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打王者榮耀的孩子等於沒出息?不!馬化騰可以改變這一切

2019-12-03     亦君說書

最近各地都討論減負和教育平等的問題。這年頭家長是越來越不好做了。

減負的邏輯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學校里學的東西越少,意味著家長就要在課堂外投入更多的資源。

中國人那麼多,競爭是不可能消滅的,不在小升初,就在中考;不在中考就一定在高考。假如哪一天國家說了,大學成了義務教育,一刀切沒有985了,那放心,決戰考研的盛況就一定會出現。

人,必須要有辦法區分,不然你讓HR怎麼選?把簡歷隨機扔掉一半,再扔掉一半嗎?

教育資源,不可能平等

就目前來說,教育資源說穿了就是人力資源。

一所學校,有多厲害,不看投入了多少硬體,有多大的操場,多漂亮的校舍,而在於這所學校有多少經驗老道的老師,以及生源的好壞。

我們常常說高科技改變教育。可是成都七中的一塊屏直播網課實驗證明這種模式不行。首先網班的學生素質就不如七中的學生,其次老師水平也趕不上七中的老師。

這會出現什麼情況呢?老師講一遍,七中學生很快就懂了,然後這個點就過了。而在螢幕前學習的孩子還一臉懵,去找自己老師問,老師也懵。

所以孩子們跟七中上同樣的課,做同樣的卷子,達不到七中的高度。然而這畢竟是一種教育方式上的探索跟進步。網班的孩子縱然沒能達到其中的高度,也有很多比自己原先進步了一大截。

另一個令人無奈的例子是國家這些年在偏遠地區也裝了不少信息化設備,但可惜的是當地的老師不會用,會用也不知道該給孩子放些什麼。有的設備上都結了蜘蛛網,那可是花了幾萬,幾十萬買的的設備。硬體的壽命也不過就幾年。

國家在教育信息化這件事上真沒少花錢,可究竟有多少用,不好說。

所以教育資源怎麼可能平等。農村的優秀教師,也想自己的孩子受更好的教育。只要有機會,他就要往縣城、省城、省會城市、一線城市跑。

教育資源要相對平等,還得看馬化騰

接下來我要說的這個建議,你們有認識馬化騰或者馬雲的麻煩轉給他們看一下,以下創意我不收錢。

本來教育資源不平等是一件鐵板釘釘的事。但是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這個釘子釘得沒那麼緊,棺材板可以松一鬆了。

曾經去過一些五六線城市,甚至是一些西南邊陲的縣城,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無論在中國哪一個角落的孩子,都在玩王者榮耀


你沒辦法讓這些孩子受同樣的教育,沒辦法讓他們有同一個老師,沒辦法讓他們用同樣的手機,甚至他們家境也不同,說得方言亦不同。

然而無論貧富貴賤,都不影響他們玩同一個遊戲。

從某種意義上說,馬化騰實現了遊戲平等

那麼同樣的模式是否能用在教育上?

有何不可?學習和遊戲本質上有諸多相通之處。以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說不定效果更好。

作為一個研究認知心理學並且浸淫遊戲多年的資深遊戲玩家,我認為學習遊戲化是完全可行的。

我們先來看看遊戲和學習的區別。

遊戲和學習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即時反饋,後者是延時反饋。

遊戲中打掉一個怪,立刻獲取經驗。經驗到一定等級,立刻升級,人物變得更厲害可以去打更厲害的怪。

學習的時候學到一個知識點,需要通過作業加強記憶,作業經過老師批改後,訂正錯題。再等一段時間經過考試,通過班級排名跟考分來獲得反饋,學習效果如何。

學習的這種延時性是可以改變的。比如我們考計算機閱卷的考試,當場就能獲得結果。

遊戲和學習的共通之處在於都具有任務和競爭性。

遊戲中我們會接一些任務,或者要求儘可能遏制對手獲得資源,確保己方獲得勝利。

學習中當然也有各種任務,這種任務有個通俗的名稱叫作業:譬如背誦、閱讀、做題等等。

學習也避不開競爭,因為最終這麼多人去競爭薪水不同的工作崗位,一定要分出個高下來。

遊戲還具有一些學習所不具備的優勢

每一個遊戲都會給玩家建立一份檔案。譬如你是喜歡沖在前面拼殺的二愣子,血和防禦就會相對高一些。你喜歡躲在後面陰人,那攻擊就會相對高一些。

沒錯,遊戲的數據是可以量化的。

而學習有時候缺少的就是量化。比如兩個孩子,一個記憶力強,邏輯能力弱一些。一篇文章,他背三遍能背下來。另一個孩子剛好相反。同樣的文章他要背10遍。但是他做題速度快。

