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尋過那禪:心靜,自安,慢下來

2019-08-27     最後一米陽光


近期,心情莫名的有些浮躁,心思沉沉,腦袋裡一片混亂。我嘗試著讓自己平靜下來,深呼吸,或是運動,卻發現很難集中心思。甚至,都不明白自己究竟在想什麼。腦海里散亂的思緒,就這樣困擾著我,滿心疲憊,卻又不知其味。

原本,我以為我足夠了解自己,足夠清楚那些腦海里的思緒。可是,如今看來想來是我高估了自己。我開始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了,不夠平靜,不夠堅定,不夠清醒,甚至開始出現了焦慮的情緒,心神不寧。

我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我究竟在焦慮什麼,我在擔心什麼,我在想什麼。而且,我是那樣清醒的知道,焦慮本身並不能給我以什麼幫助,亂想也只是徒增煩惱,至於擔心,沒有發生的沒必要這麼著急的去擔心,發生了擔心也已然發生。我多麼清楚的知道,可是,我還是受影響了。

我不知道自己怎麼回事,我只能去往前看,企圖從過往的經歷中尋找到蛛絲馬跡。我一邊回想著,一邊猜測著,一邊懷疑著,儘量給每件事都找到相應的解釋。人有時候就是需要一些答案,哪怕是自我安慰,或是主觀的臆想,這些多多少少有助於靈魂的安定。這也是我們常常會看到那些自大的人,或者自以為是慣用的手段之一。若沒了這些答案,或者說自我的一個認可,那些傢伙估計遲早得瘋。這是我最初的懷疑,自我認可。

人很大程度上說,並不見得純粹到僅為自己而活,或者為某件事,為某個人而活,所以自我認可對每一個人都尤為重要。若是喪失了這一點,是可怕的。當然,絕大多數隻不過是或多或少的喪失,這種喪失也較為常見。比如說,圓滑,世故。

我問了自己諸多的問題,想從答案中找到答案。在回答完這些問題的時候,我知道,自我認可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很有可能是外因。至於我問的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在哪,我在做什麼,我是怎樣的人,以及我想成為怎樣的人。這是一個人很重要的一些基本的東西,每一個回答,就是對自己的又一次認識。

想到外因,我不禁有些懵。我的適應能力向來是好的,在什麼環境下都能夠很好的入睡,保持自己的心性,很快的安定,很快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些年來這些問題從來不曾困擾過我。而且,之前的絕大多數問題更多的都出現在心靈這一層。然而,內因,外因,總會多多少少偏向於一方,內因已經排除,答案自然顯而易見。

​我看著周圍的環境,狹窄的房間,擁擠著的空間,偶爾還一兩隻蟑螂走過。桌子上的書,多久沒有翻開了,字多久沒寫了。再看看鏡子裡的自己,頭髮長了,臉上的皺紋多了,目光中的神色那樣的陌生,笑容多僵硬啊……

這就是我嗎?這就是我所居住的環境嗎?我真的承認了這些的存在,並適應了它們嗎?當我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目光中陌生的神色,迷離、空洞、呆滯、恍惚,我不確定。是的,這就是外因。

這些年,很多人提到「儀式感」這個詞,然而也有人對此表示無關緊要。而我,向來對此抱有一定的虔誠。定期打掃衛生、整理房間、將生活安排的井然有序。我討厭混亂,討厭骯髒,討厭各種東西亂堆。可是,如今看看自己的房間,多久沒有整理了?

我們向來是注重儀式感,重要的節假日,重要的紀念時刻,常見的具有儀式感的事件有婚禮、節慶等。法國童話《小王子》里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我尋求的,也許稱之為儀式感並不太準確,更多的它應該是類似於某種習慣的存在。長年累月的重複,我習慣了。如今,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是源於我的習慣被破壞了。想清楚這一點之後,很多事情就變得清晰了。

想想這段時間經歷的事情,工作、生活、情緒、身體的狀況,睡眠的煩惱,這些不管外在的或內在的,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暗自生長。內心,已然雜草叢生,是我疏忽了。

過日子需要的東西太多了,生活就像鞭子一樣抽打著自己不斷向前,沒辦法慢下來。甚至,時間精細到每一個點,這樣的快,這樣的急迫,偶有些許的空檔,就恨不得馬上能夠入睡。若是能夠就此入睡,也終究是好的,最起碼身體得以休息。然而,卻並沒有。

這個世界有這麼一群人,既沒有勇氣結束這一天,又對新的一天沒什麼企盼。他們努力想讓自己這一天變得有意義的時候,依稀覺得應該再做點什麼,但又不知道到底要做什麼。於是,習慣性地拿起手機,開始刷各種新聞、玩遊戲、看小說……

我沒有這種迫切,卻也沒有想像的自由。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來不及做的事,而這些事又都需要慢慢的下功夫,急不得,只能慢慢磨。出於這樣的考慮,我自然而然的在等待,擱淺,從而有新的煩惱填充進來,無暇顧及其他。如此,不論房間或是自身,日漸荒蕪,雜草叢生,漸失自性。如此,自然心生莫名浮躁。

星雲大師有這麼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有些人總以為最美的風景在前面,於是就加快腳步,最後,不僅沒有找到最美的風景,就連眼前的風景都來不及欣賞。人生中有很多事類似於這種對風景的追逐,所以,我們不妨放慢人生的腳步,好好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慢慢地享受人生的快樂。」

我回想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歷,何其相似呢?慢不下來就放下,等待,擱淺,內心卻又蠢蠢欲動,然後新的煩惱進來,我自然而然就忽略了思考,忽略了反省,忽略了慢下來。這是可以選擇的,只要放下一些東西,把重要的事情挑出來,在乎的用心做好。如此,自然心靜,心靜自安。這是何其簡單的道理,可惜,當時身在其中渾然不知。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禪了,慢下來的一種禪。心靜,而自安,慢下來。


謝丹儒

2019年8月於廈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u1u3GwBJleJMoPMgyaP.html



私人手札·仁

2022-05-23



私人手札·境

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