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30年代,黨內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翻譯派。
所謂翻譯派,就是他們俄語比較好,都在莫斯科,有的是學生有的則是老師。王明是莫斯科中山大學校長米夫的翻譯,黨的六大期間又擔任大會的翻譯,史達林和中國領導人交談時也由他口譯。張聞天和博古先後擔任過中共總書記向忠發的翻譯,另外還有一些人。楊尚昆後來回憶說:「人們稱我們為『翻譯派』,對領導比較靠近。」
與翻譯派相對應的是實際派。
這一部分人是大革命失敗後從國內來到莫斯科入校的。他們中不少是老老幹部,是大革命鬥爭中的骨幹,被稱為「實際派」。
這兩部分人經歷不同,心態也不同。
「翻譯派」自稱「新知識分子」,許多人自命不凡,看不起國內的領導人,認為他們不懂理論,認為「實際派」不懂革命,把國內的革命全搞垮了。王明更是如此,他瞧不起原來的領導人,譏諷他們不知怎麼革命,甚至罵他們是「罪人」。參加六大的翻譯工作後,他到處散布說,史達林講革命形勢的高潮和低潮問題,中國黨的領導人都聽不懂,史達林只好在紙上畫。楊尚昆後來說:「他吹這些牛,好像只有他懂,中國革命要靠他們這些知識分子。」
最後,王明等人回到國內,推行左傾路線,給中國革命帶來了巨大的危害,遵義會議前後翻譯派分化,一些人如張聞天、博古對中國革命逐漸有了正確的認識,轉變了思想。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追隨毛澤東》和《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兩書記述了20世紀一批時代精英為什麼追隨中共及其領袖毛澤東的歷史真實,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銷量已過百萬冊,為正能量紅色歷史暢銷書。
(友情提示:《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追隨毛澤東》已出現盜版,謹防低價盜版書,請從正規渠道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