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的野心:曾放話要切斷巴基斯坦水源,想踩著巴基斯坦崛起?

2021-01-20   枕貓

原標題:莫迪的野心:曾放話要切斷巴基斯坦水源,想踩著巴基斯坦崛起?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產生活的根源。切斷水源等同於切斷了命脈。

早在2019年,印度總理莫迪就信誓旦旦地向國內農民宣布,要切斷流往巴基斯坦的水源,不讓一滴本應屬於印度農民的水流入巴基斯坦。只可惜莫迪還沒有來得及付諸實施,自己國家的水源就先後被尼泊爾和不丹切斷了。

水源被切斷,印度農民陷入困境,國內怨聲四起。戰爭是殘酷的,也講究兵不厭詐,原來水資源也可以作為戰略武器來使用,尼泊爾和不丹此舉正可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莫迪總理是否會反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印度農民

印度和巴基斯坦缺水麼?

印度地處南亞地區,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半島深入印度洋。凡是有過印度旅遊經歷的人,一定會對恆河頂禮膜拜,印度民眾將衣食住行全部搬進了這條母親河,將恆河水的功效發揮到令人嘆為觀止的境地。

守著這樣一條母親河再加上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並擁有被稱為「世界雨極」的乞拉朋齊,按理說,印度不應該缺水才對。

然而莫迪總理對國內農民的承諾以及對巴基斯坦的威脅,充分暴露了印度缺水的困境。印度農民由於缺水導致的高自殺率、「水妻」現象等水資源缺乏的報道也頻頻現於報端。

印度的確是缺水的,或者準確地說,是地區性季節性缺水,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印度缺的是乾淨的水源。

由於德干高原的原因,印度的水資源空間分布非常不均勻,屬於」南多北少「,印度作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人口占據著世界總人口的16%,人口密度最大的南部地區的水資源尤其短缺。印度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由於國內沒有大型水庫,對水資源沒有調節蓄水能力,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雨季洪水,旱季乾旱。

印度的水資源

而且印度缺少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污染嚴重。印度的水質指數在全球122個國家中排名第120位,倒數第三,國內70%的水體被污染。加上印度國內的污水處理級別很低,大量可循環的水資源被白白浪費,直接流進了印度洋。

莫迪揚言切斷巴基斯坦的水源,排除要爭取國內選民的支持這一要素外,更多也是因為巴基斯坦作為水資源貧乏的國家,對印度河水源的依賴程度太高了。

巴基斯坦是一個人口密度比中國還要大的國家,人口也早已超越巴西躍居世界第五大人口大國。國土面積88萬平方公里,地處熱帶氣候,降水量稀少。唯一依賴的就是印度河。作為巴基斯坦的主要河流,印度河是其最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

而印度河水量主要來源於印控克什米爾和印度領土。印巴分治後爆發的以克什米爾為主戰場的三次戰爭,目的都是為了爭取該地區豐富的水資源。巴基斯坦已經缺水到需要用沙子來洗碗的程度了。

不止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據統計,全球有17個極度缺水的國家,水資源的匱乏,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類正常的生產生活。

水資源的匱乏

印度為何要威脅同根同源的巴基斯坦

1945年,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很多國家的分裂,世界格局重新洗牌。

英屬印度根據蒙巴頓方案,印巴分治,分裂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又分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後西巴基斯坦又宣告獨立,就是後來的孟加拉國。

可以說,印度和巴基斯坦可謂是同根同源,但是兩個國家在分離後一直紛爭不斷,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印度和巴基斯坦雖然同根同源,卻在宗教文化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印度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信奉伊斯蘭教。認為」普天之下皆是兄弟「的巴基斯坦肯定無法認同」人和人生來就有三六九等「的印度。

早在英屬印度時期,伊斯蘭教信徒和印度教信徒就已經爆發了無數次的流血衝突。印巴分離後,各自的信徒都奮力想逃回自己宗教占主體的國家,可以說,印度和巴基斯坦絕對是一對異父異母的兄弟。

按照宗教不同來劃分國家是一切矛盾的源頭,印巴矛盾歷史淵源不長,畢竟一直到1947年這兩個國家才出現。

但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衝突卻由來已久,時間可以追溯到九世紀,印巴分治直接將宗教矛盾國家化。

