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地是常見的人文地理現象,它指隸屬於某個國家(地區)卻不與該地本土相毗鄰的地區。美國的阿拉斯加州、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都是典型的飛地現象。
世界上大多數飛地都是帶有居住性質的土地,與該國本土無本質區別。但土耳其在敘利亞境內的飛地——蘇萊曼沙阿陵,竟然是一塊墓地。
蘇萊曼沙阿陵
大多數飛地的位置相對固定。但根據1921年土耳其和法國(敘利亞委任統治者)簽訂的《安卡拉條約》的第九條,土耳其有權遷移墓地的位置。遷移到那裡就是土耳其的領土。
蘇萊曼沙阿陵曾經有過兩次遷移(1973年和2015年)的經歷。但不管哪次遷移,都在敘利亞境內。
歷史上蘇萊曼沙阿陵的位置
那麼,土耳其為什麼在敘利亞境內擁有一塊陵園飛地,這塊飛地又為什麼經歷了那麼多次遷移呢?
一、鄂圖曼帝國占據敘利亞
蘇萊曼沙阿陵的面積小於梵蒂岡(梵蒂岡0.44平方公里),墓地的主人——蘇萊曼沙阿作為土耳其的榮光——鄂圖曼帝國的開創者鄂圖曼一世的祖父,因而備受土耳其人尊敬。
蘇萊曼沙阿的影視形象
土耳其人的祖先被認為是曾經居住在中亞地區的突厥人。而敘利亞人的祖先是阿拉伯人。
公元6世紀時期,突厥人在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建立了突厥汗國。後來,在隋唐的打擊下,突厥汗國滅亡。大批突厥人開始向西遷移。
突厥曾經建立的帝國
在西遷的過程中,突厥部落的塞爾柱突厥人在和阿拉伯人的接觸中,皈依了伊斯蘭教。
11世紀,塞爾柱突厥人遷至小亞細亞半島,並在此成立了自己的國家——羅姆蘇丹國。
羅姆蘇丹國
羅姆蘇丹國自成立起就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名義上羅姆蘇丹國是統一的政體,實際上被各大貴族把持著。其中,烏古斯人鄂圖曼家族勢力最大,把持著半島東部地區。
對外,羅姆蘇丹國時刻面臨著來自歐洲基督教十字軍的戰爭。公元13世紀時期,基督教軍隊入侵鄂圖曼家族的地盤,鄂圖曼家族和十字軍在幼發拉底河流域發生戰爭。
作為家族首領的蘇萊曼沙阿帶領部隊沖在最前線,一次次抵擋住了十字軍的進攻。
十字軍和穆斯林作戰
傳說1236年,鄂圖曼家族的軍隊和十字軍在幼發拉底河流域交戰。在追擊敵軍的過程中,蘇萊曼沙阿和他的夥伴意外掉入幼發拉底河溺亡。
蘇萊曼沙阿最初埋葬在賈比爾城堡
蘇萊曼沙阿的遺體被打撈上來後,便安葬在他犧牲的地方。鄂圖曼家族部隊在戰爭中擊敗了十字軍,保住了自己的領地。他的族人在他犧牲的地方為他修建了陵園,取名為賈比爾城堡。
幼發拉底河的地圖
1299年,蘇萊曼沙阿的孫子——鄂圖曼一世利用利用羅姆蘇丹國的內亂趁勢宣布獨立,在小亞細亞半島建立政權,即「鄂圖曼帝國」。
鄂圖曼一世,蘇萊曼沙阿的孫子,鄂圖曼帝國的建立者
此後,鄂圖曼家族的子嗣經歷了一系列軍事改革,建立起強大的軍隊,為鄂圖曼帝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1453年,信仰伊斯蘭教的鄂圖曼帝國滅亡了東羅馬帝國。隨後,鄂圖曼帝國一路北上,占領幾乎整個巴爾幹半島。讓基督教的大本營——歐洲為之震驚。
1453年,鄂圖曼帝國占領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
16世紀時期,鄂圖曼帝國占領了阿拉伯地區、北非的領土,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
蘇萊曼沙阿被視為帝國的奠基者,在帝國歷任蘇丹心中地位十分重要。歷任蘇丹為了表達對於蘇萊曼沙阿的尊重,多次派人修繕蘇萊曼沙阿的陵墓。
1683年鼎盛時期的鄂圖曼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
