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戰役是西北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堅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以傷亡8700餘人的代價,殲滅敵人2.7萬餘人,消滅了馬步芳集團的主力,打開了進軍青海、寧夏、新疆的門戶,加速了西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
1949年8月26日,至今是一個讓人們至今無法忘懷的日子,這天,第一野戰軍將紅旗插上皋蘭山,解放了蘭州。
在蘭州戰役中,第一野戰軍指揮部設立在榆中喬家營,彭德懷司令員在喬家營附近的一戶農家中運籌帷幄,指揮戰鬥。十多年前,我們曾來到這戶人家,採訪了當年只有十多歲的周希芳老人,他向講述了彭德懷司令員當時在他家指揮蘭州戰役的情形。
1949年前去隴東的馬家軍回來了,一個個都是殘兵敗將的樣子。半年多前,他們從榆中去隴東時,還騎著高頭大馬,每人一枝長槍,耀武揚威的。回來時,有的成了步兵,有的騎著騾子和驢,看上去有些滑稽。
在這之前,馬繼援還在蘭州的報紙上吹牛,說馬家軍不會戰敗的,讓老百姓不要驚慌。但馬家軍一撤回來,大傢伙兒就知道他們在前方吃了敗仗。大傢伙兒害怕他們,都躲到山溝里去了。那時,糧食才熟不久,在場上還沒來及收拾,馬家軍就拿場上的糧食喂牲口。
我們一家人牽著一頭驢逃到了山里,但沒留意讓驢給跑了,馬家軍就把那驢抓去給他們馱東西了。
馬家軍在苑川河谷一帶扎駐了一個晚上,就到馬家山、營盤嶺、沈家嶺一帶去了。那裡有他們早就修好的很多水泥碉堡,碉堡間有盤山公路相連並通向城裡,還有掩體、戰壕、鐵絲網和地雷。他們想要以此守住蘭州。
8月20日,解放軍到了定遠鎮,開始進攻馬家山、營盤嶺和狗娃山。但打了兩天卻沒奪下敵人的一個陣地,這使敵人有些囂張了起來。
第一野戰軍司令部是8月22日移到我們村旁邊的喬家營的,當時,我們都知道彭德懷司令員來了,但不知道他住在哪裡。我家在榆中縣連搭鄉大柳樹村,離蘭州約25公里。當時,我家的生活情況在當地算好一些的(解放後劃了個中農成分)。大概就是好天中午吧,我們全家人正在院裡吃飯,兩個身穿軍服的人走了進來。他們說自已是解放軍,父親趕忙站起來讓座給他們。他們很隨和地對我父親說:「老鄉,借你家的房子住幾天,行嗎?」
我父親很是爽快地答應了。接著,那兩個解放軍就把我家院裡的房子都看了一下,用粉筆在南北兩面的堂屋門上和大門口劃了個記號就走了。
到了晚上,我們全家人正準備睡覺,忽然聽到汽車喇叭聲,接著又傳來敲門聲。我打開門後,進來十多個解放軍,把行李和一些其他的東西搬進院子裡,之後收拾停當,別的都走了,住下的只有四個人:高個子的一個住在上堂屋,中等個子的一個住在下堂屋,兩個年輕的住在廚房裡。並在大門口和上堂屋門口各安排了兩個崗哨,院子裡有一個解放軍背著手槍來回走動。村口也設了崗哨。
我母親見這些解放軍風塵僕僕的,就去廚房裡給他們燒水,但有個解放軍硬是不讓我母親燒,說是要自己燒,我母親沒辦法只好作罷。
我家的院子裡在那幾天除了軍人,只准我家的人進出,不准別人進來。
住在我家堂屋的那兩個解放軍,別的解放軍來了都叫他們「首長」。在上堂屋住的那位首長經常雙眉緊蹙,很少說話,他帶了一張行軍床,就支在堂屋的地下。他不怎麼和我們說話,常在屋子裡踱來踱去的,或者跟住下堂屋的那位首長交談。
有一回,我去上堂屋取米,他站有床前,像是在想著什麼,我和他打了個照面,但他只是看了我兩眼,連笑也沒對我笑一下,不知怎的,我當時就有些緊張了,取了米,就趕緊出來了。下堂屋住的那位首長常站在地圖前想「事情」,有時也來到院子裡轉轉,和我父親閒聊幾句,甚至還和我們開玩笑。
自從這兩位「首長」住進了我家,我家每天都會來些軍人,但只到下堂屋裡去。有時進去很久才出來,我們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
我們感到這兩位首長挺神秘的。他們經常出去,時間不定,有時半夜裡就走了,天亮才回來。
23日和24日兩天都有下著大雨,25日雨停了,炮聲響了一整天,很激烈。這炮聲讓我們心裡緊張得要要命,下午,住在下堂屋裡的首長在院子裡一回踱著,我父親按奈不住心裡的緊張情緒,就上前去問那位首長:「解放軍還能頂住嗎?」那位首長笑了笑說:「老鄉你就放心吧!」之後就進屋去了。26日凌晨,兩位首長坐車走了,隨後,我們聽說蘭州被「打開」(解放)了,心裡不知有多麼高興!
住在我家的兩位首長來去坐著一輛黃蓬布吉普車,他們在我家夜以繼日地工作,和戰士們穿一樣的軍服,腳上穿「牛舔鼻」青布鞋,蓋的被子也都是洗得發了白的普通軍被。蘭州解放大約一個星期後,那個曾住在我家給那兩位首長做飯的解放軍忽然就來了我們家,他告訴我們,蘭州解放了,他要復員回家了,因為在我家住過,對我們這地方有感情,就想順路來看看。
他還告訴我們,蘭州解放後僥倖逃到青海的馬家軍已有官無兵,有的回老家去了,有的則當了土匪。他還說,蘭州解放後,彭德懷司令員打破慣例舉行了一次會餐。彭德懷司令員還說,蘭州戰役是一場惡戰,但從戰略上看,它上西北的解放大西北的最後一仗了。
我們聽了很高興,就問他彭德懷司令員是什麼樣的。他有些驚訝地說:「你們沒見過嗎?就是住在你家上堂屋裡的那位首長呀!」
我們聽了比他更吃驚,但隨後就有些後悔了——要是我們早知道住在上堂屋裡的那位首長就是彭德懷司令員,我們就會多看他幾眼的!
除此之外,他又告訴我們,住在下堂屋的首長是參謀長閻揆要。
後來,我們聽說彭德懷司令員指揮蘭州戰役時,還在現在的和平鎮住過,那個地方原來叫張子文店,彭德懷司令員給他住過的那戶人家寫過「和平」兩個字,解放後,張子文店就改叫和平了。
我們把彭德懷司令員住過的堂屋保留了下來,想要以次留住當年的那份記憶,今年,那堂屋經歷了近上百年的風雨快跨了,我們才不得不將它拆了,心裡不知道有多可惜!
結語:解放蘭州,硝煙瀰漫的戰場,離我們漸漸遠去,而留下的故事依舊令人神往。為了讓後人永遠銘記那段不朽的歷史,緬懷為蘭州解放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1955年,蘭州市在蘭州烈士陵園布展了蘭州戰役紀念館;2008年對年久失修的紀念館拆館重建,重新布展。2009年9月28日,整修一新的蘭州戰役紀念館正式開館;紀念館精選了295幅歷史圖片,22張作戰形勢圖,徵集了部分歷史文物,是蘭州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主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