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原理與品牌升級

2023-11-2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原標題:錨定原理與品牌升級

本篇文章圍繞品牌升級的背後邏輯,闡述了品牌分系列現狀及品牌升級的分系列方式,深入探討了錨定原理與品牌升級之間的內核聯繫。推薦對品牌運營感興趣的同學閱讀。

本篇文章圍繞品牌升級的背後邏輯,闡述了品牌分系列現狀及品牌升級的分系列方式,深入探討了錨定原理與品牌升級之間的內核聯繫。推薦對品牌運營感興趣的同學閱讀。

一個問題:

品牌升級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單純用價格區分。那什麼樣的品牌升級是有效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開始前先提問:為什麼經常見蔬菜店裡賣水果,很少見水果店裡賣蔬菜?

給5s思考,開始倒計時。

揭曉答案:

原因一:蔬菜和水果運轉周期不一樣,蔬菜幾乎每天都需要進貨,可以捎帶水果。但水果一周可能只進貨一次,蔬菜量小不划算,還預測不到市場需求,量大又容易損耗。

原因二:錨定原理,也是今天要討論的主題。

錨定,即比較,通過A去突出B的特徵。

蔬菜價格便宜,水果價格貴。少數的東西總是很刺眼。當蔬菜占據主體,水果輔助。水果的高價就會襯托蔬菜的便宜實惠。

相反水果占據主體,蔬菜的廉價就會顯得水果貴。

蔬菜不耐儲存,容易腐敗,水果容易保鮮,且有清新的氣味。

蔬菜店裡賣水果,占少數的水果會襯托蔬菜很新鮮,賞心悅目。

水果店裡賣蔬菜,少數蔬菜的枯枝敗葉會引起對水果品質的擔憂。

是不是像繞口令,現在有點糊塗?沒關係,總結一下:

  • 錨定即對比
  • 少數襯托多數
  • 存在遞進關係,但背後內涵統一

品牌分系列是一種常見的手段,往往是為了覆蓋高中低不同層次的用戶。

之前在文章《消費者與品牌溝通的三個層級里有提到過「梯子理論」,品牌遵循特性、利益和精神的上升路徑。因此品牌分系列往往會出現三種情況:

1. 在特性層面通過降本增效極致壓縮,從而劃分出高中低檔位

例子是紅米,本身主打性價比,一直沒有超出特性層面,因此即使劃分了相對高端的產品,依然改變不了消費者對他的印象,甚至低端產品會進一步拉低下限。賺的是一份辛苦錢,俗稱內卷;

2. 通過特性、利益和精神區分系列

例子是花王。低端解決清潔問題,中端關注脫髮等少數利益群體,高端依託服務觸點,推出靜靜、沉思等情緒產品。這是最理想、健康的品牌狀態。

3. 在精神層面天馬行空

推出毫不相干或者內鬥的系列產品,導致消費者沒辦法形成統一的認知,沒有清晰的品牌形象。例子是榮耀,三種精神完全聯繫不起來,對應的消費群體差異巨大。

二、品牌升級如何分系列

品牌升級依賴於分系列,背後遵循錨定原理。

上面的情況1有比較,但都在特性層面,一小塊格子只能越分越小,少數的低端還拉低了整體的下限。輸在沒有拉開差距,形成遞進關係。

情況2界限分明,屬於不同賽道,存在遞進關係,且背後的精神內涵是一致的,以用戶為中心,在各自領域做到極致。特性就要追求清潔乾淨,利益就要有效防脫髮,精神就要傳遞我懂你的情緒。這樣的錨定就是有效的,價格會襯托出性價比。

情況3沒有任何的比較,不存在聯繫,完全沒有錨定。

再舉兩個例子,小米設立紅米的初衷是想做高端,但是小米與紅米同屬於特性層面,紅米還時常背刺。兩種不存在遞進關係,即使有錨定,也是紅米進一步固化小米的性價比品牌形象。消費者一看到小米高端手機,下意識會覺得不值這個價。

設計師要學會觀象,過去紅米和小米從代言人層面上就沒有差別,給人的都是廉價質感。最近終於開竅,邀請到了費翔,才讓小米注入了一點精神氣質。

比亞迪推出了仰望系列,過去比亞迪的品牌形象集中於特性和利益,給人的感覺就是性價比高,電池有一定的科技屬性。因此想要成功高端化,仰望系列必須依託科技,主攻精神層面。從前段時間比亞迪的發布會來看,他找到了一條巧妙的路線,即利用大國崛起和民族自豪感樹立自己的領頭羊形象。

品牌升級的前提是自身足夠硬,明確當前定位,保持精神內核,知道自己是蔬菜店還是水果店。

舉個例子,知乎從嚴謹科學起家,就像是水果店。小紅書從種草爆紅,主打接地氣,就像蔬菜店。所以知乎帶貨就像是水果店賣蔬菜,只會破壞社區氛圍。小紅書百科化反而順利成章,甚至可以和瀏覽器掰掰手腕。

本文由 @我很好奇WHY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