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者論倉位重要還是買賣點重要

2019-08-30   期貨交易員

技術分析的交易方法在具體操作中,有兩個重點,「點位」和「倉位」(交易方向已經包含在進場信號中)。很多朋友對技術分析的理解就是進場和出場位置的尋找,而不太重視倉位的設置和調節。市場上絕大部分有關技術分析的書籍或課程,基本上絕大部分內容也是講如何從圖表、指標、量能變化的分析中找到進場點位、出場點位。

誠然,對技術分析者而言,沒有進出場點位就無法執行交易。但我覺得正因為技術分析的核心是跟隨盤面而動,不預測,找對策,認同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然後在不確定性和隨機性中尋找一部分規律性加以利用並謀求盈利。即便是這部分規律性,也被認為是不可預測的,只能根據具體走出來的行情中的圖表、指標、量能所顯示的信號執行進場和出場。而對這些所謂的信號,交易者也只能是跟著它走,它出現了該怎麼做,消失了該怎麼做,改變了又該怎麼做,不能去預測它什麼時候回來,會持續多長時間,出現了會不會馬上消失,消失了會不會又再次出現等。也就是在一個品種上,完全有可能被來回洗了五六次,甚至十幾次或更多次,不斷止損之後,才賺到一次像樣的行情,並用這次像樣行情賺到的錢去補償之前來回被洗的損失。

其實,從短期來看,一次或幾次買賣點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它們直接影響每一筆單子的盈虧;而從長期來看,則倉位管理更重要一些,它是決定一個帳戶能活多久、活得多好的更關鍵因素。即時間長了,單品種倉位設置和調節、品種組合各個倉位和總倉位的設置和調節要比具體的進出場點位更重要。

比如,對一套高勝率、低賠率的進出場方法而言,單次進場的倉位就可以大一些,止損可以小一些,因為單次賠率低所以不能設太大的止損,否則一次止損後要用很多次盈利才能彌補,但止損了卻可以設置下一次加倉進場,因為下一次進場賺錢的機率高,並且止損設置本來就小,如果一味地畏懼風險,每次都是很小的倉位,那就白白浪費了這套好的進出場方法;而對一套低勝率、高賠率的進出場方法而言,單次進場的倉位則應該小一些,止損也要適當放大一點,因為單次賠率比較高,所以即使連續虧幾次,後續盈利一次就賺回來了,止損以後下一次進場還是要輕倉,反而盈利後可以在第二第三個進場點加倉,並對新加的倉位單獨採用新的止損體系,即在保住適當利潤的同時追求更高收益,如果初始進場倉位就很大,來回被洗幾次後帳戶可能就損失慘重了,後續即使有了好的進場信號,本金減少得多了也就很難賺回了。

由此看來,對技術分析者而言,風險可以把控,但不可預測,而倉位的設置和調整則決定了風險能否控制住。只有風險控制住了,遇到好的進場點位時,利潤奔跑了,才能賺到錢,而一旦風險失控,點位再好也是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