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流量」獵奇操作層出不窮。繼推出「網紅醫生」「找茬式測評」等典型「病態流量」深度報道後,南都近日又關注「另類探墓直播」,據報道,有博主以「戶外探險」的名義探訪公墓,擺陣作法,裝神弄鬼,甚至直接將鏡頭對準逝者照片;還有人取屍骨擺拍求打賞,帳號在評論區做起「賣書」「看風水」「回收古錢幣」的生意,各種奇葩操作讓人不可思議。報道提到,一些探墓行為引發爭議,有博主因為不斷挑戰底線,最終受到法律懲罰。
獵奇操作能吸引流量,而有了流量就有變現的可能,於是博主們費盡心思開拓題材,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的。「另類探墓直播」所製造的無疑是一種極端的「病態流量」,這類現象很快也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國家文物局與中央網信辦部署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絡中盜墓、探墓、非法鑑定等相關違法違規短視頻和直播活動。這樣的監管動作說明,「另類探墓直播」這類流量生意,已經觸碰了法律的紅線。
不過,在監管動作落實之前,這類直播行為就受到不少質疑,而吸引的流量也是成分複雜。稍作分析就不難發現,網民關注「另類探墓直播」這類內容,有的人帶著好奇心看這類直播,有的人是在批評這樣的操作,邊看直播邊譴責。網民在各種動機的驅動下關注這類直播,而博主們對不同來路的流量照單全收,爭議越大,他們收穫的利益也越大。
按理說,什麼東西不能直播,未必要有關部門發聲或印發專門文件才能形成共識,相反只要有基本常識,就不難作出判斷。尤其是,一種直播在擴散後很快就能收到網友反饋,博主若是理性,很快就有自知之明。「另類探墓直播」所製造的吸引力,無非是基於網民的獵奇心理,宣揚封建迷信,演繹恐怖劇情,以此來製造人氣。從尋寶到探險,再到裝神弄鬼,以類似恐怖片的劇情設置來演繹驚悚情節,其帶給人的不適感顯而易見。遺憾的是,在「病態流量」生意經的驅使下,博主們喪失理性、不論是非,遑論其所作所為與主流價值觀相背離。
南都報道提到一個案例很有代表性。2022年3月,陳某進入貴州龍里縣果里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果里岩洞葬」內,在使用手機直播過程中,隨意打開洞內擺放的棺木,並將棺木內的屍骨取出任意擺拍,以此吸引網絡人氣、賺取網絡打賞,非法使用屍骨賺取非法利益。
對於任何有敬畏之心的人來說,這樣的操作都極不合適。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墳墓的遷移和重修等,民間都有一套嚴肅的規範,而文物挖掘工作也很講究,不可有任何輕佻之舉。類似「另類探墓直播」的做法,有的冠以探險,有的以「劇情演繹」來定義其內容,但顯然這種定義不足以描述其行為的全貌。尤其是,不乏直播行為挑戰傳統人倫底線,也涉嫌違反有關的法律規定,有關部門及時依法處置,可謂合情合理。
「病態流量」經常都有新變種,不僅網民被帶偏,網絡生態也因此變得烏煙瘴氣。就在南都推出「另類探墓直播」深度報道的同時,南都又報道了一起發生在雲南的案件:5人為博取眼球、賺取流量,在昭通市昭陽區永豐鎮昭通南收費站旁自導自演「兩男子將一男子綁架押上車」虛假劇情,並將視頻發至網絡平台。
從裝神弄鬼的玄幻題材,到虛構劇情的綁架操作,「病態流量」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期待有關部門儘快制定相應的規範,及時為「病態流量」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