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國的乳腺癌發生率呈現迅速增加的趨勢,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女性正生活在乳腺癌的陰影之下。她們也許處在不同的疾病階段,但都共同擔憂著未來疾病的預後以及復發。
幸運的是,隨著癌症基礎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乳腺癌的了解也逐漸深入。乳腺癌只是一類疾病的統稱,而細分之下,基於不同的起始部位以及不同的乳腺腫瘤特徵,乳腺癌也可以被分為多種不同的組織學類型。
這些不同的組織學類型,可能就預示著不同的預後和復發機率。
乳腺癌的6種主要組織學類型
導管原位癌
侵襲性導管癌
侵襲性小葉癌
炎性乳腺癌
乳頭派傑病
乳腺血管肉瘤
導管原位癌
(DCIS)
導管原位癌是非侵襲性乳腺癌的一種,起始於乳管內部,並沒有擴散到乳管以外的任何正常乳房組織。
雖然導管原位癌不會危及生命,但可能會增加罹患浸潤性乳腺癌的風險。
大多數導管原位癌的復發發生在初始診斷後的5-10年內,可能性低於30%。
侵襲性導管癌
(IDC)
侵襲性導管癌,也被稱為浸潤性導管癌,是最常見的乳腺癌類型。在所有侵襲性乳腺癌中,大約80%都是侵襲性導管癌。
雖然侵襲性乳腺癌也起始於乳腺內部,但是已經突破乳管壁並開始侵入周圍的乳房組織。更進一步地,侵襲性導管癌也可以擴散到淋巴結,甚至身體的其他部位。
任何年齡段的女性都有可能罹患侵襲性導管癌。但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統計,大約三分之二的女性在被診斷為浸潤性乳腺癌時的年齡為55歲以上。也就是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出現侵襲性導管癌的機率將更為常見。同時,侵襲性導管癌也會涉及到男性。
侵襲性導管癌傾向於轉移到肺部、遠處淋巴結和中樞神經系統(CNS)。
侵襲性小葉癌
(ILC)
侵襲性小葉癌,也被稱為浸潤性小葉癌,是繼侵襲性導管癌後的第二種常見乳腺癌。在所有侵襲性乳腺癌中,大約10%是侵襲性小葉癌。
一些研究表明,絕經期間和絕境之後的激素替代療法會增加女性罹患侵襲性小葉癌的風險。
與侵襲性導管癌不同,侵襲性小葉癌更多的傾向轉移到腹膜、胃腸道和卵巢。
炎性乳腺癌
炎性乳腺癌是一種罕見的侵襲性疾病,約占所有乳腺癌的1%-5%。
大多數的炎性乳腺癌在數周或數月內迅速發展,在初始診斷時,就已經是III期或lV期了。
並且,與其他乳腺癌類型相比,炎性乳腺癌的確診年齡相對年輕,而且通常為激素受體陰性。這也就意味著對於炎性乳腺癌的治療,不能使用他莫西芬等激素療法。
乳頭派傑病
(Paget's Diease)
乳頭派傑病也是一種罕見的乳腺癌類型。這是英國醫生James Paget在19世紀發現的一種疾病,指的是在乳頭周圍的皮膚發現了乳腺腫瘤。
一般來說,大多數患有乳頭派傑病的患者不只存在這一處的腫瘤,在同一乳房內也會有一個或多個惡性腫瘤,通常與導管原位癌或侵襲性乳腺癌相關。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乳頭派傑病才僅局限於乳頭本身。
乳頭派傑病在女性和男性中都會發生,但大多數都發生在50歲以上的女性,約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1%-4%。
乳腺血管肉瘤
乳腺血管肉瘤是軟組織肉瘤的一種,約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不到1%。
原發性血管肉瘤
經常發生在既往從未接受過乳腺癌治療的女性身上。
繼發性血管肉瘤
可能發生在既往接受過乳腺癌治療的女性身上。
這可能由放療引起,是放療的罕見併發症。與乳房和手臂的淋巴水腫有更強的相關性。
乳腺血管肉瘤傾向於快速生長,並且通常難以成功治療。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關於乳腺癌的6種主要組織學類型的一些內容。
當然,人們還可以根據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HER2以及Ki67的不同狀態對乳腺癌進行分子層面的劃分。
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夠越來越了解乳腺癌,越來越有把握在與乳腺癌的這次戰鬥中取得勝利。
參考文獻
[1] https://www.breastcanc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