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房子卻不住,年輕人紛紛逃離,小城市的房子已淪為「跳板」?

2020-11-17     遠舒

原標題:買了房子卻不住,年輕人紛紛逃離,小城市的房子已淪為「跳板」?

買了房子卻不住,年輕人紛紛逃離,小城市的房子已淪為「跳板」?

高房價現狀下,普通家庭的三代人拿出六個錢包只為購買一套幾十平方米的房子,雖然我們認為一套鋼筋水泥鑄成的小房子並不值得要如此的高價,但就算你不願意臣服於高房價去做接盤俠,卻也無力改變事實,無可奈何之下只能隨大流,成為千千萬萬個購房大軍當中的一分子。所以,普通人並不是都熱衷於被高房價收割,只不過是被大浪潮推著進入而已。

2016年全國大城市的房價進入瘋狂上漲階段,緊接著房價上漲之風很快就吹到了中小城市地區,截止到2017年前後,全國各地的三四線城市包括小縣城的房價無不上漲。在這個階段,不少曾經房價長期維持在5000-6000元每平米的小城市,紛紛都奇蹟般地進入萬元俱樂部,整個樓市被炒作的一塌糊塗。

當然,在買房這件事情上,很多農村人都知道先下手為強,即使不住都要買上1-2套房先存著,這樣內心才更加有安全感。

案例: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上面有個哥哥,2013年的時候他哥哥因為要準備結婚,他父母就開始張羅買房。由於屬於農村普通家庭,大城市肯定買不起,況且還有兩個兒子,結果他父母思前想後的決定,乾脆就在本地的小城市同時買兩套房,一個兒子一套,就算現在壓力大一些,總好比未來房價再上漲買不起得強。

還別說,因為同學的父親一直在鎮上開小店做生意,確實比一些種地的農村人有遠見,即使買的兩套房一直都是毛坯空著沒住,但到2017年的時候這兩套房子的市值幾乎翻倍了。記得當時和朋友聚會時他說得津津有味,誇他爸有投資眼光,否則自己哪裡有錢買得起房。

2019年初,同學的家裡人給介紹了一個女朋友,準備年底辦婚禮。但是問題來了,雖然他幾年前就已經是有房一族,但從出來讀大學起到現在都一直在大城市待著,老家買的那套房根本就住不上,除非是辭職回老家,顯示這不太現實。那麼,就只能選擇第二條方案:把老家的房子賣掉,然後在工作大城市買新房。

當時首付加按揭貸款總價60萬的房子,現在市值已經翻了一倍!賣了也不虧。

同學很快就聯繫到了老家本市的一家房產中介,果不其然經紀人告訴他按照市場價房子能夠買到110-120萬。不過,計劃很美好,想賣出去卻很難,房子掛中介平台已經過了4個月,問的人是有一些,可誠心要買的人並沒有。詢問中介得知,本市待售二手房掛牌量持續增加,需求量非常有限。

眼看著婚期越來越近,同學也著急了,最後按照中介的建議,只能往下調價出售,最終只以90多萬的價格賣出。

後來參加同學的婚禮時他表示,房子賣90多萬不是很滿意,仔細想想也能接受。因為像他這樣在老家城市買了房卻不住的情況有很多,如今農村和小城市的年輕人都紛紛逃離到大城市,在小城市買的房子不過是起著「跳板」的作用。

我的這位同學不是房地產業內人士,但他以直白的話說出了小地方的樓市真相。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小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似乎沒有什麼未來。看法如下:

1. 小城市的發展空間有限

這裡所說的發展空間有限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城市發展規模沒有太大空間,基本以行政系統所在的區域為核心轉動。比如很多地方城市過去幾年都在搞新區建設,第一步就是把行政部門遷過去,後面的基礎配套資源如商業、學校、醫院等在逐步地跟上,形成新區新規劃建設。

從表面上看小城市隨著新區建設在擴張,其實發展已成定局,因為這樣的地方小城市人口非常有限,本地人口只有幾十萬,還在不斷外流,而流動人口最多就幾萬。有的小城市新區建成了好幾年,但人口還是在老城區聚集;有的小城市新區引入了一部分人導致整個市區人口分散,城市顯得更加蕭條。

由於人口少,購房需求非常有限,一些老舊小區的樓梯房和面積小的高層商品房幾乎都是有價無市,沒人過問。

2.小城市買房熱潮已經結束

過去幾年,小城市引發了一場農村人買房熱潮,人們不管是否住得上都跑去買一套存著,就和農村人買車卻不開的道理一樣,其實就是跟風攀比的心理在作祟。當然,也有一部分的買房投資心理,等著房價漲了再賣掉賺錢,但是,房價是漲了,該買的人也都買了,現在卻發現賣不出去,沒人接盤了。

3.小城市的收入水平不足以支撐起高房價

產業結構單一,無法吸引優質的產業進入,人均收入過低,無法留住人口,這些都是小城市的硬傷。任憑樓市炒上天都沒有意義,畢竟本地人都只能拿著每月3-4千元的收入,農村人的收入只會更低,這點錢除了用來維持生活以外,如何來支撐動輒每平米過萬的房價,顯然房價收入比已經嚴重失衡。

感謝各位看官的閱覽,支持的朋友不妨一鍵三連!再留下您的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_cUs13UBxV5JH8q_qft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