二、土法飛地
17世紀末,鄂圖曼帝國逐漸走向衰落。英、法、意奪取了鄂圖曼帝國的非洲部分領土。
俄國發動了多次俄土戰爭,不僅奪取了鄂圖曼的領土,還鼓舞歐洲國家脫離鄂圖曼獨立。鄂圖曼領土大大縮水。
因此,鄂圖曼帝國和俄、英、法、意的矛盾十分尖銳。
多次俄土、意土戰爭後,1913年時期,鄂圖曼帝國僅剩下亞洲和小部分歐洲部分
而俄國因為在巴爾幹地區的擴張,和德、奧匈矛盾尖銳。因此,鄂圖曼帝國加入了德奧為主的同盟國陣營參與一戰。
但一戰最終以德奧為主的同盟國失利告終。戰敗的鄂圖曼帝國受到了嚴厲懲罰。1920年,鄂圖曼蘇丹和協約國簽署了《色佛爾條約》。
《色佛爾條約》,鄂圖曼帝國失去的領土
根據條約,鄂圖曼帝國將西亞地區(主要以阿拉伯人生活的地區為主)交給英法委任統治。其中,包括蘇萊曼沙阿陵在內的地區被劃給了法國委任統治的敘利亞境內。
除了阿拉伯地區被英法委任統治之外,土耳其人居住的土地也將被希臘占領。土耳其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英法的委任統治
不甘心簽署屈辱條約的下級軍官凱末爾帶領軍隊推翻了蘇丹統治,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同時,凱末爾率軍同希臘軍隊作戰。1921年9月,土耳其在薩卡里亞河戰役擊敗了希臘軍隊。
土耳其和希臘軍隊作戰
土軍的勝利使得法國率先宣布廢除《色佛爾條約》,重新和土耳其談判。對於土耳其來說,他們談判的重要任務,就是與法國確立土耳其和法屬敘利亞邊境問題,尤其是關於蘇萊曼沙阿陵墓的歸屬問題。
蘇萊曼沙阿在土耳其人心中是民族英雄般的存在。1921年10月20日,法國和土耳其簽署了《安卡拉條約》,土耳其承認了法國對敘利亞的主權,但也做出了有利於土耳其的調整。
《安卡拉條約》版本
《安卡拉條約》第九條對於法屬敘利亞境內的蘇萊曼沙阿的陵歸屬做出了規定。蘇萊曼沙阿陵所在的地區,周邊以阿拉伯人為主,已經劃給了法屬敘利亞。
法國同意了以飛地的形式,承認土耳其擁有蘇萊曼沙阿陵的主權。同時,規定了土耳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遷移陵園的位置。
解決了和法國關於蘇萊曼沙阿陵墓問題之後,土耳其開始著手與其它協約國談判。1923年,經過多輪談判,土耳其和英國、義大利等其它協約國簽署了《洛桑條約》,取代了之前的《色佛爾條約》。
《洛桑條約》後確立的土耳其領土
按照新簽署的《洛桑條約》,土耳其雖然失去了英法委任統治的土地,但土耳其和希臘通過人口置換,換回了土耳其海峽以及色雷斯的歐洲領土,奠定了今天土耳其的領土。
土耳其和法國簽署的《安卡拉條約》也被視為《洛桑條約》的一部分。
蘇萊曼沙阿陵墓
三、土敘飛地
土耳其和法屬敘利亞的邊境一直維持到二戰。二戰中,土耳其吸取了一戰盲目站隊差點亡國的教訓,在戰爭中保持中立。
1940年,法國被德國占領。1943年,敘利亞利用法國被德國占領之際,宣布成立自己的政府,敘利亞邁出獨立的第一步。
二戰後,敘利亞脫離法國獨立。獨立後的敘利亞繼承了法屬時期的領土,承認了法國和土耳其簽署的《安卡拉條約》繼續有效。蘇萊曼沙阿陵依然保留在敘利亞境內。土耳其依然可以在此地駐兵。
蘇萊曼沙阿陵墓的土耳其守墓兵
獨立後的敘利亞依然面臨著嚴峻的問題。國內宗教(教派矛盾)、民族矛盾錯綜複雜,敘利亞局勢十分不穩。直到1966年,哈菲茲·阿薩德通過政變,掌握了國家政權,敘利亞局勢才相對穩定下來。
哈菲茲·阿薩德
敘利亞國內大多數民眾信仰伊斯蘭教的遜尼派,但阿薩德家族則信仰什葉派的阿拉維派。教派矛盾讓阿薩德的地位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出於穩固政權的需要,1968年,為了發展敘利亞的農業灌溉和發電,敘利亞在蘇聯的援助下幼發拉底河上游地區修建塔布卡水壩。
