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酒史里的中國:中國酒三大「先河」,都藏在亳州

2022-03-24     酒食評論

原標題:亳州酒史里的中國:中國酒三大「先河」,都藏在亳州

作者:李虓

「南北通衢,中州鎖鑰」,亳州,享有十分特別的地域屬性。

這裡東接江淮文化區,北靠中原文化區,既有渦河水運之利,又處黃淮流域之中,如此便捷的地理位置,讓其成為文化、商貿、居住等之要地,必然具有大方光彩的時空。

所以,從歷史一路走來,亳州,成為三曹文化、道家文化、酒文化、藥文化、養生文化等諸多文明方向的中心點。亳州,雖然僅為一方地域,但卻承載萬象文化,想讀透亳州,並非容易之事。

安徽亳州·中國酒谷。

近期,由楊小凡先生和程誠先生著寫的《亳州酒史研究》出版,這部著作雖聚焦亳州,但穿越時空;雖重在古井,但映射酒業;雖濃墨酒史,但海涵文化,讓筆者有幸可以從更曠闊視角來洞察亳州,而重讀亳州酒史,亦看到了亳州酒文化的與眾不同——亳州酒之「先」。

《亳州酒史研究》。

01

亳州,孕育中國酒源之「先」

上古時期,人們擇河而居,流經亳州的渦河,作為相對平緩、不易發生水患的次級水系,成為當時諸多部族的優選之處。比如,《水經注》曾記載五帝定都於渦河之濱,伏羲氏定居於渦河沿岸的扶溝和大扶城,而神農氏也曾在此發明農業,高陽氏、高辛氏、商湯等也均分布在渦河附近。

渦河流域。

如此得天獨厚的文明集中之地,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最初中國的發展之基,如位於渦河流域的尉遲寺遺址,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整和規模最大的新時期時代晚期聚落遺存之一,被譽為「中國原始第一村」,加之毫州後鐵營、亳州傅莊、亳州兩河口、夏邑三里堌堆、永城黑堌堆、商丘縣塢牆、虞城杜集、夏邑清涼山、灘溪馬堌堆等,形成了以渦河為原點的代表性早期文化群——「渦河文化圈」。

尉遲寺遺址高柄紅陶杯。

文化之源,亦涵蓋了酒源之先。遺產方面,亳州附近遺址絕大部分都

具有釀酒、飲酒的遺存,典型者如尉遲寺遺址曾出土近萬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陶尊、長頸壺、高足杯等樣式繁多的用於釀酒或者飲酒的器具。文字方面,商湯建都南亳譙縣,商朝晚期發明了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即甲骨文,在這些中國最早的成熟漢字中,同樣體現了諸多酒相關的結構,比如「福」的右旁、「富」的下部均為「酒罈」的寫照。

所以,中國釀酒業自渦河而釀,中國釀酒史自亳州而書。

02

亳州,承載釀酒技藝之「先」

除了釀酒和飲酒的器具,位於亳州城東的釣魚台遺址還出土了最早古小麥遺存。1955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安徽亳縣的魚台遺址的一座紅燒土台的西端,發現了大量顆粒完好的碳化麥粒。這些麥粒中的一部分,經小麥育種學家金善寶先生研究,被認為是屬於古代小麥T.Antiquorum,Heer的一種。後專家認為,遠在四千多年前,以亳州為代表,在淮北平原就已經栽培了小麥。

這一發現對釀酒具有重大影響。一方面,釣魚台遺址中發現糧食堆積為100立方米,摺合重量5萬公斤,由此來看,當時已有了大量的糧食結餘,為釀酒提供了所需條件,配合大量出土的酒器,說明當時亳州一帶釀酒生產的先進性。另一方面,為中國酒麴中決定性曲種——麥曲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將麥曲的形成年代進一步前移。

古井釀造車間。

基於早期的釀酒實踐和農業條件,讓亳州亦承載了釀酒工藝的先河。眾所周知,曹操作《上九醞酒法奏》給漢獻帝,奠定了古井貢酒「中華第一貢」的地位,剖析來看,《九醞酒法》中所使用的連續投料和分次投料法,是控制糖化動態,促進釀酒效率的得力措施,不僅在當時是極為智慧的做法,現在來看,仍然是諸多酒種所採用的通用方式。而此酒法也獲得了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成為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釀造酒法。

曹操進獻《九醞酒法》壁刻。

《九醞酒法》對後世釀酒的影響深遠,從曹操開始,到東晉名士阮籍、張華,再到白居易、元稹等,「九醞春酒」成為中國文字持續記載時間較長的酒名。而得益於釀酒技術的先進性,自曹操「貢酒」之後,亳州美酒又先後五次被進獻給帝王,成為有歷史記載的進貢最多的地方佳釀。

03

」亳州,開創詩酒文化之「先」

「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曹操作為政治家、文學家和美酒家的合身,所開啟的亦不僅僅是釀酒技法,還開創了中國詩酒文化之先河。

酒神廣場曹操塑像。

曹操、曹丕、曹植,三曹均為魏晉時代的頂流意見領袖,也都是愛詩、愛酒之人,「釃酒臨江, 橫槊賦詩」,曹操多將生命易逝的命運與建功立業的雄心聯繫在一起,呈現出豪邁之意。曹丕「子桓詩有文士氣」,更多的反映出文人化情思,表達對世間的感想與道理。而「骨氣奇高,詞才華茂」得曹植,則「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描寫了仙人的生活以及詩人想像中的神仙景觀,以辭章為媒開始了一種虛幻的解脫,由此開啟了建安文學,這一中國詩歌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個高潮。

而從三曹詩酒的風格轉變,由曹操豪放到曹丕中肯,再到曹植放達,與七賢之風愈發臨近,所以,曹氏家族對酒的喜歡直接影響了魏晉時期的名士做派。而魏晉的詩酒情懷,進而影響唐詩宋詞中的酒香神韻。因此,論詩酒文化,亳州酒風,為詩酒源流之先河。

古井集團「中華第一貢」。

歷史之先、技術之先、文化之先,亳州具有如此得天獨厚的釀酒資源,亦為後來者賦予了扶搖直上的稟賦,時至今日,作為亳州酒文化的傳承者與集成者,古井貢酒仍在書寫亳州酒文化諸多「先」的里程碑。比如,技術上,首先提出以「酒齡」「原漿」的品質理念,並「原汁原味」與「陳釀老酒」兩大消費偏好進行有機融合,推出「年份原漿」的扛鼎之作,契合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對美酒的想像;發明「135精益質量」方法,受到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表彰,成為當時白酒行業質量管理方向唯一一家獲獎企業。

古井貢酒·無極酒窖。

文化上,古井貢酒率先建立了白酒界首個AAAA級景區——古井酒文化博覽園;踐行「中國酒文化全球巡禮」,讓中國酒的廣告登上紐約時代廣場;承辦了首屆國家工業遺產峰會的舉辦;五次攜手世博會推動中國文化傳播等,古井貢酒已經拓展到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中國文化以酒傳香。

古井集團總部。

亳州,作為道源之地、中藥之城、美酒之鄉,定有其豐厚的道理,而古井,如今已成就為國家、百億輝煌、世界飄香,亦必有其發展之優勢,一文難以概述,《亳州酒史研究》值得深度品味,古井貢酒值得深入考量。

作者簡介:

李虓,食品發酵學碩士、工程師,酒類食品行業評論作家、策劃人,《酒食評論》自媒體、李虓酒食策劃機構創辦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388eb96ddcbb08ec896482534476a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