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領路人。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相處方式和教育方式,家長們需要多學習、多了解、多反思,才能更好地與孩子共同成長。
知乎上,有人曾發起過這樣一個話題: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艷到你的教育方式?
話題熱度一直很高,網友們把自己看到的或是親身經歷的那些讓人驚艷的教育故事記錄下來。那麼,這些故事中的父母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今天整理了10個知乎上點贊成千破萬的真實的令人「驚艷」的教育故事,希望這些故事能對你有所啟發。
01
有關尊重
@安安安
我和我媽吵架之後,如果是她的錯,她會冷戰一會兒就過來說「寶貝啊,媽媽錯了」,然後抱著我。
後來我青春期頂撞我媽以後,我也會過一會兒去抱著她「媽媽,我錯了」。
所以從小我就覺得,大家很平等。不因為你是父母你就對。
而且學會認錯,道歉,改正,不害怕道歉。
薩提亞家庭心理模式裡面的核心理論說,每個人有三種角色,最重要的就是「人」,其次是家庭的成員,再次是社會角色。而在整個家庭中,最重要的就是平等和尊重。家長和孩子一樣,沒區別。
02
有關習慣
@匿名用戶
我女兒是個七歲的自閉症小姑娘,是真的自閉症,社交障礙發育遲緩。
在大街上吃糖,剝掉糖紙,第一個動作不是把糖放進嘴巴,而是把糖紙放進自己的口袋,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丟進去。
吃橘子也是一樣的。橘子皮先放在我手裡,剝完橘子放進自己的口袋,然後扔進垃圾桶。我覺得她並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這一切都是在模仿我,我從來不在大街上丟垃圾,任何垃圾,屬於特別自律的那種,所以小姑娘純粹是在模仿我的行為舉止,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我對自己,對她的最基本的要求了。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所言所行都透露著父母的影子。
03
有關理想
@Youth
認識一個學長,有一天提到了他小時候和父親在一起時候遇到乞丐的情景。
一般的父母可能會趁機小聲教育孩子:「記得要好好學習,不然就像他們一樣,沒有工作只能乞討為生了。」
而他的父親語重心長:「要好好學習,以後讓這些人都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教會孩子知道自我價值是什麼,它不僅僅是靠自己的能力賺到很多錢。
04
有關隔代教育
@我愛紅燒肉
地鐵上,一個奶奶在對五六歲的孫子說孩子媽媽的壞話,翻來覆去就是亂花錢,不顧家什麼的。
小男孩聽了一會兒,說:「奶奶,媽媽有缺點,你要告訴她了她才知道改。」
奶奶說:「我還告訴她?傻孩子,這話怎麼能當著她的面說!」
小男孩接著說:「媽媽說了,當人面不能說的話,背地裡也別說,不然就不是光明磊落的君子。」
地鐵里的人聽了都笑了,孩子奶奶一臉尷尬……
孩子的世界都是單純的,有效溝通,別藏著掖著,隔代教育里多重要啊,小孩子都懂的道理……
05
有關責任
@黃牛
在台灣旅遊住一間民宿,早餐時間,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想把喝不完的豆漿拿到樓上房間喝,但是在上樓梯的時候灑了,潑了一樓梯。
小男孩爸爸帶著小男孩去服務員那裡,讓小孩子鞠躬道歉,然後從服務員那裡要了抹布,小男孩擦樓梯,爸爸到水池洗抹布,看著小男孩把樓梯擦乾淨。
中間服務員說不用管讓她來就好,這個爸爸說讓我們來吧。擦完後帶著小男孩還抹布,再次表示給服務員添麻煩了。
當時我就坐在旁邊目睹全過程,我以為這件事做得很圓滿了,直到我看見這個爸爸問孩子,你覺得你為什麼會打翻豆漿?然後他把另一杯豆漿(估計是這個爸爸沒喝完的)遞給孩子,告訴他打翻豆漿是拿的姿勢不對,一隻手托底一隻手扶住杯子才能拿得穩。小男孩捧著這杯豆漿上樓,沒有再打翻。
孩子犯錯之後,很多父母總是第一時間做出斥責,不管是在什麼樣的場合。
