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為實,這個詞語大家都知道什麼意思,但是有時候連眼睛看到的也會騙了大腦。
視錯覺,就是這個意思。
明明眼睛看到的是一種情況,但是真實的結果卻是另外一種。
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視錯覺的例子,比如說法國國旗,看著感覺三種顏色的寬是一樣的,然而事實卻是它們的寬各不相同,而且差異很大,從做往右藍白紅三色的寬比為30:33:37。
這就是視錯覺讓我們的大腦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和感知。
下面小編找了些經典的視錯覺例子騙騙大家的大腦。
1、赫爾曼柵格錯覺
這是一種經典的視錯覺,它是以Ludimar Hermann命名,於1879年發現的。
在這張赫爾曼柵格中,可以看到在白線交叉的每個點上,都能感受到灰色的陰影斑點,不過如果集中精神看一個交叉點的話,陰影斑點就會消失。
很多魔術師都利用了這種對比效應來隱藏他們的道具。
2、閃光柵格錯覺
這是第一種赫爾曼柵格錯覺的變種,在觀察這張圖時,我們的餘光會感覺白色交叉點上存在著暗點,但是視線中心移到那時,暗點就消失了,我們永遠也無法追逐到暗點,視線移動時就會產生"閃爍"的錯覺。
3、片段錯覺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約瑟夫·雅斯特羅於1889年發現的。
兩個區塊A和B,我們看起來的話,會覺得B區塊要比A區塊更大,然而實際情況卻是,A和B完全相同。
這是因為A的較短邊緣與B的較長邊緣相鄰,大腦便把這兩條線放在一起比較兩者的大小,記得《名偵探柯南》里有個案件就是兇手利用這個片段錯覺,讓被害者拿了看似更大的投毒蛋糕。
4、卡尼莎三角錯覺
這張錯覺圖是義大利心理學家蓋塔諾·卡尼莎於1955年發表的。
當我們觀察圖像時,大腦里就會創建出一個三角形的輪廓,然而這個三角形輪廓並不存在,它是由楔形和角度所產生的幻覺,大腦自發性的將線段連接起來形成了完整的圖像。
5、松奈錯覺
看著這幅圖,是不是感覺這些直線都是不平行的,然而真的不平行就不會放這裡了,真實情況,這些直線都是平行線。
如果不相信可以拿尺測量下直線間的距離。
6、艾賓浩斯錯覺
這是以發現者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的名字來命名的。
這和上面講到的片段錯覺類似,都是比大小的視錯覺,雖然看起來左邊的桔色圓圈比右邊的桔色圓圈小,但是實際上它們的大小完全相同。
也是大腦通過相鄰的圖案比較使得我們的感覺產生了大小錯覺。
7、旋轉女舞者錯覺
這也是一個比較著名的視錯覺案例,由網頁設計師Nobuyuki Kayahara在2013年創造的。
這張圖有時候回感覺舞者是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有時候又突然發現舞者是以逆時針轉動,原因是把舞者的胳膊視為在身前或者是在身體背部,並不是網上說的左右腦使用原因。
不過這種視錯覺真的非常神奇。
8、上下移動錯覺
圖裡的三個柱子其實是上下移動的,但是因為上面的花紋變化,使得我們的大腦認為它們一定在向右移動。
然而這三個柱子卻始終在左邊,神奇……
9、旋轉方塊
當我們在這張靜止的圖上來回掃描,就會發現周邊的方塊開始旋轉了,但是,當眼睛停止移動後,旋轉就會停止。
10、咖啡牆錯覺
這個視錯覺非常有意思,我們看到這個圖時,一定堅定的認為,這彎彎曲曲的不可能是直線,而且肯定交叉。
然而事實上這些都是平行的直線,只能說這些可惡的黑塊欺騙了我們的大腦。
11、棋盤陰影錯覺
很多人都見過這張圖,這個最不可思議、難以置信的圖。
這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愛德華·阿德爾森1995年發表的一張經典視錯覺圖,圖中的A區塊和B區塊,看起來A區塊要比B區塊顏色更深。
然而實際上,A、B兩個區塊的顏色一模一樣,不信的話可以用PS看看。
12、繆勒-萊爾錯覺
繆勒-萊爾錯覺是由德國生理學家繆勒-萊爾於1889年提出的。
這張圖就是以繆勒-萊爾錯覺做出來的一張動圖,雖然實際上藍色和黑色的直線都是一樣長而且不變的,但是我們的感受卻無法相信這個事實。
13、艾姆斯房間視錯覺
這是一張真實的照片,而且照片中兩人的實際身高是一樣的。
這是由一位美國醫生與1940年發明的,通過特殊的房間構造,梯形地面、傾斜的牆壁與天花板組成的視錯覺,這種錯覺常被用於打造電影特效。
所以當我們看著這些圖時,真的還能信誓旦旦地說眼見為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