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金溪縣安吉彭家村

2019-08-02     以鄭視聽

一個周末下午,趁一場大雨剛停,獨自開車前往安吉彭家尋訪古村,途徑潢汰渡、洛城,其中洛城為南朝梁代南城人周迪在此屯兵據守所築八城之一,清代臨川人黃石鱗口占絕句:「傳說周軍築洛城,到今血食擁鐃鉦。梁皇九廟犧牲廢,不及他年盜賊情。」黃汰渡濱臨撫河北岸,數百年前臨川青泥黃氏遷此時設有大渡,以撐船為業,故名黃大渡,後諧音雅名為潢汰渡。黃汰渡一帶曾經屬於臨川縣管轄範圍,如今則以撫河為界,撫河北岸黃汰渡一帶劃歸金溪縣管轄。

眼前是青黃的稻田,若隱若現的遠山。

一路上,望見車窗外的遠山還籠罩在雲霧之中,若隱若現,似乎又在醞釀著下一場的大雨,路邊是一望無垠的青黃稻田,即將又到「雙搶」時節。

彭家村門樓

安吉彭家村位於江西金溪縣琅琚鎮,為彭氏血緣村落,是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之一。《金溪地名志》載:「彭家,處琅琚西北4公里的琅琚河南畔上,42戶,201人。<彭氏族譜>: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彭文興、彭武興從福建禾坪遷居至此。」

村莊東門

在村莊入口處,有一彭家村門樓,村莊四周依然保存古代修築的圍牆遺址,舊時設有東門、南門、北門三處關門,儼如一座城堡。東門位於村莊東邊,現存一新一舊兩座關門,前方為一方清澈的水塘,岸邊樹立著四對旗杆石,象徵彭氏家族在科舉功名上的成就。在古代的最初規定是考取舉人以上科舉功名者才能立旗杆石,之後人們對這個規定漸漸地淡化,一些家族中有考取秀才之類就立旗杆石。

村莊南門,匾額刻有「拱南」二字。


院門


四幢並列而立的贛派民居,院子裡盛開著繁花。

四幢並列而立的贛派民居

在村莊南邊的稻田邊上孤獨地矗立著一座古樸而殘缺的關門,匾額上有「拱南」二字,此即南門。不遠處是一排四幢並列而立的贛派民居,方位坐西朝東,前方亦設有院牆以及院門,院內屋前是用石板鋪就的巷道,猶如一座城中城。這處建築組團的外觀樣式和內部結構統一,整體保存尚好,應是同一時期同一家族所建,靠南首兩棟民居為一進一天井,靠北首兩棟為兩進兩天井,僅最南邊民居門匾上有「詒謀燕冀」石刻,其餘三幢民居門匾均為無字匾。

詒謀燕冀


贛派民居內部結構,木頭上的紅漆依然清晰可見。


造型別致的銅製門環


英俊瀟洒,帥氣逼人。


廂房


中田巷


鱖魚、鯉魚、鲶魚、綬帶等造型的灰塑

在這處建築組團中間位置設有一條東西縱向筆直的巷道,兩端連接南北橫向的巷道,形成兩橫一縱的「工」字型的街巷格局。在中間巷道門匾上寫著「中田巷」,門匾上方裝飾鱖魚、鯉魚、鲶魚、綬帶等造型的灰塑,鱖諧音貴,鲶諧音年,帶諧音代,因此這幅裝飾圖案表示「年年有餘」、「代代有餘」等美好的寓意。

儒林第,古代官宦之家。



家塾,古人讀書之所。


家塾內部結構,寬敞明亮。


牆裙上都是石雕,盡顯主人的奢華。

在中田巷深處保存一處儒林第,內部房屋面闊五間,類似官廳形制。《明史·輿服志四》載:「庶民廬舍,洪武二十六年定製,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栱,飾彩色。」在儒林第後門隔著一巷道對面有一處建築,其內部中間是一處院落,平面布局類似古代家塾之類的村落公共空間。

精緻的鋪首環扣


洋洲毓秀

另在東門附近有一處建築組團,民居門匾上有「洋洲毓秀」石刻,洋洲應指地名,但具體位於何處?不得而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xbbY2wBUcHTFCnfgm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