這樣的大型綜合企業而言,遊戲部門承載著更多的戰略目標,遠不是小發行商那樣靠賣幾個遊戲賺點錢就行。
像是早年借著PSP推行UMD介質又在PSP GO上取消、宣傳PS3能運行Linux系統之後又移除,近幾年也有率先關閉PS3和PSV的電子商店、封禁代領PS5會員免費遊戲的帳號,這些招致玩家「民怨沸騰」的做法大多也是出於這種「大公司邏輯」,畢竟能反映到財報上只有代表著營收的數字,而不是玩家們打出的好評和差評。
可能只有最基層的運營人員、那些真正面對玩家的開發者們,知道這些公司決策實際會在玩家間造成的反響,但在像David Jaffe和Mark Kern這些人一樣離開大企業之前,又有誰能面對上級的指示多說什麼呢。
但願如今這些擺在眼前的案例,可以讓他們也獲得一些說「這樣不行」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