那麼系統很快就能摸清這兩個孩子的「屬性」,給前一個孩子更少時間背誦,更多時間做題。後者反之。

了解了這些,我們完全可以設計一款大型在線學習型遊戲。

反正九年制義務教育大綱在那裡,雖然中考考綱取消了,但是學習內容不變。

我們可以給孩子設定許多任務:背誦、閱讀、做題目等等。

每完成一個任務,我們也給他們經驗和獎勵,讓他們用這個獎勵去兌換虛擬世界的服裝,家具讓他們可以在同學面前炫。

關於上課:

我們可以把北京四中,上外小學的老師請來做教案。然後設計有趣的卡通形象來講課。就像遊戲里發任務前要先看清楚任務一樣。只有上完課才可以做任務。

關於背誦:

最妙的是,利用計算機,我們可以通過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定時讓他最最高效地去記憶、背誦。很多孩子覺得學習難,正是因為一篇課文,今天背了,明天背不出了,或者明天背得出,到了考試時又忘了。

而遊戲可以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他背下來的20分鐘內立刻考核,然後1個小時後再考,到了8-9個小時後再考……如此一來,再「笨」的孩子也記住了吧。這種幫助記憶的考核可以不用花很多時間,3-5分鐘足矣。

關於閱讀:

我們也可以每天給孩子一些有趣的故事、科普讀物做閱讀,然後通過一些簡單的問題,了解他們是否真的讀懂了。平時還可以讓孩子們做一些和閱讀量、知識面有關的PK遊戲,讓孩子和小夥伴(也可以是全國、全省範圍內同等級隨機匹配)PK,就考閱讀內容。

關於做題:

電腦在做題上最大的優勢是即時反饋。做對做錯立馬反饋。如果一個孩子某一部分錯的比較多。比方說總是忘記進位退位,系統立馬根據他的弱點,再生成一些題。比方他之前10道錯5道,那麼就生成新的5道題,做完還錯2道,就再生成2題,一直到他都做對為止。

關鍵是這個孩子拿到的經驗和獎勵要和一開始作對10題的孩子一樣。這樣孩子的自信心不會被打擊,他也受到了懲罰:做更多的題。當然一次全對還可以有一點額外的小獎勵,比如10次全對可以拿一個「全對小超人」的稱號。

關於考試:

如果以遊戲的方式來學習,那考試方式也可以有更多的變化。可以讓兩個同學來PK,也可以全班一起raid,每人答對一題對最終boss構成一定傷害。這樣就淡化了同班同學的競爭。也可以兩個班,或者兩個學校團戰。想想都刺激呢!同學會主動督促彼此好好學習吧!


對於難題,也可以用類似小精靈這樣的形象給孩子做詳細講解。比起問老師,這種反覆回看,反覆學習的模式對孩子來說壓力更小。

馬化騰這些年在孩子身上賺了不少錢。我前面提出的這些建議,在技術上實施起來沒有半點困難。希望馬化騰能拿出普及王者榮耀這個勁兒來為孩子們做一件真真正正的好事。

至於經費,按照王者榮耀模式也行,要包月包年我想家長也樂意。國家也會補貼一點。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龐大又有利潤的產業,比王者榮耀賺得更多也不是不可能。

騰訊已經壟斷了即時通訊業,真不想也試試壟斷一下教育業嗎?

一旦《義務教育大型線上遊戲》上線,屆時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寶寶學習了,媽媽擔心的是寶寶不要過度沉溺於學習。除了作文還需要語文老師費費心,其他科老師就盯著孩子每玩20分鐘休息一下,做做眼保健操就行了。

另外體育老師也能不少,要帶孩子多做做戶外運動。

則教育基本平等的美好願景,指日可待。

如果你也認同,轉發即是功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UbU0m4BMH2_cNUgwcM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