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孩子沒救了」孩子不聽話,是從父母放棄傾聽孩子開始

2020-04-03     育媽記

隔壁豆豆家裡又傳來了爸爸訓斥他的聲音,爸爸不停的問他,為什麼要打小偉?

豆豆邊哭邊說自己沒有打小偉,可是還沒等豆豆說幾個字,爸爸又打斷了他的解釋,反而更加氣憤的罵他,打了人還說謊,這孩子真的是沒救了……

期間幾次豆豆都想把事情的經過告訴爸爸,可是爸爸根本沒有給他任何機會,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揣測事情的經過。

這樣很容易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況下誤解孩子,讓孩子受委屈,還會讓孩子的心理產生陰影,甚至把自己封閉起來。

孩子渴望父母的傾聽,可是很多父母卻忽視孩子的需求。大多數孩子不聽話,是從父母放棄傾聽孩子開始。

這樣會讓孩子受到哪些傷害呢?

1、內心壓抑

如果孩子長期都沒有自我表達的自由,那麼他們的內心必然會越來越壓抑。

這種體會其實父母也應該深有感受,自己在職場上如果被領導剝奪了自由發言或者是解釋的機會,那麼一定會覺得非常委屈,但是又不敢發泄,所以只能把這份壓抑埋在心底,導致心理負擔越來越重。

孩子也是如此,對強勢的父母只能選擇妥協,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開口的機會,所以最後面對父母時乾脆直接選擇放棄溝通,這樣對他們的心理傷害是常大的。

2、順從或者反抗

如果父母不願意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只是把自己的意願加在孩子身上,那麼表面上孩子也許會畏於父母的權威選擇順從父母,但是內心卻仍然執著於自己的思想。

所以他們會撒謊,他們會背著父母做他們想做的事情,而且想方設法的不讓父母知道。

孩子大多會選擇在沉默中爆發,當他們的需求遲遲無法被父母滿足時,他們便會選擇反抗。

有時孩子會故意做一些父母反對的行為去激怒父母,有時又會故意搞砸一件事情,以此來宣洩自己心中長期以往的不滿。

3、導致孩子自我否定

當父母拒絕和孩子溝通,傾聽孩子內心聲音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自我懷疑,他們會否定自己的一切,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好,所以父母才會不相信自己。

當這種自我否定感越來越強烈時,孩子就會自卑,甚至自暴自棄。

這會直接導致孩子把自己徹底封閉起來,他們不願意和外界接觸,不願意和他人交流,只是渴望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去實現自己真正的價值。

這樣的孩子很難融於社會,久而久之必然被社會淘汰,真的成為了一個失敗的人。

父母認真傾聽,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1)、促進親子關係

如果父母願意傾聽,自然能夠理解孩子,這樣他們就會為孩子著想,更加能夠敞開胸懷接納孩子。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和認可,所以他們會願意主動的和父母交流,彼此之間的關係就像朋友一樣,相處的非常融洽。

2)、讓孩子變得勇敢

我們都說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則是他們最大的依賴和靠山,如果父母願意傾聽,孩子自然能夠感覺到家庭中滿滿的愛意。

所以他們會更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因為孩子知道哪怕真的失敗,回過頭來也有父母在等著擁抱自己。

3)、讓孩子願意和父母交流

父母願意傾聽,孩子才願意傾訴,這就像是一把天平,如果想要雙方想要處在同一水平線上,那麼需要父母和孩子都願意付出。

當然這其中父母應該首先拿出姿態,否則即便孩子想要滔滔不絕的和父母交流,也會被父母一個眼神所斷然拒絕。

4)、讓孩子尋找到答案

孩子傾訴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情緒的釋放,他們在重新訴說一遍的時候也許會有不同的體會,這種體會是孩子把情緒悶在心裡無法得到的。

當然父母在傾聽之後也會給出自己的意見,這對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父母應該如何傾聽,才能和孩子更好的溝通?

1、學會傾聽,讓愛隨行

  • 目光要柔和專注

如果孩子願意表述自己的想法,那麼父母一定要耐心的傾聽,這時手上要放下所有的事情,目光溫柔的注視孩子,注視著孩子去講述他們的內心故事。

千萬不要一邊做事或者玩手機,一邊聽孩子說話,時不時的嗯嗯發出一點聲音,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非常敷衍,對自己不尊重,所以也就失去了表述的慾望。

  • 面部要有表情

父母在傾聽孩子心聲的時候,要適時的做出回應,比如聽到孩子講愉快的事情時面露笑容,聽到孩子講傷心的事情時神情嚴肅。

這都是一種對孩子表述的回應,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關注的,而且能夠體會到父母的感同身受,這一點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會讓他們更加堅定信心。

2、不要隨意打斷孩子

孩子講述事情時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場去表達,這其中難免會和父母的思維相違背,但是即便如此父母也不應該在孩子講述的過程中隨意打斷孩子。

而是要耐心聽完他們所有的表達,然後再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對孩子是一種尊重,也能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3、選擇安靜的環境

孩子向父母敞開心扉,這對他們而言是一件非常鄭重的事情,不僅需要勇氣,也代表他們對這件事的看法。

所以父母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去讓孩子暢快淋漓的釋放內心的情緒,這樣父母和孩子都能夠在安靜的環境中更加專注對方的想法,從而建立良好的溝通。

4、及時給出自己的建議

孩子講述完畢之後,父母不能選擇就此略過結果,而是要和孩子對事情的本身進行總結,通過表達自己的想法,給出孩子及時而又必要的建議。

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如何去做,如果只是單純的傾聽孩子,對他們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只要引導孩子,才會讓孩子更進步。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傾聽,是把注意力放到對方身上,它是一種愛的具體表現形式"。

學會傾聽孩子,如果父母能夠做到這一點,一定能夠欣喜的看到孩子的變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_wswQXEBfwtFQPkdrW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