敘利亞修建此水壩引起了土耳其的強烈不安。因為水壩形成後,將在河流上游集水區形成阿薩德湖,陵園所在的區域容易被上升的水位淹沒。
塔布卡水壩
土耳其對於敘利亞修建水壩表達了不滿和抗議。土敘兩國爆發了外交危機,險些兵戎相見。
但此時的敘利亞和阿拉伯世界的主要敵人是以色列。為了防止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兩面夾擊,敘利亞和土耳其達成了協議,雙方同意將陵墓的地址遷往原址85公里處外的新地點。
新陵園位於敘利亞阿勒頗省薩林地區的一處高地,距離土耳其邊境27公里處。陵園完成了第一次遷移。
第一次遷移的蘇萊曼沙阿陵墓的位置
土耳其依然獲得了在陵寢升起國旗和駐兵的權利。2003年,敘利亞和土耳其簽署了第二處陵園的相關協議,賦予了土耳其人持護照通過敘利亞進入陵園的通行權,方便土耳其派人對陵園進行修繕、維護。
2008年的蘇萊曼沙阿陵墓
2006年至2010年,敘利亞60%的土地遭遇旱災困擾。阿薩德家族的第二代巴沙爾處理危機不力,使得敘利亞的矛盾日趨尖銳。
2010年,在阿拉伯之春影響下,敘利亞爆發了要求巴沙爾下台的遊行。巴沙爾的消極回應導致對立情緒被激化。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
內戰中,土耳其站在了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的一邊。隨著內戰規模的擴大,土耳其對於蘇萊曼沙阿陵的擔憂越來越明顯。從2012年起,土耳其通過派兵保護陵園的方式進入敘利亞領土,干涉敘利亞內政。
在敘利亞的反政府武裝中,一貫極端保守主義的的瓦哈比派,成立了「伊斯蘭國(ISIS)」組織。對於伊斯蘭國來說,無論是敘利亞政府軍,還是世俗國家土耳其都是宿敵。
2014年,伊斯蘭國占據了敘利亞的阿勒頗省,直逼土耳其的蘇萊曼沙阿陵。
ISIS(伊斯蘭國)所在的位置,綠色為2014年占領位置,紅色為2015年位置
面對伊斯蘭國的咄咄逼人局勢,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強硬表示:「蘇萊曼沙阿是土耳其人的祖先,如果有人襲擊他的陵墓,將被視為對土耳其的侵略。」
按照《安卡拉條約》規定,蘇萊曼沙阿陵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遷移。敘利亞戰事的擴大,給了土耳其軍隊干涉敘利亞內政的藉口。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2015年2月21日,土耳其在未通知敘利亞政府的情況下,發動了幼發拉底河行動。出動了500多人的部隊和39輛坦克進入敘利亞,並抵達了蘇萊曼沙阿陵。
2月22日,在土耳其軍隊的掩護下,守墓兵和陵墓藏品撤離了原本的墓區,並繼續向北遷移至距離土敘邊境200米的地方,但依舊位於敘利亞境內。
幼發拉底河行動,土耳其派兵蘇萊曼沙阿陵墓
2018年4月,土耳其總理伊席克曾表示,要把陵園遷回第一次搬遷(即1973年-2015年時期的地址)的舊址。然而,因為敘利亞內戰以及伊斯蘭國仍未剷除的緣故,陵園遷回舊址的計劃一直未能付諸實施。
飛地里與飛地外
從1973年至今,蘇萊曼沙阿陵經歷了兩次搬遷,目前位於土敘邊境200米處的敘利亞境內。
土耳其人利用《安卡拉條約》給予的便利,將其遷移至土敘邊境,既可以保護陵寢的安全,也可以在敘利亞彰顯軍事存在的意義。
蘇萊曼沙阿的棺木
對於敘利亞來說,土耳其軍隊的進入毫無疑問是對其主權的侵害。但相比土耳其,敘利亞國力弱小。
近年來陷入內戰的泥沼讓敘利亞國力更加虛弱。儘管敘利亞屢次對土耳其軍隊的進入提出抗議,但依然無法改變這片「墓地飛地」的存在。
中東地圖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