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慈懷讀書會
有很多人總是恥於談錢,覺得一談錢就俗就功利。
但其實,如果對金錢缺乏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就更難以理清金錢和人生的關係。
財富教育的實質是幸福教育、人格教育,一個人的財富觀,會影響他一生的幸福。
孔子認為,要追求財富就得志存高遠,只要有了目標,並用正確的方式和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目標、實現目標,那麼財富自然隨之而來,並且還能在財富面前保持自我、不忘初心。
01 君子愛財,但有更高的追求
「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君子用心力於學術,不用心力於衣食。耕田,也常常餓著肚皮;學習,常常得到俸祿。君子只著急得不到道,不著急得不到財。
在說到財富的時候,孔子首先是把財富與志向,與「謀道」聯繫在一起。
孔子並不反對君子享受生活,不反對擁有財富,「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但君子對財富的追求是建立在有志向,有追求的基礎上。
如若一個人以追求財富為終極目標,那註定不會成為君子。
而且,孔子認為,君子有了志向,以「憂道」、「謀道」作為出發點,貧窮也會漸漸遠去。
窮苦貧困,人可能都會遇到,但是身處其中,仍然不放棄自己的志向,不放棄自己的夢想,終會有衝破逆境的一天。
看到過一則故事:
說有三個建築工人在工地幹活,有一人過來問:「你們在幹嘛?」第一個人沒好氣旳說:「沒看見嗎?在砌牆」。第二個工人笑了笑說:「我們在蓋一棟高樓」。第三個人邊干邊哼曲,回答道:「我們在建設一個新城市」。
10年後,第一個工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牆,第二個人在辦公室里設計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呢?變成了前兩個人的老闆。
思想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第一個人的眼界只在牆上,只為了工作而工作,沒有遠大理想,註定只能在疲於謀食的狀態中度過一生;
第二個人認清現狀,腳踏實地,也取得了一番成績,但格局終究太小;
只有第三個人,即便也在為生計奔波,卻並沒有被「謀食」的壓力磨蝕掉眼界和理想,最終通過努力取得成功。
這個故事和孔子的這段話表達的其實是同樣的主題:一個人應當樹立遠大的志向,這比緊緊盯住眼前的溫飽更加重要,越是志存高遠的人,越擁有未來。
02 君子愛財,有正確的謀取方式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能用不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
這是孔子的一段經典論述,簡言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愛財、求財無可非議,關鍵是看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愛」,用什麼樣的手段去獲得。
對於用卑劣手段去攫取財富,孔子的態度是「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寧願安貧樂道,以此換取精神上的舒暢。
用正當的手段獲取財富,才能做到心安理得、無愧於心,才能獲得更持久的財富。
范蠡三次經商成為巨富,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商聖」、「財神」。
他之所以受到後人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富有,更是因為他獲取財富方式的正直與高明。
范蠡的經營追求不是暴利,而是「什一之利」,賺點錢就行了,薄利多銷,細水長流,他相信日積月累,必成大富。
同時,范蠡還注重誠信經商,自己的貨物貯存時一定不要那些腐敗的容易壞的東西,不抬高物價,不搞欺詐。
用這種利人利己的方式經營,人們很快就會產生信任感,那麼致富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這給了我們當代的生意人和從業者很多啟示,與其去想怎麼分斤撥兩,占消費者的便宜,不如去想想怎麼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當自己提供的東西足夠好的時候,利益自然就會隨之而來。這才是致富的正確手段。
03 君子愛財,更有面對財富的良好心態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回答道:「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麼樣?
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
貧窮的時候能樂觀地面對生活,不要怨天尤人;富裕的時候要知禮,不要傲慢狂妄。
孔子將其對財富的認知上升到對禮樂之道的追求,無論貧富,有樂有禮,心態平和,做到了這樣才能永遠在財富面前保持愉悅的心境。
顏回是孔子最欣賞喜愛的弟子,家境卻十分清寒,住在破房子裡,衣不附體,食不果腹。
可儘管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卻能做到「不改其樂」,難怪孔子讚嘆道「賢哉回也」。
在顏回看來,只要堅守信念,不違於仁,富貴有何喜,貧苦又有何悲,實在是可敬可嘆。
顏回做到了貧而樂,子貢則做到了富而好禮。
子貢可以說是孔子弟子中財富最多的,但他卻從不因此有任何驕矜之態,反而對老師愈發恭敬有禮。
孔子死時,子貢正好在外地經商,他趕回曲阜守墓三年,之後弟子們各奔東西,只有子貢再守三年,終日為孔子的墓培土除草,並且回想孔子的教誨。
他在清掃墓園時,利用木頭雕刻了孔子的坐像。
孔子的弟子清明掃墓時,紛紛向子貢請教雕刻的手藝,後來竟發展成為雕刻這一個行業。
可見尊師、孝親、好禮,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顏回和子貢同樣極富才華,可人生際遇卻迥然不同,前者家道清貧,後者財運亨通。
這可以說是時代、性格、命運相互交織的結果,正應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
人生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貧窮或富有常常摻雜了些許運氣的成分,我們能做的只有保持最良好的心態,認真做好手頭上的每一件事,把走向富有的人為幾率提到最高。
相信為自己的事業做出了最誠摯付出的人,一定不會得到上天的薄待。
水木然兩本新書
《價值規律》+《世界在變軟》
正式上市!
兩本書很便宜,但字字如金
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四個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