印巴分離

印巴的水源之爭,在世界銀行的極力斡旋下,經過長達13年的艱苦談判,印度與巴基斯坦於1960年訂立了《印度河流域條約》,條規規定兩國共享流經雙方境內的6條河流的水源,且各自分管三條。拉維河、比亞斯河、薩特勒伊河歸印度管轄,而印度河、奇納布河、傑勒姆河歸巴基斯坦管轄。

印度河水系總水量的五分之一歸印度,其餘歸巴基斯坦。條約還規定,如果巴基斯坦在下游已經建立了水電站,基於上游的工程建設變化會直接影響下游的水源情況,所以印度是不能夠在上游再建設大型基建項目。這條協議保證了印度河河水可以暢通無阻地流入克什米爾地區,並延伸至巴基斯坦境內,且該協議一直有效。

如果莫迪真的截斷水源,不讓一滴水流入巴基斯坦,此舉將直接導致巴基斯坦五千萬至一億人因缺水而受到嚴重威脅,更何況巴基斯坦一直都面臨著糧食短缺的問題。這就嚴重違反了該協定。

而且我國早已經幫助巴基斯坦在巴魯姆河支流上建造了一座被冠為「巴基斯坦三峽」的水電站。按照協定,印度是不能夠在上游修建大壩這種大型基建項目來切斷水源的。

巴基斯坦三峽

野心的膨脹無法遏制

巴基斯坦經濟基礎薄弱,作為一個落後國家,所求不過一個溫飽。巴基斯坦既沒有大國夢想,也不想稱霸南亞。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指責新德里」好戰「,希望兩國能夠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慎重面對。

巴基斯坦一方面希望能夠得到聯合國的幫助,另一方面也表態自己的軍隊有能力應對各種威脅。但是對於巴基斯坦來說,國力是自己七倍的印度真的是惹不起,能少受一點兒印度的欺凌,抓緊發展經濟脫貧脫困是當務之急,但兔子逼急了也是會咬人的。

一直以來,印度都對巴基斯坦虎視眈眈。目的就是要擊敗巴基斯坦,獨占克什米爾戰略要地。

1971年印度發動的第三次印巴戰爭,直接把巴基斯坦肢解成兩個國家—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巴基斯坦領土面積在南亞排第二,所處的地理位置將印度牢牢封堵在了南亞次大陸。

印度想踩著巴基斯坦崛起的野心昭然若揭。

克什米爾

印度作為南亞疆域最廣的國家,一直將自己當做超級大國看待,不僅控制不丹,吞併了錫金,還在邊境不斷挑釁招惹是非。每年印度都會拿出大筆的資金投入到軍事領域,大肆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軍事實力的一步步增強,印度的底氣也越來越足。

但印度政府還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目前的實力,多地開花的與周邊國家對峙。在面對國內的疫情失控以及嚴重的蝗災的情況下妄圖通過與周邊國家的戰爭來轉嫁國內日益激化的矛盾,無疑是自討苦吃。到頭來受苦受難的,還是數以億計的印度百姓。

印度

印度該如何正視國內的缺水危機

惡意地通過水資源向下游國家施壓的做法不會受到國際法的支持,也必然會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與其將精力放在這種損人不利已的事情上,印度政府不如好好想想如何真正解決水危機。

目前,印度政府不僅沒有全國性的關於地下水的完整資料庫,連地表水的詳細數據都沒有。所有地表水體數據全部來源於衛星圖像。莫迪政府除了大聲呼籲民眾節水外就是加大力度擴大開採地下水。

這種靠過量索取地下水保障人畜飲水的作法無疑是飲鴆止渴。誰也說不準地下水在哪天就真的用完了。畢竟受監測的水井的水位都下降明顯。

面對水危機,印度政府還是應該效仿中國,大修水利設施同時下決心加大力度整治水污染。同時面對印度國內廣泛存在的邦間水資源爭端,儘快解決好國內水資源分配問題。

莫迪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就憑藉著智慧和遠見修建了偉大程度可以媲美長城的無壩全自動水利工程-都江堰,解除了成都平原的水患,造就了成都平原這個大糧倉以及成都這個天府之國。另外三峽工程的順利竣工更是在蓄水、灌溉以及發電航運等很多方面讓國人受益匪淺。水利設施的投資巨大,建設周期長,但一旦建成,就可以造福社會。

莫迪政府將國家的資金大部分都投入到軍事領域,卻在修建水利設施這種民生領域吝嗇。對修建水利設施的必要性和建設的艱巨性都沒有足夠的認識。真的要到無水可用的時候才悔改是否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