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體的某一種器官出了毛病,吃藥打針都不能治癒,能不能換上一個新的器官繼續工作呢?據說在古希臘的時候,人們就有過這種幻想。到了近代,醫務工作者們早已開始孜孜不倦地研究器官移植術和人造器官的製造。
器官的移植就是把他人的健康器官取來,替換患者已喪失功能的器官,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器官移植碰到的最大障礙是人體的排異反應。原來,人體有一種奇特的本能,就是能夠識別異體器官,並產生抗體來摧毀它,從而使移植的器官受到破壞,失去功能。這本來是屬於保護身體的一種免疫反應,但卻給器官移植帶來很大的困難。另外,同種異體器官移植還受到供應來源和保存等方面的限制,所以一部分科學工作者就另闢蹊徑,開始研製人造器官。
人造器官是人工製造的具有器官功能的機械裝置,把它安裝在人體上不會產生異體移植的排異反應。而且人造器官可以大量生產並易於保存。如果人體的各種器官都能研製成功,患者就能各取所需,替換失去功能的器官。
心臟、皮膚均能「造」
目前,科學家已經研發出多種人造器官。心臟:通過輸入個體計算機或超聲波掃描獲得的二維數據,使印表機能夠逐層建立複製樣本層。科學家已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了第一份真實人類的心臟。該心臟樣本是患有不尋常併發症患者的心臟的精確解剖副本。英國Bristol機器人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曾宣布,他們成功地使用3D印表機製造了第一台可驅人工肌肉的機器「心臟」。這台機器心臟搭載微生物燃料電池(MFCs),可從人體尿液中獲取能量。
這種人造心臟經歷15年的研發,表面由人造製品和動物組織製成,由兩個小型電動馬達驅動。在植入患者胸腔後,通過感應器上收集到的信息來模仿真實器官的各種反應,並通過皮膚上或插在患者耳朵後面的電磁感應器,驅動控制器來操作人造心臟。頭顱:美國牛津性能材料公司首創了3D列印頭骨技術,目前已有一名患者將75%的頭骨替換為這種列印出來的移植組織。研究人員先掃描這位患者的頭骨,然後以聚醚酮酮為原材料,照著原先的頭骨列印出了新的移植組織。
人體大腦的完全複製目前還沒法做到,但大腦起搏器的技術已有所突破。大腦起搏器通過電脈衝刺激大腦局部神經,便可使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恢復身體知覺,因此醫生將導線植入患者大腦特定位置,利用腦部節律器發出的電波刺激,來調節腦部不正常的活動訊息,從而控制身體運動紊亂症狀。
五官: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利用牛耳細胞,3D列印出人造耳朵。研究人員首先利用快速旋轉的三維相機,拍攝耳朵的三維信息,然後將其輸入電腦,3D印表機會據此列印出耳朵模子。隨後在模子中注入特殊的膠原蛋白凝膠。此後數周內,軟骨逐漸增多並取代凝膠。3個月後,模子內出現一個具有柔韌性的人造外耳,其功能和外表均與正常人耳相似。
胚胎幹細胞:英國研究人員利用最新的3D列印技術,「列印」出活體胚胎幹細胞。實驗證明,這些幹細胞仍保持著人體胚胎幹細胞的正常分化能力。超過95%的幹細胞在被「列印」24小時後仍然存活。胚胎幹細胞是胚胎中一些具有發育成各種組織和器官能力的細胞,在醫學上具有極大的應用前景。研究人員指出,這一技術將有助於製造出更精確的人體組織。
皮膚:英國布里斯託大學的科學家們研製出一種人造肌肉,能夠複製天然肌肉的活動,並且具有非常強的視覺效果。科學家們有望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很多新技術,製造出能改變顏色進行偽裝的智能服裝以及讓人體冬暖夏涼的「智能」皮膚。
人造器官移植將成常規手術
人類有可能用人造器官緩解供體短缺的現狀。理想的模式是,一名患者「捐獻」自體細胞,或者出自活體切片,或者出自血液抽取。隨後,由實驗室把這些細胞注入類似器官的「支架」中。現在,一些簡單的人體器官已經可以經人造後移植,幫助患者解除病痛。
安傑拉·伊里薩里2007年出生,患有先天心臟缺陷,只有一個擁有正常功能的心室,從而導致機體隨時面臨缺氧風險。標準的治療方法是,經過數次手術,在心臟附近植入一根血管連接一根靜脈和另一根血管。
不過,耶魯大學的醫生使用了另一種較為冒險的療法,即利用伊里薩里的自體細胞讓「橋樑」血管自我生長。醫生首先提取了伊里薩里的骨髓細胞,把它們放入一根可生物降解的試管內,培育兩小時後把這一「支架」植入伊里薩里的體內,讓它伴隨伊里薩里一起成長。手術已經過去兩年。伊里薩里的母親說,術前的女兒無法正常遊戲,容易疲勞。但現在,「她可以擁有正常的遊戲日」。
如今,血管、氣管等簡單器官已經處於研究人員的複製列表之中。2011年7月,英國、瑞典和義大利等國研究人員藉助三維成像技術,用類似玻璃的材料為一名腫瘤患者搭建人造氣管「支架」,隨後把它浸泡入患者骨髓幹細胞配製的溶液中,使它「發育」為患者的「原配」氣管並完成移植。
輪廓容易,功能很難
人造器官最關鍵的是能夠在體外從多能幹細胞分化出具有正常功能的複雜的三維結構的器官。器官是由各種功能性細胞和組織組成的,但就多能幹細胞向特定功能細胞類型的分化本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效率低是最大的瓶頸。
輪廓與外形的實現相對簡單得多,而要這個列印出來的器官完全具有人體正常器官的功能還是一個遙遠的征程。可以想像,將眾多類型的、複雜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組織群體,組合成一個同我們人體一致的、有序的、行使正常功能的三維器官是一個多麼浩大的工程。
組織器官不是簡單的「產品」,它需要複雜的調控。比如人工造一個腎臟或者心臟,通過手術安裝到人體後,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的調控功能能否與之相適應,如何協調與人身體的調控,這方面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