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戰「疫」共治力量!他們打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通道

2020-04-05     錦州政法

來源:遼寧法制報


遼寧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已正式啟動,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對市域社會治理能力的一次全方位檢驗,還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按下了「快進鍵」。

在此次抗疫戰鬥中,本溪通過一次次摸索、一次次總結,應「疫」而戰,不斷健全了制度體系、創新了基層治理,提高了公共應急能力,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打開了新通道。

本溪公安利用無人機進行抗擊疫情宣傳


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志願者

組成社會治理「共同體」

日夜守在小區門口測溫,每天按時在園區每一個角落噴洒消毒液,給隔離家庭送去生活用品和蔬菜水果……疫情暴發以來,這樣的守護每天都在發生,給本溪百姓帶來安全感。

社會治理的重心和落腳點在基層,疫情防控的重點和難點也在基層。本溪的每一個社區、每一個村莊都是市域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抗擊疫情戰役打響以後,本溪市「楓橋經驗」的優勢馬上凸顯了出來,基層的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和志願者第一時間站了出來,而這些堅守在一線的「戰士」組成了社會治理「共同體」,築起了抗擊疫情的堅強堡壘。

1410戶3996名居民,摸清底數需要幾天?本溪市平山區東明街道東明社區主任翟偉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只用了兩天的時間。

這兩天裡,翟偉和同事從早上7點就開始入戶走訪,一直到晚上8點才回家休息,中午怕耽誤時間連飯都顧不上吃。就這樣,東明社區在1月23日就完成了第一輪排查工作,轄區內的1410戶3996名居民一個都沒落下。

基層最懂基層,社區不僅僅應該是市域社會治理的執行者,也應該是市域社會治理的實幹創新者。如何根據自身特點、優勢讓基層治理因地制宜?對於這個命題,桓仁滿族自治縣一直在思考。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桓仁縣八卦城街道探索實行了「網格精細化管理」模式,每個網格確定一名網格監督員、網格指導員、網格長、樓長、單元長,使得轄區內社會管理控制能力更強、社會管理服務水平更高。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本溪市為織密疫情排查防控網、打通群防群控「最後一公里」,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微信接龍報平安工作,而桓仁縣的微信接龍報平安則精細到了每個單元。

「五單元的家人大家好,這個群也叫平安接龍群,我將通過這個群及時公布、轉達、宣傳上級下發的各種信息。」八卦城街道東山社區黨員蓋玉蘭成為單元長後,第一時間建立了自己單元的微信群,並在群里寫下了這段話。

「網格精細化管理」使東山社區的抗疫工作部署快速落地,防控嚴密又堅韌。

從一名網格員負責幾棟樓,到一名樓長負責幾個單元,再到一名單元長負責幾戶居民,桓仁縣的網格化管理在實踐中變得越來越精細,這不是遇見問題時的靈機一動,而是本溪長期善治的成果。


「千里眼」「腦中樞」

公安大數據為抗擊疫情提供智慧支撐

對於本溪來說,數據不僅僅是展示工作的數字,更是一種治理手段和治理理念。

「近期有多少從外地返回本溪的工人?」「外來人員是否都做了登記?」連日來,本溪市平山區32名聯絡員深入轄區41家商貿物流企業,在指導企業落實抗擊疫情措施、協調解決企業生產困難的同時,還利用平山公安智能掃碼大數據,協助商貿流通企業對疫情嚴重地區以及高風險地區流入人員加強跟蹤管理。

平山公安智能掃碼大數據是本溪市公安局平山分局著眼疫情發展新變化,創新方法,充分發揮大數據「千里眼」「腦中樞」的作用,為抗擊疫情提供的智慧支撐。

當一些地區還在為社區來往人員實名登記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平山區的居民只需要進行手機微信掃碼登記,經查驗核實後提交即可。居民完全不用擔心個人信息被泄露,既方便又安全。

這個小區出入人員登記系統是平山公安分局僅用24個小時自主研發的。

此外,平山公安分局還研發了使用火車站卡點二維碼來登記旅客信息的系統。進出旅客只需要拿出手機掃描牆上的二維碼,並按照自動彈出的表格如實填寫信息,卡點民警的手機後台就會出現旅客乘坐的車次及相關信息。

本溪公安用大數據為全市全面打造了一個新型的「抗疫系統」。

如何在不接觸人的情況下進行抗疫宣傳和管理工作?本溪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想到了用無人機當做空中「哨兵」,通過無人機和巡邏隊員進行「空中+地面」的立體宣傳模式,實現宣傳的點面線結合,唱響抗疫「最強音」。

面對抗擊疫情及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本溪市公安局則充分發揮公安「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優勢,鼓勵引導企業、群眾通過遼寧公安「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台、「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遼寧公安」APP、交管「12123」APP等辦理公安服務審批事項,通過「網上辦、掌上辦、預約辦、郵寄辦、自助辦、跟進辦」全力推進不見面審批工作模式。

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各級公安政務服務中心和窗口單位共開展預約辦理336件次、網上辦理74件次、郵寄辦理415件次、電話諮詢1500餘件次,實現了線上秒批、線下秒辦,最大限度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審批便利。


「雲端」開庭隔空對話

法院開啟案件遠程庭審新模式

以「智治」促治理是本溪市域社會治理髮展的一個必然方向,數字化手段又為本溪打開了一個市域社會治理新通道。

「法官,我的案子快到期限了,受疫情影響沒法到庭怎麼辦?」

「沒關係,我們可以網際網路開庭。」

2月12日,本溪市平山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速裁團隊受理的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開庭;2月13日,本溪市中級人民法院第十三號法庭法官李政久受理的一起企業兼并合同糾紛案開始調查;3月10日,本溪中院首次依託網際網路庭審雲平台對兩起案件分別進行了司法鑑定和司法評估在線搖號選擇機構……

說是開庭、調查、搖號,但是案件當事人「均未到庭」;說是「未到庭」,然而庭審、調查和調解乃至筆錄簽字又通過網際網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這是本溪市兩級法院在抗擊疫情期間創新工作方式、搭建網際網路法庭、隔空開展審判工作的成果。

1月29日,本溪中院召開黨組會,會議強調,要做到疫情防控和審判執行工作同時推進,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引導當事人通過線上方式辦理訴訟事項。

一個人的潛能有多大,一個集體、一個團隊的凝聚力能有多強,不遇到「事兒」的時候,永遠也不知道。

1月29日,在黨組會後,本溪中院司法技術處工作人員開始就如何保障全市法院「網際網路審判」等工作正常開展展開激烈討論,經過無數次的測試,至2月13日,本溪中院的「雲端法庭」順利開庭了。

其實,本溪中院一直在摸索「智慧法院」建設,疫情的到來則是給「智慧法院」按下了「加速鍵」。

2月17日一大早,受疫情影響,一位執行案件當事人在本溪市明山區人民法院的協助下,對本溪中院管轄的一起執行案件提交跨域立案的申請。本溪中院的立案法官通過系統接收全部材料並進行審查,確認材料齊全後點擊立案,便宣告立案成功。

據悉,疫情防控期間,本溪中院依託「智慧法院」建設成果,積極引導當事人充分運用遼寧法院訴訟服務網、「遼寧微法院」微信小程序以及12368訴訟服務熱線等平台進行網上立案、訴訟、調解等訴訟事項,最大限度方便當事人和律師參與訴訟,切實降低群眾出行風險,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無疑,在這場抗擊疫情的大考中,本溪市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而成績的背後,本溪市域社會治理創新成果也經受了一次實戰檢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_2qaSXEBnkjnB-0zh3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