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明白一個道理,風度是風度,面子是面子,為了自己的風度和面子,選擇做個好人、做個白痴,這是愚蠢的行為。
真正聰明的人不僅知道何時拒絕,而且善於巧妙地說「不」,贏得別人的寬容和體諒,絲毫不損害大家之間的關係。
01不懂得如何說「不」的人,往往不快樂
當你第一次相親時,你覺得對方的氣質,不符合你的要求,但因為她是你的上司介紹的,你不好意思直接開口拒絕。就這樣,你假裝地與對方約會,讓女孩誤以為你對她一見鍾情,時間越長,女孩陷得越深。最終,當你想拒絕的時候,卻感到更加尷尬為難。
當你在服裝店買衣服時,你會選擇款式好、做工好的襯衫,但從價格上,你覺得它不實惠。你猶豫了很久,決定不買了,但當你看到熱情的售貨員時,你立刻覺得心軟了,不好意思拒絕。所以你咬咬牙打開錢包買了這件襯衫。
幾個同事下班之後拉你去喝酒唱歌。你本來還有未做完的工作,但當他們熱情邀請你時,你卻不好意思拒絕,最後不得不裝出很高興的樣子去了。有了第一次,便有了第二次。今天這位同事來請客,明天你就得也表示一下。但你真的不喜歡這種活動,你覺得很不舒服、不自在。
上面三個例子裡,都間接地說明了一問題:你不好意思拒絕,覺得開不了口,但又表現得言不由衷,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欲藏又露。
在這種情況下,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到你的內心,讓你顯得非常被動和尷尬。更重要的是,由於你內心的不快,表現得始終勉為其難,這可能也會引起別人的不快,這會影響你的人際關係。因此,不懂得如何說「不」的人往往不快樂,也往往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和青睞。
02不懂得如何說「不」的人,打掉牙往肚裡吞,有苦說不出來
張軍經常愛說大話。有一次,他對朋友說:「我在鐵路上有親戚,如果你在春節前夕買票有困難,請儘管來找我,我一句話的事就幫你辦了。」原本只是吹牛逗樂的玩笑話,但他的朋友把這件事,真給傳出去了。
臨近春節,他的同事老陳找到張軍,請他幫忙買火車票。張軍不好意思當面拒絕,硬著頭皮答應下來了。
結果,他凌晨兩點起床,裹著軍大衣,排了六七個小時的隊,卻只買到了一張站票。沒想到,托他買票的同事拿到票後,很不高興地說:「你不是說你鐵路上有親戚嗎?為什麼連一張座票都買不到呢?」這句話充滿了怨氣,讓張軍打掉牙往肚裡吞,有苦說不出來。
03為什麼不好意思說「不」呢?又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呢?
心理學家表示,每個人都應該樹立這樣一種意識:「我有權利說『不』,千萬不要覺得拒絕別人是不好意思的事情。」有了這種意識,你在對別人說「不」時,你才能心情坦蕩,舉止大方,態度明朗,避免被誤解和猜疑。
當你說「不」的時候,對方一開始可能會感到失望和遺憾,但因為你的態度和表達已經表達了你的誠實,對方也會受到感染,從而削弱內心的不快。相反,如果你猶豫不決,不知道是否該不該拒絕,不知道如何拒絕,心裡總是發虛、遲疑,會讓對方覺得你不坦誠,誤以為你的拒絕是在故意藉口。
有些人可能認為做人就應該有風度,要慷慨大方,給別人面子。因此,面對別人的要求,即使做不到,我也不好意思拒絕說「不」,哪怕自己去求人,也要幫別人把事辦成。這種心理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做法卻有失理智。
04下面讓我介紹一些實用的拒絕技巧供大家參考
拒絕技巧1:誘導法
誘導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種拒絕方法通常用於拒絕他人的不合理請求。例如,如果有人問你公司的機密,你可以假裝神秘地對他說:「如果我告訴你,你能替我保守秘密嗎?」他說:「我可以。」你可以順勢說:「那我也可以。」
拒絕技巧2:推託法
當有人向你求助而你卻無能為力時,你可以用推託法拒絕。例如,如果一個客戶要求去你公司的倉庫看看,你可以說:「我們經理幾天前剛剛強調過,不允許任何客戶進入倉庫。我怎麼能帶你去哪兒呢?」
再舉個例子,如果有人請你幫他找工作,你可以說:「這件事我不能一個人做決定,得公司人事部商量決定。我會把你的要求轉達給人事部討論一下,你覺得怎麼樣呢?」
拒絕技巧三:委婉法
一般來說,委婉語拒絕法是用來避免傷害那些自尊心強的人,目的是不傷害對方的面子,從而避免別人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例如,當下屬給你一個你不想採納的建議時,你可以對他說:「這是個好主意,但目前的條件還不成熟,老闆可能不會接受。」
拒絕技巧4:隱晦法
隱晦拒絕比委婉拒絕更委婉。例如,公司的老闆想解僱一名員工,他對員工說:「年輕人,我無法想像如果公司沒有你會是什麼樣子,但我想從下周一開始想試試看。」
在例如,公司的領導不想舉辦活動。面對別人的勸說,他說:「我們公司的環境不是很好,場地也有限。我覺得某某公司適合這樣的活動。」
結語:
總之,拒絕的方法各種各樣,關鍵是要把它們用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情上。另外,在拒絕別人時,為了避免造成雙方的不愉快,你必須保持誠實的態度,使用適當的語言,這樣更容易得到對方的諒解。
生活中你是否也經常不好意思拒絕別人,若果你願意分享的你的故事,歡迎留言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duwcXAB3uTiws8K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