但實際上,孩子已經知道犯了錯誤,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知道犯錯之後應該道歉的態度,以及如何規避之後再次犯錯。
06
有關早戀
@軟蘇
我情竇開得比較早,五歲那年,我剛上一年級。我媽來接我時,還沒放學,我就趴在窗沿上,滿臉痴相,偷偷給她指「你看講台上那是我們班長,好威風哦。」
我媽笑眯眯看著,這不是考你們班第一的那個男娃娃嘛,我姑娘眼光不錯。
這段暗戀夭折在三年級。
課間玩追趕遊戲,班長追,我們嗚嗚哇哇四處亂逃。只有一個女孩子原地不動,眉眼間全是有把握的笑。
他不會抓我的,她說,我們今天結婚了。
嘎嘣一聲。
那天我失魂落魄,回到家就開始哭。我哪裡比不上那個女生嘛,班長為什麼不和我結婚。
我媽把我摟在懷裡,我女兒最優秀了,成績又好,又是副班長,跳舞也好看,哪裡比別人差。
那為什麼班長喜歡她不喜歡我。
我媽捧著我的臉,大家都很喜歡你,但是那個女生雖然不是最優秀的,她也是可以被人喜歡的。
不是只有第一名才有資格被喜歡哦。
這句話我一直記到現在。
純潔的青春期愛戀是一件美好而又正常的事情,坦誠和孩子談戀愛的感受,得到孩子的信任,家長才有可能引導孩子正確引導孩子處理青春期愛戀的懵懂。
畢竟,我們每個人到了青春期,都會有自己喜歡的人啊。
07
有關誠信
@負暄
和我爸一起看《釜山行》。
看完了我說,其實那個害死好多人的常務也挺可憐的,雖然他做的壞事不少,但是站在他的角度看,他也是在小的時候求助別人送他回家被人冷漠對待之後,他才變成今天這個自私自利樣子的啊。
我爸聽著我說完,然後認真的和我說:
有時候被騙被坑以後就決定要鐵石心腸,學會冷漠,這樣做本來無可厚非的,人為了自己,這是吃一塹長一智的事兒。但是不要用你保護你的利益為藉口,去掩蓋你自己本性的自私和冷漠,學會保持善良,始終都是你自己的事。
我舉雙手贊同最後一句話:學會保持善良,始終都是我們自己的事。
但要加上一句,善良,也需要有原則,有鋒芒。在安全的前提下,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去幫助別人,同樣是好樣的!
08
有關取捨
@宣萱
日本超市裡,大家都在排隊結帳,一個小男生高聲跟媽媽宣布:「我優柔寡斷所以我買了兩個!因為我太優柔寡斷了!」一邊說著,一邊往媽媽的購物筐里裝了兩種點心。大家正笑這個孩子在哪學會的這個成語,太可愛了。卻見媽媽嚴肅地說:「優柔寡斷的男人,最終兩個都得不到。」
說完,就把點心挑出來放回去了。
這話說的,太有分量了。
這個世界上的好東西太多了,需要我們做出選擇的時候,一定得有所取捨,用平常心去看待這件事,沒準能獲得意外的驚喜呢。
貪多嚼不爛。
09
有關堅持
@眠歌
我小表弟讓我幫他擰瓶蓋。
我可是家裡的小公主啊,怎麼可能幫你擰瓶蓋啊。立馬露出了職業嘴臉,一本正經的和他說:「你是男孩子,要有紳士風度啊。怎麼能讓女孩子幫你擰瓶蓋呢?你下次要幫我擰瓶蓋哦…」
顯然並沒有打動他的內心,他又跑去找我大表弟幫他擰。
大表弟說:「為什麼不自己擰啊。都是男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好,不能給別人添麻煩啊。」
小表弟:「我擰不開啊。我試過了。」
大表弟:「你再試試啊。你剛才擰瓶蓋就是在積蓄力量,默默努力的過程。其實已經擰鬆了,再努力一點點就能享受到成果了,怎能輕言放棄呢?」
小表弟輕輕一擰 ,果然開了。他開心的不得了。
其實我看見大表弟把瓶子遞迴給小表弟的時候,已經幫他偷偷擰鬆了。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總會遇到「擰瓶蓋」這樣大大小小的困難,家長需要做的不是完全幫孩子解決麻煩,也不能全然撒手不管。適當地指引與幫助才能讓孩子在將來遇到困難時也能勇敢相迎。
10
有關自我保護
@蕊兒
爸爸:如果有男生欺負你,你就用鏟子呼他臉…
女兒:可我是女生呀,爸爸…
爸爸:那你就用粉色的鏟子…
不管男孩女孩,如果受到欺負,霸凌,第一時間的反應很重要,而這個觀點,一定是爸爸媽媽教給孩子的。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事實上,教育孩子沒有範本,更沒有標準。父母以身作則,做好榜樣,比跟孩子口頭反覆強調規則,教育的效果要好一萬倍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