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於
白岩松
這個人都很
熟悉
,30多歲的他就抱得
「中國金話筒獎」
的
央視名嘴白岩松
,他被稱之為
主持界的常青樹
。
別看他是
央視的台柱子
,在育兒方面他同樣也有著
十分到位的見解
,對待孩子的教育,白岩松也有著自己的
獨到教育觀點
,他送給兒子的6句話,既有為人父母的
責任與擔當
,也展現出了為人父母的那份
柔軟與溫和
,非常值得父母
借鑑
。
「撞線並非光榮,我們不和別人爭第一」
白岩松
曾經給孩子寄出了一封
「人生郵件」
,郵件當中除了讓孩子
學會包容
、
愛上音樂
以外,還特彆強調了
「不爭第一」
這件事情。
在孩子中考之前,他還與孩子開了一個玩笑:
「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就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我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
後來成績公布以後,白岩松得知兒子考了個
高分
,但並非是第一的時候,他反倒鬆了口氣。
相信白岩松的
「不爭第一」
理論,讓很多的父母都感到
不解
了:不讓孩子爭第一?不拿第一的話怎麼能夠證明自己的孩子
優秀
呢?我要是跟我孩子說,你不用拿第一,估計當天他就會
放下書
,
高興一天
!
但其實關於「第一」,白岩松是這麼認為的:
人生並非
競技
,孩子你不必把
撞線
當成
最大的光榮
,當了第一的人也許是
脆弱
的,嘗盡了眾人之上的滋味,如若有下落的情況,那麼感受的就可能是
悲涼
,於是就將
永遠向前
。
可在生命的每個階段,第一的
誘惑
總在眼前,於是生命會變成
勞役
,而那些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都是
勝者
,每一次第一總是一時的風光,卻賭
不來一世的順暢
。
時代的風向總是在
轉變
著,那些被吹走的名字,總是會站在
隊列的前面
,而爭第一的人,眼睛也總是會
盯著對手
,為了能夠得到第一名,也許很多
不善良的手段
都會派上用場。
雖然每一個戰役,你都
贏
了,但等到夜深人靜時,一個又一個的
傷口
,會讓自己
觸目驚心
。
孩子,你何必把爭來的第一名當成
生命中的獎盃
呢?我們每一個人,只不過適合自己
賽跑
的人,而在那條長長的
人生道路
上,
追求更好
要強過
追求最好
。
「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選,孩子,你就先把寬容挑出來吧」
對於孩子來說,也許平和與安靜會很
昂貴
,但擁有
寬容
,你就可以
奢侈
地
消費
它們。
寬容不僅能夠鬆弛別人,也能夠撫慰自己,因為它能夠將愛放在首位,萬不得已才動用恨的武器;
同時寬容還會讓你變得隨和,讓你能夠把一些人很看重的事情看得很輕;
最後寬容還會是你不至於失眠,不管有再多的不快、再激烈的衝突,都不會在寬容的心靈里過夜。
於是每個
清晨
,你都會在希望中醒來,一旦你擁有了
寬容的美德
,你就會收穫到
一生的笑容
。
「要懂得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
白岩松對於校園時期同學友誼情非常
珍惜
,他的作品
《痛並快樂著》
中,就有很多描述同學情誼的畫面。
白岩松曾在江西經濟大學的演講中,曾這樣說過:
「在大學裡頭一定要去珍惜、維繫和發展那種一輩子很難遇到的集體友情。」
而舒婷也曾說過:
「人到中年友情之數和頭髮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數日漸凋零。」
而這句話也就是說,頭髮的多少和朋友的多少是
成正比
的,頭髮最多的時候朋友最多,而頭髮開始掉的時候,朋友也會
日益減少
,所以在大學和中學的時候朋友是最多的,他們也會成為你
一生的朋友
。
這種友誼沒有多少
雜質
,
乾乾淨淨
,所以中學的時候就要對友誼格外
在乎
。
「讓閱讀成為你人生當中的樂趣」
其實在每一次的演講當中,白岩松總是會特別的強調
「閱讀」
對於一個人
成長的重要性
。
所以在孩子
閱讀習慣
的培養方面,白岩松還是比較提倡通過父母
行為的引導
,讓孩子自然而然地養成
閱讀的好習慣
。
首先不要一味地
強迫
孩子閱讀,父母卻在身旁玩手機,這是大多數父母的
通病
,而事實上,白岩松的這句話,更是對父母的一種
提醒
。
閱讀並非是一種
刻意培養的習慣
,而是
人生樂趣的來源
。
白岩松也曾說過:「讀書最重要的並不是獲得了什麼知識,而是從讀書當中收穫一種樂趣。」
「學會用自己的腦子思維,切莫人云亦云」
父母要給予孩子自己
獨特的想法
,不要
人云亦云
,更不要
怕試錯
。
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
看待和分析
這個世界是非常
重要
的事情,有些父母在面對孩子
「躍躍欲試」
的情況時,往往會上前阻止孩子:
「你先別著急,先看看別人是如何做的,你不就知道了嗎?」
但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往往會讓孩子
放棄主動思考
的過程,從而習慣性地選擇
趨同
,這樣孩子久而久之就會慢慢養成
不自信
、
不主動
、
不思考
的
壞習慣
了。
而聰明的父母,就應該去鼓勵孩子
獨立思考
,敢於提出
不一樣的想法
,並引導孩子去
思考
、
觀察
、
發現
和
探索
,對某一個問題去
追根究底
,激發出
主動思維的積極性
。
「孩子,請一直保有你的好奇心」
對於孩子來說,
好奇心
能夠讓他們主動去
探索
、
激發學習熱情
、對做事情更加
專注
、
投入
。
而那些有強烈好奇心的孩子往往能更
享受學習的過程
,但我們大多數的父母對於孩子的
好奇心
一直持著
保守狀態
,有時候甚至還會毫無意識地
扼殺
掉孩子的好奇心。
所以白岩松對於孩子的
好奇心
,始終是站在
「鼓勵」
的一邊,因為在他看來
「對未知的事情始終充滿好奇,這將成為支持你一生的素質」
。
白岩松希望孩子能夠對生活
充滿好奇
,並永不停下地
發現和探索
的腳步,因為好奇心是推動人類不斷前進的
最強動力
。
我們相信,一個擁有
好奇心
、
充滿熱情
、
勇於嘗試
、
獨立思考
的孩子,未來將會懂得如何在未來的生活中,找到自己
熱愛的東西並堅持下去
,在面對複雜的真實世界時,作為一個
知情的決策者
,成為一個能夠用
科學方法整體處理事務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