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最近怎麼樣!不行呀,哪都不能去,膝蓋老是痛!」
「老伴呀!今後的日子怎麼過呀!唉!連走個路咋都疼呢?」
「我們想爺爺奶奶一起下樓玩;不行,孩子呀,爺爺奶奶關節疼」……
8月25日下午,在姑蘇區匯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活動室,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關節外科閆峰主任進行了「骨性關節炎」健康教育講座。他首先引用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一些有關關節疼痛的對話場景,生動再現了「骨性關節炎」的「疼」是如何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
為了讓居民更直觀了解「什麼是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的主要表現?」「得了骨性關節炎該怎麼辦?」「對骨性關節炎人們常常存在哪些誤區?」……閆峰主任用形象的圖片、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及微創治療獲得良好治療效果的典型案例,為現場聽講的老人們解答了心中的困惑。
閆峰主任介紹,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骨關節慢性退行性改變的疾病。在臨床上,根據其發病原因,可以分為原發性骨關節炎和繼發性骨關節炎。原發性骨關節炎主要跟年齡、肥胖、激素分泌水平以及工作的姿勢有關,而繼發性骨關節炎主要跟外傷和一些骨關節的疾病有關。骨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關節畸形,活動不便,常常因為「疼」而苦不堪言。
對於骨性關節炎,人們常見的誤區為:老年病沒法治;跑步登山和關節炎沒有關係;關節僵硬,多爬爬樓梯爬爬山有好處;肥胖對膝關節沒有影響……
那麼,得了骨性關節炎到底該怎麼辦?閆峰主任說,沒有哪一種是最好的,是哪一種適合你,能夠用最低的花費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不過度治療,也不要因為疼痛而硬扛著,正規的醫院專業的醫生診療很重要。
閆主任說,明確診斷後,要儘量避免爬樓、爬山、下蹲等傷害關節的運動。早期通過理療,特別是熱療可以較好地緩解疼痛;當疼痛需要藥物治療的時候,千萬別隨便自己買點藥吃或偏信土方;在理療和藥物依然無法緩解和消除疼痛的時候,關節甚至連走路都疼,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時也不用過度恐慌——關節腔內治療,可以很好地緩解症狀;必要時可以選擇關節鏡微創手術,一種只需在關節裡面打兩個很小的小洞的手術,就可以處理關節裡面好多的毛病,且沒有什麼太大的風險。一般情況下,術後一天就可以下地行走。另外,關節置換手術也已是一種成熟,可以較好解決關節問題的手術。
閆峰主任強調,骨性關節炎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的治療手段和方法也越來越趨向成熟和便捷,希望患者能夠積極正確地尋求醫學幫助,走出骨關節炎防治的誤區,讓骨性關節炎所帶來的「疼」不再成為醫生們心中的「痛」,讓自己能夠健康快樂更有品質的生活!(董建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