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高級外交官:中國不斷在危機中自我完善

2020-04-11     美國僑報網

【僑報訊】4月9日,前美國高級外交官蘇珊·桑頓(Susan A. Thornton)在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發布評論文章,全文摘譯如下:

美中兩國因全球性新冠疫情而展開的口水戰實在令人沮喪。現在應該是向邱吉爾學習奉獻「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 的時候,而不是指手畫腳和進行無端抨擊。我們的社會是有恢復力的,我們無疑會渡過難關,但推特(Twitter)上的每一句攻擊都在為大家攜手克服悲劇設置障礙。

2018年6月30日,職業外交官、東亞和太平洋政策高級官員蘇珊·桑頓宣布她將於7月底退休。(圖片來源:美聯社資料圖)

目前,美中之間的猜疑和不信任程度非常高,以至於雙方都認為對方的舉動是有意破壞、損害對方的利益,比如美國現在正在抨擊中國向其他急需援助的國家提供醫療援助。

中國作為第一個面對這種疾病的國家,現在有能力生產大量的個人防護裝備,並運送至其他國家。

而我們仍處在疫情的嚴重期。此時,美國和其他國家選擇敲響警鐘,他們擔心中國可能從這場危機中獲益。一些人擔心疫情將動搖世界秩序,實際上這些恐懼被無限放大了,中國只會像過去一樣利用危機來適應現狀和改變自身。

一些人認為,中國呼籲「把危險變為機會」 是一種從他人的不幸中獲益的陰謀。這是對中國古老勵志格言的誤讀,這句話實際上的意思是「危機」這個漢字詞語在字面上是由「危險」和「機會」兩個字組成的。

比起這些,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是如何學習和改進的。

2003年非典暴發時,我住在成都,雖然有很多人將非典和新冠肺炎進行比較,但很少有人強調中國從非典中吸取了教訓。在經歷了非典疫情之後,中國在疾病監測和衛生系統方面做了很多改進。

之後,中國經歷過禽流感(avian flus)、H1N1、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 、伊波拉(Ebola)、茲卡(Zika)、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等許多流行病,它一直在改善自身。

誠然,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中國出現過判斷失誤,但是與2003年非典疫情相比,中國的反應速度要快得多,令人欣慰。而且面對自己的失誤,中國很可能會像過去一樣弄清問題的真相,並再次做出改變。

在此情形下,外國人對於武漢的苦難表現出的冷淡反應讓中國人感到震驚和不快,這是毫無疑問的。例如,《華爾街日報》的標題稱中國是「亞洲病夫」,許多看到這一消息的中國人對此感到憤怒。在有無數人死於尚未研製出特效藥的疾病時,這樣做顯然是低級趣味的。

西方許多人輕視中國的軟實力和公共外交,但有跡象表明,中國一些人從這次危機中看到了改變中國公共外交的機會。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傅瑩近日撰文稱:「外界對中國的看法和判斷,將隨著中國自身話語和行為的改變而改變。」

另一位前外交官在一份關於中國應對新冠疫情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在早期的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了不足」,包括「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但中國正在認真對待這些問題,並進行糾正。我們應該知道,中國會在這場危機過後進行自我改進,但是美國會嗎?(朱三景編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_oCIaHEBnkjnB-0z6e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