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十虎是清末廣東以「武」稱著的十位名人,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
關於廣東十虎有很多傳說,至於他們到底是不是都真實存在於歷史上也眾說紛紜。下面就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曾經叱吒風雲的廣東十虎。
一 全能高手——王隱林
原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僧人,最擅長的「俠家拳」得自「南拳大俠」李鬍子傳授,還俗後在廣東開設武館,廣收門徒。
除了俠家拳——十二支橋、大小羅漢和虎鶴相鬥外,王隱林在器械上也頗有造詣,精通單刀、左把槍、九點十二槍響棍。其座下最著名的有七大弟子,其中王倫、王林開、蔡懿恭經過傳承,不僅將師傅的絕技發揚光大,他們的傳人更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挖掘、深入,將王隱林的武藝發揚光大。
二 九龍沖天——黃澄可
本為與世無爭的鄉下赤腳小子,善良聰慧、生性豁達又與世無爭。但是動盪的年月,哪裡求得天下太平,或許黃澄可自己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會成為「一代宗師」。
由於生活所迫,黃澄可不得不離開家鄉到省城謀生,一路走來,他見識到了人世間的陰晴冷暖,經歷了無數磨難,特別是對清政府的墮落、軟弱可謂義憤填膺。不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黃澄可雖然受了不少苦,但也遇見了不少人間貴人。陸阿采、黃麒英、鐵橋三等宗師級高手先後都曾點撥過他武藝,而天資過人的黃澄可集百家之長,自創出威震一方的「九龍拳」,彙集九武精髓為一身,一拳出便有「九龍沖天」之威勢,因而在十虎中高居第二位。
三 根基紮實——蘇黑虎
蘇黑虎幼年習武,練得一身不錯的武藝,十五歲時機緣巧合下,得遇出身少林的兆德和尚,見其身手明白何為「人外有人」,於是追隨兆德和尚上了少林寺。
兆德和尚注重基礎,起初並未教蘇黑虎招式武藝,而是讓蘇黑虎枯燥地重複拋石鎖、彈石球、埋木椿。蘇黑虎毫無怨言,一練就是三年,兆德見其根基已成,傳授蘇黑虎「黑虎十形拳」「醉八仙拳」「黑虎刀」「金剛棍」。蘇黑虎勤奮習練六年,藝成下山。
回到家鄉受邀教授村中子弟習武,不久後進省城做教頭,嶄露頭角。經過三年沉澱,正式開設武館授徒。
從乾隆年間起,民間特別是廣東一帶少林與武當就勢同水火,蘇黑虎是少林正宗,慕名學藝的很多,這引起了武當勢力的不滿,屢次登門踢館,每一次都鎩羽而歸,使得蘇黑虎聲名更盛,得以位列「廣東十虎」。
四 家喻戶曉——黃麒英
年輕時,黃麒英曾以賣藝為生,一次巧合之下被陸阿采看中,收其為徒,學藝十年,盡得真傳。
之後黃麒英任鎮粵將軍所部兵技擊教練,但收入微薄,於是又開設了草藥店。
其實無論陸阿采還是黃麒英,他們的名聲都沒有兩個與他們相關的人物大,這兩位一個是陸阿采的師傅洪熙官,一個是黃麒英的兒子黃飛鴻。
五 破而後立——周泰
周泰心高氣傲,尚武成痴。其人固執,自尊心極強,用現在話說甚至有些玻璃心。前半生,他一直致力於將家傳周家拳發揚光大,但這卻對他形成了一種禁錮,使得周泰遭遇瓶頸,難以突破。
直到得高人點化,周泰才衝破束縛,放棄執念,自創出與之前剛猛、大開大合完全不同的「軟綿掌」,掌法綿長,柔中帶剛,使得周泰在高手如雲的廣東占據了一席之地。
六 迷途知返——黎仁超
黎仁超曾經是傳統意義上的「反派」人物,為人精明能幹、城府極深,為了上位不惜利用他人。不過在面對民族大義時,他迷途知返,棄暗投明,終成受人敬仰的一代「大俠」。
用今天的話說,黎仁超屬於輕易不出手,出手必傷人,拳法講究一擊必殺,是真正的「殺人技」。
七 投身革命——譚濟筠
原本性情衝動,好勇鬥狠。後隨詠春梁贊習武,武藝大成的同時變得成熟穩重。
奇妙的命運讓譚濟筠結識了革命黨人,他被革命黨的拳拳救國之心感化,投身其中,屢次涉險,依舊義無反顧,做到了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譚濟筠結合詠春,自創出一套「鶴陽拳」,正式開館授徒。
八 棄惡從善——陳鐵志
陳鐵志和黎仁超一樣,前期屬於「反派人物」,他堅信「無權勢不富」,恃強凌弱還唯利是圖。但是由於陳鐵志只是一介莽夫,所以根本玩不明白貪官污吏們的套路,以致一直不受重視,只能做狗腿子。
好在陳鐵志最終大徹大悟,實現了對自己的「撥亂反正」,與眾人一同抵禦外來侵略者的欺辱。
陳鐵志指力驚人,如鋼如鐵,這從他的名字中就可見端倪。
九 絕世乞丐——蘇燦
單論知名度,廣東十虎中的蘇燦大概是最被大家熟知的,畢竟「蘇乞兒」的大名在這個圈子裡幾乎可以算作天花板一般的存在。
蘇燦和「除三害」中的周處有些近似。他原本家庭富庶,因此放浪不羈,堪稱當地一霸。後來由於被算計致使家道中落,父母也因自己而死。從此蘇燦不僅淪為乞丐,同時嗜酒如命,看似就要一蹶不振。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天賦異稟的蘇燦居然在酒中「得道」,創造了最適合自己的「醉拳」。
十 與佛有緣——梁坤
梁坤的外號似乎更出名——鐵橋三。一生與「佛」有緣,啟蒙老師出身少林,技藝小成後遊歷天下,遍訪名師,苦練少林武藝,與佛門中人始終往來不斷。後因年事已高,在練武時積勞成疾而過世。他的鐵線拳在今天知名度也極高。
廣東十虎都是愛國愛民的高尚之士,彼此之間很多有師承或者教授,具體的武藝排名難以判斷,在我看來,順序即排名,至於是否合理,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