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子儀上壽
」圖講的是晚年時,每逢郭子儀過生日,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孫子孫女等100多人向他行禮,他就點頭答禮,認不得是誰。郭子儀共有八個兒子和七個女兒,兒子、女婿都是朝中官員,品行端正,為官清明,沒有一例違法亂紀的事情。位極人臣而能保家人清正,這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郭子儀事業、家庭無一不如意,還平安地活到了85歲高齡,成為後人無比羨慕的理想形象,堪稱一代傳奇。
他率軍平定安史之亂,收復失地,有再造唐室江山之功;他一生赤誠報國,卻從不擁兵自重令皇帝深深倚重;他為人寬厚,令朝野感佩,連敵人都對其心服口服。
」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這是史書對他的評價,他就是中唐名將,四朝功臣郭子儀。他的為臣之道是古今稱頌的一個傳奇。
自古以來,手握重兵,功高震主者,很少能有能得善終的。而郭子儀就是其中一個例外,他不僅功高,還功蓋四代。唐代宗不僅賜其免死金牌,還在凌煙閣為其畫像;唐德宗更是尊他為「尚父」,親自為他的遺體送行。他是如何做到不被皇帝猜忌的呢?
一是因為他忠心耿耿,每當國家遇到戰事,便一馬當先,即便到了七八十歲高齡也不例外。
廣德二年,僕固懷恩糾結30萬大軍圍攻長安城,唐代宗急招郭子儀抵禦敵兵。68歲高齡的郭子儀單騎赴回紇軍營,既不穿甲也不帶武器,與回紇將領暢談,終於令回紇與大唐聯盟,粉碎了僕固懷恩的陰謀。
二是因為他謙遜謹慎,從不居功自傲,無論手握重兵還是身在前線,只要皇帝召他回朝,從未延遲或推脫。
唐肅宗乾元元年,郭子儀討伐安史之亂的叛軍,由唐肅宗寵信的宦官魚朝恩節制。魚朝恩不懂兵法,指揮失當,使唐軍在這場戰役中慘敗,卻將責任全部推到郭子儀身上。唐肅宗信以為真,便削弱了郭子儀的兵權。之後,河東發生叛亂,朝中無將,唐肅宗只得起用郭子儀。郭子儀接到命令後並未有任何遲疑立即整軍待發。
三是因為他寬厚大度,即使皇帝對他猜忌打壓,仍全力效忠。
代宗即位後,對郭子儀有些心存忌憚,便罷免了郭子儀的副元帥之職,派他去督造皇陵。後來,朝廷需要剿滅安史之亂」殘部,便召郭子儀回京,重新任命他為副元帥。郭子儀毫無怨言,立即趕赴沙場。
四是因為他為人大度,素來與人為善。
李光弼曾對郭子儀心有不服,甚至出言不遜。但郭子儀並未往心裡去,朝廷要選河北節度使時,仍推薦了李光弼。代宗寵信的宦官魚朝恩處處與郭子儀做對。一日,魚朝恩邀郭子儀一同出遊,坊間傳言魚朝恩欲加害郭子儀,大家紛紛勸說郭子儀不要去,甚至連魚朝恩自己都不相信郭子儀敢來。但郭子儀孤身一人去見魚朝恩。令魚朝恩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