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的時候把握這兩個原則,住上二三十年都不會膩

2019-10-08     居躍在淵

我有個同事,是個老好人,但是不喜歡回家,總是動不動就住酒店。家裡停水停電了,住酒店;電梯輪流檢修,住酒店;媳婦沒在家,住酒店。一開始我以為他酒店藏嬌呢,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覺得「酒店住得舒服」。

都說家是心靈的港灣,我看對於這位來說,酒店才是港灣。前兩天我和他閒聊,我問他家裡到底哪裡不如酒店舒服?他給我的回答很直接:家裡住膩了!

住膩了,一個現實又可悲的詞。審美和需求在不斷變化,房子的裝修卻停滯不前。時間久了,難免用煩了、看膩了。

那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裝修不那麼容易「住膩了」呢?其實是有的——想讓裝修的主觀壽命更長,可以用這兩種方法。

一、留下幾個耐人尋味的小細節

一座房子,住得時間越久,大方面的記憶反而越模糊。比如家裡的電視牆,幾乎天天都要看見它——但是讓你想想你家的模樣,你一定不會首先想到它。

給你留下記憶的,反而是一些小細節。比如你小時候上學時用到的書桌,每次沖水都發出巨響的馬桶。把其中的一些細節做到精緻,會讓它成為家庭的標記。而且可以放心,只要它足夠好,一定不會膩。

比如今天我們向很多用戶推薦雙控開關的布線方式時,有些用戶就會自豪的說「我家二十年前就這麼乾了」——這種自豪,延續了二十年。

越常用、越與眾不同卻好用的細節,越容易讓人感到喜悅。而且是每次提到、每次用到時,都會感受到的喜悅。家裡多幾個這樣的細節,又怎麼會住膩了呢?

二、設計越克制,使用越放肆

「真想砸了它」——裝修十年後,用戶面對掉了漆的牆壁、褪了色的地板、脫落了的瓷磚,往往會發出這種感慨。

看見就想砸了它,這樣的房子能住不膩嗎?之所以發生這種問題,歸根結底是裝修沒做好。如果家裡的所有東西都是新的,你還捨得砸嗎?

想要保持家裡的「新」其實並不容易,一方面,這需要我們足夠新穎——想在審美上不掉隊,有兩個捷徑:

1.做個性化的風格設計,用戶喜歡什麼,就設計什麼。喜歡搖滾,那就誇張一些;喜歡傳統文化,那就儒雅一些——只要你的愛好不變,裝修效果就不會變醜。

2.做最簡單的風格設計,大白牆的審美壽命,肯定要比撞色牆更長。越複雜的審美,對心態的要求就越苛刻。可無論心態怎麼變,簡簡單單總不會丑。

另一方面,需要我們在裝修時做好質量的把控。再好看的設計,三年以後變得破破爛爛,也不會好看。

質量怎麼做?當然是花錢啦!如果有錢,就買好的;如果沒錢,就乾脆別買——少而精,是最簡單的質量把控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FOCrW0BMH2_cNUgtvLc.html