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生病,痛苦糾結的都是大人們。看著孩子的難受樣,可把家長們給著急心疼壞了。
古人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三分調,七分養」,「吃藥不忌口,枉費醫生手,吃藥不忌嘴,跑斷醫生腿」。寶寶一生病,家長不僅要考慮給寶寶補充更多的營養,還要注意忌口。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發物這個字眼,那麼「發物」到底是什麼?寶寶生病了真的不能吃嗎?
「發物」到底是什麼?
發物其實並不存在於現代醫學理論中,而是中醫特有的一個概念。所謂「發」可以理解為「誘發、引發、助發」,通俗講就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從中醫角度來說,所謂「發物」,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誘發舊病,加重新病。即凡食性與病性相同者,皆為發物。
分為以下六大類
發熱之物
如蔥、姜、胡椒、韭菜、羊肉、狗肉等溫熱、辛辣食物。
提示:
1.陰虛火旺的孩子不適合吃;
2.如果孩子有熱症,正在感冒發燒、口腔潰瘍、發熱上火、熱性咳嗽的時候就不能吃或者少吃;
3.發熱口渴,便秘之人不宜食用;
3.寒性體質的孩子來說,適量吃些發熱之物,能溫補陽氣。
發風之物
如海鮮、魚、蝦、蟹、雞蛋、香椿芽鵝等易使人生風、疾病擴散、加重皮膚病變的食物。
提示:患有蕁麻疹、濕疹、中風等疾病,或患有過敏疾病者的寶寶不宜食用。
濕熱之物
如飴糖、糯米、豬肉等影響脾的運化,助濕化熱的食物。
提示:
1. 患有濕熱、黃疸、痢疾等疾病患兒應忌食;
2. 對於脾胃虛弱、痰濕體質等人群,濕熱發物都不適宜多吃;
3. 對於中氣不足的虛弱孩子可以適當食用。
冷積之物
如西瓜、柿子、冰糕、冬瓜、四季豆、萵筍等有寒涼潤利之性,能傷陽生寒的食物。
提示:
1. 一般脾胃虛寒、寒症體質的孩子不宜多吃;
2. 對於實熱體質的人群,冷積發物是比較好的降火良方,但是要適度食用。
動血之物
如白酒、胡椒、羊肉等具有辛熱入血,動血傷絡的食物。
提示:
1. 身上長瘡、發炎時,不適合食用;
2. 凡是月經過多、皮下出血、尿血等患者,應當忌食。
滯氣之物
如大豆、芡實、蓮子、芋頭、紅薯等具有滯澀阻氣的食物。
提示:
1.對於脾胃虛弱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沒胃口,要少食;
2.脾虛型腹瀉的寶寶,可以適量食用。
寶寶生病了,能吃發物嗎?
寶寶從生病到恢復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寶寶生病時大多食慾不好,需要消耗更多身體大量的能量。而補充優質蛋白等有營養的高熱量食物,有助於寶寶疾病恢復。若因害怕發物、限制飲食,只讓寶寶吃白粥青菜,沒有優質蛋白的攝入,反而不利於病情的恢復。
因此只要確定寶寶曾吃過某種食物,不會對它過敏,那麼在生病時,是可以繼續吃的,並不需要考慮是不是「發物」,如雞、魚、牛肉、蛋等等。
但以下兩種類型的食品,就不適合在寶寶生病的時候吃:
過敏食品
寶寶生病了,過敏食品是需要忌口的,要不會加重寶寶病情,延長生病期,嚴重的還會危害寶寶的生命。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建議母乳媽媽盲目忌口。但若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或過敏性結腸炎,媽媽需要迴避進食含有牛奶蛋白的所有奶製品。
辛辣刺激性食品
當嘔吐腹瀉或咽喉腫痛時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會刺激咽喉不舒服或胃腸道症狀。所以,在寶寶生病時,不建議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品。
嗓子疼、咳嗽應杜絕糖分高的甜食
對於寶寶嗓子痛、咳嗽等不適症狀,不僅要清淡飲食,還應杜絕添加糖分特別高的甜食,比如蛋糕、巧克力、糖果等,增加腸胃負擔,太膩太粘刺激咽喉,這會讓咽部黏膜充血,口腔更不舒服。
總結:
發物不可怕,重點防過敏;
生病注意吃,忌口別盲目;
病後看兩點:自願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